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安排了晨读课(即早读),但部分教师却没能很好利用,以致早读往往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教师没有针对性的指导,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与系统的计划,对学生听之任之;学生则盲目去读,兴趣所至,信手翻开,吼上几声,往往“有口无心”,结果事倍功半。有鉴于此,有的老师干脆将早读改为练习课、讲析棵。笔者认为这样做不妥.因为这样忽略了朗读在教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侯珺 《甘肃教育》2014,(9):95-95
一、早读任务明确化 没有明确的早读任务,学生没有压力,早读的实际效用不会很大,只是纯粹浪费时间。因此,每节早读课之前,要为学生布置任务,提示学生要完成哪些任务,让学生明确早读的意义,有目的地早读,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学生学习水平不同,如果教师布置相同的早读任务,有些学生可能消化不良,而任务太轻,则对于学习成绩优秀学生的提高无益,他们会觉得这样束缚了他们。  相似文献   

3.
正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现,有很多学生有不敢开口或不愿意开口读英语、讲英语,即使在早读课中也没有读的浓厚氛围。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带读时声音大过学生发出的声音,让学生自由朗读时,会出现声音就越来越小的现象,甚至最后变成默读。那么怎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呢?我们不妨从早读课开始抓起。一、明确早读内容,从中获得语感学生通过早读课或背诵课文能形成英语语感,提高学习英语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把早读、课中读的内容纳入到教学计  相似文献   

4.
正高三学生面临高考,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如何使有限的早读时间变得充实有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现在的早读课似乎成了"早看课",学生读了十几分钟后,就"偃旗息鼓"了,没了劲头,没了声音,在"默默地"看书了。因为读得单调,学生没兴趣;因为早读低效,教师不愿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一、高三语文早读课低效的成因高三语文早读课低效的原因主要包括:早读的目标不够明确;早读的监管力度缺乏。目前,很多学校的早读课处于"散养"的状况。铃声响了之后,教师就让学生自已随便读,有的学生读笔记,有的  相似文献   

5.
一、高中英语早读课的现状传统的英语早读大多有英语单词的记忆和英语文章的阅读组成,就普通高中来说,一般一个班级一个星期安排两节早自习,教师的安排一般一次课记忆单词,一次课阅读文章。高中英语早读课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学生对早读课缺乏兴趣和良好的早读习惯有的学生对于早读课的大声朗读觉得枯燥无味,由于没有养成早起早睡的良好作息习惯,也没有养成早起学习的习惯。这些学生在早自习就表现为"磨洋工"。  相似文献   

6.
王莉 《陕西教育》2010,(10):44-44
语文早读是小学低段学生到校来的第一节课.由于这节课的自主性比较强.教师容易忽略它的价值.只是让学生在反复读中进行。时间一长这节课就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他们也会为应付老师检查而被动读书.把早读当成负担.  相似文献   

7.
早读课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保障。然而,笔者经过调查发现,英语早读课存在以下问题:有些教师对早读课不够重视,只是“简单指导式早读”;部分教师对早读课缺乏相应的指导,采取“自由放羊式早读”;有些学生对于早读课的重要性缺乏了解,采取“蜻蜓点水式早读”……而事实上,这样的早读课往往是低效的。因此,如何让英语早读课更有效,如何让学生学有所获,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高三学生面临高考,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如何使有限的早读时间变得充实有效是一个重要问题。现在的早读课似乎成了"早看课",学生读了十几分钟后,就"偃旗息鼓"了,没了劲头,没了声音,在"默默地"看书了。因为读得单调,学生没兴趣;因为早读低效,教师不愿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一、理科老师代替"看班"一般情况下,一名高三语文教师负责两个班的教学,如果教的是文科班,一周五天可能有一二次早读课,如果教的是理科班,早读到场的次数要明显增加了,时间久了,语文教师也吃不消。  相似文献   

9.
<正>早晨是学生记忆的黄金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拼读单词、背诵课文或练习语音语调等,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感、口语表达能力、良好的读书习惯,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教师的早读管理较为随意,缺乏有计划的指导,没有系统性;学生的早读情绪普遍不高,虽然能做到大声朗读,却无激情,而且部分学生还心不在焉;早读形式过于  相似文献   

10.
<正>一、早读现状通过多方面了解,我发现早读课存在以下现象。一些学校安排老师上早读课,有的老师只在教室看着学生读,有的讲解家庭作业,有的将早读课当成语文课新授课;一些学校早读没有安排教师,学生有的读书,有的交作业,有的打扫卫生,有的发呆……在大力提倡有效教学的今天,以上现象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反思,这样流于形式而收效甚微的早读课亟须改进。二、早读作用举足轻重早读课最主要的任务当然是朗读与背诵。朗读是一种出声的  相似文献   

11.
英语早读时间是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黄金时间,是组织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英语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英语教师不仅仅是监督者、"旁观者",更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毫无疑问,英语早读最重要的任务是朗读和背诵,教师在学生早读之前要有针对性地布置好早读任务,使学生在早读时有的放矢。通过早读,不仅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早读情况、对课文的掌握情况,而且可以和学生建立感情,拉近与他们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课堂 4 5分钟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 ,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有关课堂教学教法探讨的理论层出不穷 ,看看每期的语文教学杂志就可窥一斑。至于早读 ,就很容易被忽视。因为早读时间不长 ,如我校每周只有两个早读 ,每个早读只有 2 0分钟 ,加上早读自由性大 ,教师要负责两个班 ,一个早上 ,这个班看看 ,又到另一个班看看 ,不集中在一个班级 ,自觉性差的学生很容易就浪费了宝贵的 2 0分钟。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 ,早读确实形同虚设。而这些学生的语文素质又往往很差 ,又不愿意读。即使读了 ,也坚持不了多久。特别是夏天的早晨 ,凉风阵阵吹来 ,有…  相似文献   

13.
<正>专家预测,清晨是记忆的最佳时间,此时头脑清醒,记忆不受其它干扰。所以清晨是尤为珍贵的时间段,是记忆的黄金时间。然而,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早读时缺乏自制力没有利用好这个宝贵的时段。究其原因是因为早读时大部分教师让学生自主复习,没有指导,没有目标,没有规划。学生自由散漫,精神松懈,没有压力,效果自然不好。所以让学生自主背诵显然是不行的,我们必须高效利用这短短的30分钟,做到短时间高效率。我们制订了一份详细的早读程序安排表,把早  相似文献   

14.
闫娟 《考试周刊》2013,(49):93-94
中学英语早读课的效率影响每一节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英语早读课作为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早读课,在早读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合理安排,精心设计,切忌漫无目的地进行早读的放养式学习,这样才能让早读课高效,从而让学生快乐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仍以讲授为主。一堂课45分钟,几乎都是教师在讲,名为阅读教学实则是讲授课,学生读的机会很少。既然是阅读教学,就应以学生的阅读为主。以阅读法贯穿语文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学生的阅读活动,从而使学生对言语对象有实践性的感性认识。这种阅读不是放任自读,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师必须对课文内容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讲解。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使他们觉得豁然开朗,对言语对象有柳暗花明之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课我是这样操作的:首先,在课前布置一次课文阅读,一般利用早读让他们…  相似文献   

16.
李晓梅 《江西教育》2014,(12):32-32
很多教师可能有这样一种体会——听了一些优质课,自己知道这节课很好,但究竟好在哪里却说不出个“道道”,交流时,往往只能说些空话、套话。结果往往是听课时心潮澎湃,听课后“涛声依旧”。究其原因除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可能有所欠缺外,更多的原因是,没有做好品课准备。其实,品课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智慧。因此,品课时,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品课观,做到“以学论教”,把握品课重点,提升品课智慧。  相似文献   

17.
早读是整个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好早读,便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和新内容的预习,在早读中要发挥教师的作用,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创设良好的早读氛围,以便于学生充分高效地利用早读时间。本人结合多年指导早读的经验,总结了一些发挥早读效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不少英语教师在教授语法课后有这样的感受:语法课很枯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笔者认为部分教师还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先给出语法规则.然后让学生套用规则进行机械操练.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霍自好 《甘肃教育》2008,(14):31-31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已从以往的被动听课中走了出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节课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然而,初中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思维能力都比较差。往往很难将其引导到讨论的问题上去.或者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避重就轻,走上岔路。这样.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讨论势必会占用课堂上大量的时间。再加上学生的练习时间.教师基本上就没有过多的时间可利用,这样,一节课的知识就要靠学生自己的讨论与总结而得出。  相似文献   

20.
于平河 《宁夏教育》2006,(11):52-52
一节好的语文课,总会听到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如果听不到读书声,总感觉这样的课缺乏生机。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重讲轻读,学生读得太少.致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一节公开课上,我就遇到了类似的现象。这位教师上的是《开国大典》,上课时,教师没有检查预习情况,也没有让学生通读课文,就开讲了。这位教师讲得热情洋溢,挥洒自如,中间偶尔穿插着师生的问答。这节课仅剩十分钟时,教师让学主写课文梗概,结果有的学生颠倒了课文的叙述顺序,有的丢掉了重要庆容,筒的主次不分,甚至有的无从下手。谍后,我了解情况,原来教师在课前恨本就没有布置学生读课文。可见,学生没有读好课文,教师的讲成了“空中楼阁”,学生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