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正毛 《物理教师》2004,25(1):29-29
笔者在上“光的干涉”与“光的衍射”课时,有一个问题困扰我多年:那就是在做光的干涉和衍射演示实验时,我调好实验装置后,只能让学生一个接着一个地来看实验现象,而无法让全班同学同时进行观察实验现象.这的确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虽说每生发一把游标卡尺,也能让学生同时观察光的单缝衍射现象,但用游标卡尺却无法让学生观察到双缝干涉现象.笔者通过多次探索,终于找到了一种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近三年来,我在培养初中学生的实验能力方面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认真做好演示实验 对于每一个演示实验我都认真准备,讲清实验目的、介绍仪器的使用方法,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什么现象?要记录什么数据?再把观察到的现象或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有时为了更好地阐明教材中的有关问题.还适当地增加了演示实验的内容.某些演示实验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上讲台演示给全班同学看(如测量大气压数值的托里拆  相似文献   

3.
干涉和衍射是一切波特有的现象,要证明光具有波动性,就必须做好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演示实验。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方法演示,不仅操作麻烦,而且可见度和可见范围都较小,不能让全班学生都看见。为了减小实验操作的难度,提高演示的可见度和可见范围,让全班学生都能明显地看见现象,笔者对这两个演示实验做了以下改进。  相似文献   

4.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对于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重要作用.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有时需要让学生全方位观察实验现象以化解教学中的重难点.因为对于同一个演示实验现象,因学生所处的位置不同,他们看到的现象也不完全相同,对于易于用手直接操作的实验,例如敲击音叉发出声音的实验,教师可直接用手操作,对于不便直接用手操作且要求学生全方位观察的实验,如果能借助旋转演示台则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下面介绍用废旧吊扇头制作旋转演示台的方法及旋转演示台在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相似文献   

5.
光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光的现象在生活中极为普遍,学生对它的感知也比较丰富,但在进行光学实验时,由于教师的某些设计不合理,致使学生不能清楚地观察到光线及光的传播路径,这样便不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阻碍了学生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因此,设计一个合理的光学实验方案,做好光学实验,对学生掌握光学知识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中考复习阶段,如果教师能给学生再做一次光学演示的实验,对学生理解、掌握好光学知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初三化学教科书上的演示实验,一般都是教师边做边讲解,学生观察现象.对一些现象相当明显、趣味性比较强的实验,学生兴趣较高,观察也较认真,但是,对部分操作时间较长、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总发现学生情绪状态不佳,有些学生心不在焉;还有部分学生跃跃欲试,但由于没有动手的机会而显得有些失望,于是,我大胆设想并尝试,让学生参与教师演示实验,也就是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和教师一起进行操作.尝试了几年以后,觉得这样做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简单演示教师指导学生动手简单有趣的演示实验,教师指导…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物理选修3-4课本第13章第4节"光的色散"中提到了几种可以实现把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即光的色散现象.常见的实现光的色散的方式主要有光的折射、干涉和衍射,其中光的折射色散比较容易实现,学生在生活中也易于观察到;光的干涉色散在后面的双峰干涉实验中会涉及到;而衍射色散学生在生活难以观察到.为此本人设计了以下实验仪器让学生观察衍射色散现象,它不仅可以观察到非常亮丽的环状衍射彩色条纹,而且通过简单的测量,还可以粗略测量可见光(蓝光、红光)的波长.  相似文献   

8.
做一个演示实验,是为了解决教材中某一个问题,或解释某种现象.演示实验的目的教师要明确,学生也要明确.演示时,要让学生明确观察到什么现象,注意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时,要做到重点突出,主题鲜明.通过主要现象,说明主要问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决师生共同想要达到的实验目的.  相似文献   

9.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光学的基础,也是初二学生学习光学的第一个重要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含义,仅仅依赖于课堂上教师口头上的讲和黑板上的画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通过自制教具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猜想和分析,在直接建立的对“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感性认识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当讲述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第八章“光的本性”中的光的衍射时,安排了相应的学生实验“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学生实验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按教材上的装置及操作过程去做,一般都能获得成功,可是一旦...  相似文献   

11.
光的反射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 ,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正确解释光的镜面反射、漫反射现象 ,仅仅依赖于课堂上教师口头上的讲和在黑板上的画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必须通过课堂上的演示实验 ,让学生认真地观察分析 ,在直接建立的对光的反射现象的感性认识基础上 ,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样 ,既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学科学习特点的认识 ,牢固地掌握了与光的反射相关内容的知识点 ,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引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愿望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第一册中图 5~8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示…  相似文献   

12.
在光学教学中,需要演示的实验很多,初中阶段主要接触的是几何光学这部分知识,无论是光的反射、折射规律,面镜的成像规律还是透镜的成像规律,要进行演示实验予以配合说明,而且往往需要在变化中对比现象,在动态中归纳结论。利用摄频实物投影仪(以下简称摄像头),教师能连贯地操作实验,在电视屏幕上就会连续地反映现象的演变过程,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领会知识也就系统化。到了高中阶段,以前选用激光器做为光源,将双缝干涉、衍射(包括单缝、圆孔、方孔、角孔、圆屏以及衍射光栅)相应的叠加图样投射在墙上,让学生分批地观察,…  相似文献   

13.
1 改进缘由 呼吸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征之一,在课本中呼吸运动与肋骨运动、胸廓的变化、呼吸肌的收缩的关系,学生无法用眼观察到,也不能感知到,现有的多媒体课件也不能真实地将它反映出来,而教科书上对有关内容的介绍,不论是学生理解它,还是教师去讲述它都是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教材安排了一个肋骨运动的演示实验,但这个实验装置既不形象,也不直观,教师通过演示不能达到理想的演示效果,因而,为了能达到既好操作,便于演示,又能恰到好处地说明呼吸肌的运动、引起肋骨运动、胸廓变化而完成呼吸运动这一问题,将演示实验的构造作了以下改进,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4.
演示实验不但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配合理论课教学上有重要意义.要做好演示实验,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五要”.1.演示实验要有目的要让学生知道所做演示实验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观察后要达到什么目的.2.演示实验要规范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本身就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注意规范操作,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尊重科学、严肃认真的精神.3.演示实验要有条理教师在做演示实验前…  相似文献   

15.
詹顺凤 《物理教师》2004,25(7):21-21,23
新教材高中物理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二册第十九章“光的本性”第三节光的衍射、(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三册第二十一章“光的波动性”第二节光的衍射 ,教材通过介绍圆孔衍射和泊松亮斑这两个实验 ,来证明了光的波动性 .但是 ,在现有的物理仪器中 ,只能做单缝衍射实验 ,而更能说明光具有波动性的圆孔衍射和著名的泊松亮斑这两个实验 ,只有文字和图片 ,没有现成的仪器 .为了让学生亲眼看到实验的结果 ,加深对该理论的理解 ,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办法可演示成功 ,且效果颇佳 ,如再配合多媒体视频进行放大 ,效果更佳 .现介绍如下 ,供…  相似文献   

16.
在演示光的反射实验时,一般由教师手持激光灯,再由辅助实验的学生用笔标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完成后还得用量角器量取光屏上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该操作过程较为复杂,耗时长,且辅助实验的学生往往会影响其他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若要获得多组数据,增加实验的可信度,还需重新调节入射光线的位置,则耗时更多.而现有的光的反射定律演示器,因激光灯位置不易固定,难以调节;同时,教师在讲解时,持激光灯的手不能离开演示器,束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为此,笔者自制了一款光的反射定律演示器.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器材都是采用蜡烛,光具座及其配件来做实验.由于该实验装置本身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采用这种装置来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效果不是很理想,实验结果也不够精确.本文利用改装后的实验装置能够让学生准确地探究出各种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1引言 波的衍射、干涉是波的重要特性.要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首先要做好波的衍射、干涉演示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观察到明显的衍射、干涉现象.波的衍射现象和相干条件是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物理实验中,水波的衍射和干涉实验,我们可以用发波水槽器来演示;光的衍射和干涉实验,我们可以用单缝和双缝来做演示,其效果都很好.对于声波的衍射和干涉实验是用音叉来做演示,但实验效果很不理想,学生不易听到声音忽大忽小的变化。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改革,要求我们以更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电脑来探究声波的衍射和干涉实验,以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学物理实验中的演示实验,是一种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演示给学生观察的实验,在演示教学中,能让全班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演示现象,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关键,也是学生以物说理推出物理结论的基本途径。由此看出: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如何,便成了教学成败的关键。如何改进教材所述的演示教法来增大演示实验可见度,也就成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教改课题之一。 针对这一教改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四种教法,改进了教材所述的演示教法,增大了演示可见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用投影手段辅助演示实验。 把教材中的某些可见度小,而又适合投影演示的实验搬到投影仪上去演示,其演示现象可以在屏幕上清楚地观察到。我在进行“奥斯特”实验的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