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湖南湘乡方言谚语的句法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湘乡方言谚语的句法结构多种多样,有单句型和复句型之分。单句型谚语有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等形式,复句型谚语有一般复句、多重复句和紧缩句等形式。  相似文献   

2.
湖南湘乡方言的"子"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兰  张睫 《现代语文》2006,(4):87-88
湘乡方言属于湘方言娄邵片,方言中有丰富的子尾词,与普通话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对子尾词结构特点和语法功能的考察,了解到“子”尾本身有很强的构词能力,由子尾构成的双音节子尾词作词干,前加修饰成分,是湘乡方言中子尾词的来源。  相似文献   

3.
根据概念隐喻理论,台州方言中隐喻性谚语也可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这三种认知类型。这些谚语善于借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经验去阐释陌生的或抽象的概念,引发不同认知域间的相似性联想。概念隐喻理论有助于从认知角度认识和理解方言谚语。  相似文献   

4.
方言歇后语的形成是建立在我们的认知机制上的,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机制为歇后语的形成提供了理据。本文主要探讨隐喻在方言歇后语中的修辞功能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青藏地区谚语的特征与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藏地区是谚语的富矿区,这里的谚语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社会功能。青藏地区谚语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浓郁的民族性、鲜明的地域性、深邃的哲理性和语言描述上的形象性,其功能主要有警示教化功能、知识传播功能和文化载体功能。  相似文献   

6.
将宁乡花明楼话与邻近的长沙方言(老派)、韶山方言、湘乡方言进行比较,分析了各地方言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上的差别,指出宁乡花明楼话与长益片的长沙、韶山方言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而与娄邵片的湘乡方言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襄垣方言谚语是襄垣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总结出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体现着浓郁的地域文化和认知心理,深入挖掘和探讨襄垣方言谚语是我们认识和了解襄垣地域文化的一条有力途径。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镜像,简言之,语言和文化是两个相互依存的象征系统。而方言作为语言中的活化石,方言谚语是民间口语中的精品,被誉为民间文化的大百科全书。一般说来,方言谚语是在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为总结和传播社会生活及生产经验逐渐形成的一种短语句式,自始至终都凝结着创造和使用地区的文化特征。文章以高淳方言谚语为材料,以田野调查法、归纳分析法为指导,通过分析高淳方言谚语细致阐述当地独特的农耕文化与节候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镜像,简言之,语言和文化是两个相互依存的象征系统。而方言作为语言中的活化石,其中的方言谚语是民间口语中的精品,被誉为民间文化的大百科全书。一般说来,方言谚语是在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为总结和传播社会生活及生产经验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短语句式,自始至终都凝结着创造和使用地区的文化特征。文章以高淳方言谚语为材料,以田野调查法、归纳分析法为指导,通过分析高淳方言谚语细致阐述当地独特的农耕文化与节候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方言谚语沉淀了方言区人们的文化,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了形形色色的当地文化。对定襄方言谚语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从一个侧面来透视定襄方言谚语所反映的物质文化现象。在研究方法上,文章综合考虑定襄方言谚语所蕴含的物质文化信息以及物质文化本身的内容,从衣、食、住、行、生产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求定襄方言谚语系统与当地物质文化达到较高的融合。为正确、全面地掌握方言谚语的内涵,准确、简明、透彻地描写方言谚语的语义提供帮助,有助于人们认识当地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沧州是中华武术的发源地之一,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武术文化是沧州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植根于民间的中华武术的缩影.沧州武术谚语作为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阐述深奥的武术思想,描述复杂的武术动作,归纳精辟的武术要领,是习武者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试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沧州武术谚语进行探究,揭示蕴含其中的隐喻思维,从而加深对沧州武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智慧的结晶。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日本酒文化源远流长,日本人不仅制造了口感细腻纯正的清酒,还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内涵丰富的酒谚俗语。这些酒谚,一部分出自中国的古代典籍,明显带有中国文化思想的痕迹。其中特别是儒家伦理道德型的酒文化精神对日本的酒德、酒礼等影响深远。同时,日本民族独特的酒文化特征也在谚语中得到了完美体现。比较而言,日本和中国酒文化大同小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相似文献   

13.
陈琪 《青海师专学报》2010,30(4):126-128
谚语的形成源自人类活动和经验,它以语言的特有方式高度概括了人类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认知。它是人类文化中的奇葩,并于人类交际中映射出不同文化中认知的共通之处。本文旨在透过文化视角探讨谚语翻译的重要性,以期阐明翻译英、汉两种谚语之异同之处。进而更深刻地了解相互的文化,为双方构筑便捷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空间研究和认知图绘的文化策略是詹姆逊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詹姆逊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学的落脚点。在詹姆逊看来,面对晚期资本主义空间所造成的政治行动困境,我们需要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批判来揭示这一空间隐蔽的压迫性,并通过意识形态积极作用的发挥来开启这一空间所蕴涵的革命性维度,即社会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环境与人的辩证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共同构成了渗透教育的重要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6.
英语谚语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运用概念整合理论中的四种概念整合网络,尝试着分析英语谚语的理解过程,揭示出英语谚语理解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和动态的意义构建过程,同时也表明概念整合理论具有强大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世界图景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在语言中形成的结晶。"时间"观念作为最基本的俄语心智之一,折射着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识。语言中的成语、俗语、谚语与该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凝聚着民族的智慧。本文主要以俄语成语、俗语、谚语为语料,阐述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所体现的"时间"观念。  相似文献   

18.
汉蒙谚语中都有取材于"马"的谚语,它们数量丰富、涉及范围广泛,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汉蒙涉"马"谚语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是汉蒙两大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差异的体现,也是两种文明——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独特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