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数字信号处理教学过程中,引入Matlab技术,将Matlab仿真用于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以IIR数字滤波器设计作为教学案例,将数学推导与Matlab仿真比较,结果表明,Matlab仿真更直观,教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基于Matlab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实验教学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根据目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并利用Matlab(工程设计软件)设计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验,给出了软件实验方案。实践证明:学生利用该软件通过计算机仿真,不仅能够较快的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而且学会了利用Matlab软件来分析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工科高校在进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基本都采用Matlab,Labview等软件仿真的方式,该方法能够帮助学生验证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但直观性不强,难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应用设计思路和概念。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综合性实验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践型教学方法,并设计语音信号采集和处理系统作为实验载体;同时,完成面向硬件实践的实验课程设计,帮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处理过程的细节,掌握硬件设计方法,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供一种融合数字信号处理、Matlab仿真与DSP技术3门课程相关内容且贴近实际应用的综合性实验,设计了一种基于DSP的FIR数字滤波综合实验。该实验包含了数字信号处理从理论到设计、再到最后调试实现的完整实践训练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进行数字信号处理设计与实现的综合性实践训练。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改革,根据目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并利用Matlab设计“数字信号处理”课堂教学示例,给出了软件实施方案。实践证明:利用该软件通过计算机仿真,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利用Matlab来分析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分析了《通信原理》理论与实践教学目前面临的问题,在理论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的选取、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教学方法的改进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毕业设计等系列教学环节,采用Matlab与FPGA等工具对通信系统及其子模块进行仿真与实现,使学生掌握理论的基础上,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数字滤波器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实现过程比较复杂.本文以Matlab为工具,介绍了IIR数字滤波器在复合信号分离中的应用,并给出了仿真结果.实践表明,将Matlab应用于"数字滤波器设计"课程教学,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字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以FIR滤波器设计为例,说明了MATLAB/FPGA/DSPBuilder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表明,MATLAB的引入使课程变得生动而富有吸引力;FPGA的引入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创新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能力;DSPBuilder的引入使得一个复杂电子系统设计变得容易而且直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指导学生综合运用仿真软件进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方法。通过对两种仿真软件特点的分析,引导学生利用Matlab/Simulink的系统级仿真功能辅助进行电力电子主电路的设计,利用Orcad的器件级仿真功能辅助进行电力电子控制电路的设计,并针对仿真软件在仿真中容易出现的收敛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有用的对策。实践表明,这种综合运用仿真软件辅助电力电子技术电路设计的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了课程设计的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不同的数字信号处理要求,提出了两种滤波系数在线实时调整FIR滤波器的设计方案:自适应调整和直接设定调整。滤波系数自适应调整利用控制算法对滤波器的实际输出信号和期望信号的差值进行反馈调节,更新滤波系数h。滤波系数直接设定调整利用FPGA中的存储资源存放已知的有限种滤波参数h,构成系数查找表模块。通过数字设定改变查找表地址,修改滤波系数以适应不同的滤波要求。文中以四阶滤波器为例给出了电路模型,并在Matlab环境中对4种滤波特性的系数直接设定调整方案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滤波特性基本满足设计要求。最后应用A ltera数字信号处理设计平台DSP Builder给出了以FPGA为载体的滤波系数可调整FIR滤波器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