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古代自然哲学是近代科学的前身。在人类自觉地运用经验对有关自然知识进行检验或自觉运用这些自然知识之前,科学只是以潜在的形式包容在自然哲学中.因而不同的自然哲学土壤会孕育生长出不同的形态的科学。由于中西方古代自然哲学基质的不同,决定了文艺复兴后近代科学只能诞生在西方而没有诞生在中国。其一,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贫乏使近代科学的孕育和诞生缺乏必需的基质,而古希腊繁荣的自然哲学为近代科学的孕育和诞生提供了肥活的土壤;其二,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无人合一”思想意味着取消了科学,而古希腊自然哲学“主客二分”的传统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其三,中国古代自然哲学仅满足于对经验的总结和对现象的描述,从而堵塞了通往近代科学的道路.而古希腊自然哲学寻求现象背后原因的努力成了促进近代科学诞生的巨大推动力;其四.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与近代科学所需的思维方式背道而驰,而古希腊自然哲学注重逻辑的传统为近代科学的创立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不对我们的传统思维方式进行创造性转换.而试图在《易经》、道家、阴阳家、墨家、儒家之类思想中挖掘出与西方文化基因一脉相承的现代科学理论.只是缘木求鱼之举。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人生来就具有探究宇宙来源、探索万物真实的精神,他们强烈地关注自然。古希腊文明在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下成为当时世界文明的顶峰。尤其是其早期自然哲学的杰出成就。不仅为后世哲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对后世科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教学方法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常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目前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种是以科学方法为主要内容,学习科学探究中要用到的各种技能。科学知识的获得是人们源于自然界的问题,然后运用探究的方法对自然界的现象提出解释,将解释获得的知识进一步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或其他的问题解决中。所以,科学学习的知识内容主要是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空间科学等与自然界有关的范畴。此外,还有一些技术性知识的学习,即研究一些由于…  相似文献   

4.
题记:牛顿或爱因斯坦这一类天才之成为天才的原因是,他们问很明白、很天真的问题,结果是这类问题的答案都是惊天动地的。这本书是一部科普散文集,它以洗练的笔触把物理看作人类生活的一面。书的原名是《和应振动:物理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反省》,从副标题可以看出,物理是一门既是技术性又带哲学性的科学,源自自然界的“自我”,自然界的自我特性就是我们所谓的物理定律。科学以“自然哲学”启端。19世纪,开普勒的《世界的和谐》和伽利略的《星星报信者》等著作被视为科学革命的预兆性作品,当时人们认为这些新发现是一种“新哲学”。因为哲学家和…  相似文献   

5.
研究科学与宗教的共时态关系基于“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这一前提。科学与宗教,就是人类以两种不同的方式——“科学的”或“宗教的”——来把握世界、反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人类理解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两种不同文化样式,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理解这种关系,既需要以主流文化样式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规范来衡量,也需要各种文化样式之间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规范的相互渗透和评价。一定时期科学的世界图号与宗教的世界图景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出科学与宗教在特定时期的相互关系;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宗教的思维方式的对立统一,反映出科学与宗教的相互作用;科学的价值规范与宗教的价值规范相互评价,反映出科学与宗教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神话里的“金苹果”构成古希腊民族的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金苹果”的诱惑展示了人性的本真与自由;人性“狂欢”的图景也就是希腊人追求的价值取向,其具有丰厚的人本主义精神价值;人性“狂欢”背后融入了古希腊人悲悯深切的“人性”自审,也渗入了人性本质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从神话诸神的谱系中解脱出来,始于从探索客观自然界的“本原”开始的,在探索过程中他们发现了“逻各斯”并领悟流变,认识到“逻各斯”是有序的,便去寻求客观的必然性,变化背后不变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1 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知识体系中的“最高的智慧”。在所有的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这似乎是一个无可怀疑的共同见解。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视野里,哲学的唯一目的和任务就是对外部世界的发展及其总的图景进行解释与描述,哲学活动就是要达到对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与思维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与理解,即达到“求真”的目的。而“善则只是  相似文献   

9.
海洋 《良师》2010,(1):16-16
你知道毕达哥拉斯吧?就是那位发现勾股定理的古希腊数学家。早在公元前500年前,他写了一篇短文,这篇短文震惊了当时的科学兄弟会。短文中论述说:“每个人身上都会发出一种散光,这种散光可以反映人的思想状况”。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光晕。  相似文献   

10.
所谓自然哲学就是用自然界变化原理与规律来解释人生及社会现象。《列子》在看待事物变化、人生变易及社会现象问题上,都表现出这种自然哲学思想。列子认为事物的生息变化是顺其自然的,不是有意识作用的结果,更不是人为的。列子把人置于大自然之中。列子对社会现象能以自然因素给予解释。列子奉自然规律为神圣的宇宙法则,世间万物藉它而造化生息。大自然化育一切的光辉思想是列子留给子孙后代的丰厚自然哲学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科学观是对科学的本质、社会功能的哲学反思。西方哲学的科学观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科学观,文艺复兴之后的近代科学观,现代科学观,后现代科学观。20世纪初,“科学”取代“格致”开始在中国流行。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把人类对科学的性质和作用的认识推进到了新的阶段。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科学的价值、科学精神、科学与道德等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以来我国高教国际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黄晓红 《江苏高教》2000,(5):116-119
一、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研究1.发展总趋势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种历史现象。这一概念所反映的思想和实际活动由来已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游教”和“游学”之风① ;古希腊大学具有国际特征。从实践活动来看 ,“……教育国际化可视为自古希腊时期就开始的一种持续的过程”② 。在古希腊时期 ,智者派学者漫游希腊世界 ,巡回讲授雄辩术 ;罗马帝国时期 ,随着罗马侵略军队的不断扩张 ,罗马学校也在帝国领地里普及开来。中世纪大学是“真正的国际性机构”③ 。中世纪的大学在课程、甚至学位的互相承认上都具有这种全球性。当时…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的科学素养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什么是“科学素养”?有人认为:科学知识就是科学素养,有了科学知识也就具备了科学素养。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一个人有了某些科学知识如果不会应用这些知识,不知道科学就是“实事求是”,不懂得科学是不断探索、更新、应用知识的过程,不具备科学探索的能力,不善于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就不能说他具备科学素养。 科学索养的内涵应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对科学知识(科学术语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现与发现学习 凡是揭开未知世界新的奥秘的成果,都属于科学发现之列,通常是指人类对自然界未知情景的揭示,它包括:从自然界中发现新现象、新事实,在研究中,提出新概念、新原理、建立新理论。就一个人而言,变未知为已知,例如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一种发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他认为,教学不应该是讲解式的,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而应该是假设式的,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这就是发现学习,确切地说,发现学习主要不是为了发现,而是用发现的方法去学习。变‘占有真理”为“追求真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相似文献   

15.
《奥德赛》是“荷马史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描述了古希腊青铜时期晚期的社会政治现象,同时也详尽地介绍了当时的草原畜牧生产、种植业经营、畜产品加工和利用、社会生活等众多文化现象。为了现代草原文化建设,从古为今用的原则出发,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示,如:虽然《奥德赛》是歌颂战争的英雄史诗,但渴望和平的愿望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古希腊神话在当时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经济的繁荣要以生态和谐为基础;创造“荷马史诗”一样的文化精品,加快草原文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6.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的科学素养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什么是“科学素养”?有人认为:科学知识就是科学素养,有了科学知识也就具备了科学素养: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一个人有了某些科学知识如果不会应用这些知识,不知道科学就是“实事求是”,不懂得科学是不断探索、更新、应用知识的过程,不具备科学探索的能力,不善于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就不能说他具备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力”在力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我们知道,力学的实质就是把一个给定物体的运动用周围环境对它的作用——即所谓“力”的作用来进行分析的。用牛顿著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前言中的话说:“……哲学的全部责任似乎在于——从运动的现象去研究自然界中的力,然后从这些力去说明其它现象”。这样,牛顿把“力”看作是其他物体对被研究物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蕴涵科学’生活世界是学生 学习科学课程的动力源泉。科学新课程揭示了科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科学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愷境中提出 科学问题,寻找科学现象,还要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一 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文就如何在科学教学多个环节中实 现“生活现象”科学化和科学知识“生活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和看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 意识,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与人文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它们有各自独立的价值和功能。在历史上一直有着坚持科学教育还是人文教育的论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二者出现了整合的趋势。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可以说19世纪中叶以前的教育基本上是人文教育占主导地位。西方的人文教育思想,最早出现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亚里士多德把教育分为“自由”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类,自由教育在实质上乃是人文教育。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确立了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同时也为当时的人文教育确立了教育内容——用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20.
分形几何是研究不规则图形和现象的新兴数学分支,是描述复杂形态的一种新的几何语言。它的创立为描述自然界和社会系统中大量存在的不规则图形和现象提供了相应的思想方法,为解决传统科学众多领域的难题提出了全新的思路:它给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新思想、新方法,已成为当代科学最有影响和感召力的基本概念之一,其深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