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中的教学过程,而创作能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学生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人形象地把问题称为数学的“心脏”,数学生命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巴尔扎克说:“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学生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难怪有人形象地把问题称为数学的“心脏”,数学生命的源泉。目前学校学习普遍存在情况是学生只学习怎样回答问题。学会提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不但能产生思维的动力,而且决定思维发展的方向和性质。“质疑”应成为数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朝朱熹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质疑是催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疑而后思,疑而生变,疑乃创造性思维之根本!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设疑激趣,以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战场,下面就此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之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结束。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独立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在质疑中发展思维,个性飞扬。  相似文献   

5.
刘兴云 《考试周刊》2010,(13):56-57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在解决旧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在教学中学生敢质疑,能质疑,是发挥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前提之一。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就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怎样才能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的质疑水平呢?我在教学中尝试采取了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6.
李丽 《辽宁教育》2013,(1):54-55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思维的源泉,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这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7.
盛延威 《甘肃教育》2007,(9S):18-18
探究是学生求知欲的一种表现和求知活动必需的一种能力。“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探究能力强的学生在学习中会主动积极地独立思考问题。探究又是创造发明的先导,是任何创造性活动必不可少的能力。一般来说,探究能力强的学生更具有创新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一个不可轻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这个‘疑’字我当重用它。”质疑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则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  相似文献   

9.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调动学生进行积极心维,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育的要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生动求知、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点。  相似文献   

10.
苏红学 《成才之路》2009,(24):31-31
中学数学教学所要培养的三大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主要属于学习数学的数学能力。这三大能力是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教学中进行培养的三大能力。那么。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数学活动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数学能力。这种“创造性”数学能力应当包括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运用能力等。  相似文献   

11.
郑行宣 《教师》2011,(23):77-77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呢?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蒋晓桅 《成才之路》2009,(31):87-87
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智力的磨刀石。”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教学实践表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针对文本不同情况质疑的方法;教师要通过“研疑”“、择疑”和必要的“设疑”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把“解疑”落到实处,达到认真研读课文,全面思考、深入理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教育心理学家亦认为: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问题的创设与解决,力图在创设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统一起来,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此,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教学中如何合理而巧妙地进行问题的创设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运兰 《科学教育》2007,13(4):46-47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疑作为一种能力与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疑,思维才有方向;有疑,学习才有动力;将疑“问”出来、“质”出来的过程,更是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过程。生物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很多,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而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因此,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素质的教育,就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预习引疑,在培养良好读书习惯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是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阅读文章,在阅读中产生疑问,而疑问又促使其进一步思考、探索,解决疑问。这就是一个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反复循环的思维过程。而且提出的问题质…  相似文献   

17.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发现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能力、灵活性与应变能力、开拓延伸能力、“反思”探究能力、演变与发散思维能力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问题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学贵有疑,“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1创设质疑氛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  相似文献   

19.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源于质疑。在科学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要培养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质疑能力。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舍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这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的。  相似文献   

20.
阅读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最高阶段就是创造性思维。所以《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其思维能力,激发其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呢?笔者的体会是: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阅读中成长。一、设疑求异,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独到的见解属于创造性思维,创造的实质就是求异标新。要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就要在课堂中经常设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不惟书、不惟上,不迷信老师,不轻信他人。在阅读中要经常设置疑问:这种说法对吗?有没有更恰当的词语来描述?有没有值得改进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