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二、棋迷失《兰亭》东晋王羲之的书法,“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他被称为书圣。王羲之杰出的代表作是《兰亭序》。《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书法家王羲之与围棋名手谢安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修禊”时所作的诗序,共有三百二十四字。王  相似文献   

2.
万新华 《收藏》2017,(1):18-23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上巳,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2位文士贤达集聚兰亭,作修禊之会,分坐曲水之旁,以觞盛酒,置于水上,一边喝酒,一边吟诗,发表时评,即兴写下诗篇37首,后编辑《兰亭集》,推举王羲之写序。  相似文献   

3.
张春明  张真 《收藏》2006,(4):96-97
山东省海阳市博物馆有一幅《兰亭序》墨拓长卷,非常引人注目。它全长18米,宽0.37米。内容包括:明初周宪王东书堂刻兰亭五种(定武本三,褚遂良本一、唐模赐本一),仿李伯时(李公麟)兰亭修禊盛状图,孙绰后序,柳公权、米芾、宋高宗等有关禊帖流传的诸家传说,赵孟頫十八跋及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益王潢南道人刻石成拓的记述等。  相似文献   

4.
刘超 《收藏》2006,(5):118-118
由上海博物馆和东京国立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书法至宝一日本与中国”大展3月13日在沪举行,其中,堪称“中国书法中的瑰宝”的王羲之《丧乱帖》在海外漂泊了1300多年后,首度回国“省亲”,一同展出的还有王羲之的《孔伺中帖》和《妹至帖》。  相似文献   

5.
张萍  马干 《收藏》2008,(2):126-126
现存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的“兰亭集序砚”为明代端砚。砚体上刻有人物、山水、诗文,长27.5厘米。其石质细腻坚致,造型古朴典雅,保存较为完好。砚底内凹,阴刻王羲之《兰亭集序》全文(图1),凡11行,刀法娴熟洗练。砚棱上有划痕和磨损的痕迹。砚的四侧及砚面采用浅浮雕手法刻兰亭故事,有人物40余人,神态各异。并刻亭阁台榭、小桥流水等,毕现古时兰亭自然环境和景物,意境清丽淡雅。  相似文献   

6.
2010年5月15日发行的《中国古代书法一行书》中的“兰亭序”,其上的“兰亭序”为唐代摹本,因卷上有唐中宗“神龙”年号小印,故又称之为“神龙兰亭”。后有人认为是唐代冯承素所摹,也称为“冯摹兰亭”。图1,用2002年兰亭景区管理处发行的《兰亭序》明信片制作。加盖“浙江绍兴,兰亭2”首日邮政日戳。  相似文献   

7.
曹淦源 《收藏界》2010,(10):97-100
元至大三年(1310年)秋,赵孟頫蒙诏北上大部,从九月五日至十月七日,在运河上舟行32天,展读独孤长老赠送的《定武兰亭》本,题跋十三段,并临书《兰亭》一通,世称《兰亭十三跋》。  相似文献   

8.
戴玉山 《收藏》2007,(7):124-125
中国有文字以来,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捐,逐渐趋向规范化简单化。古人为了节省时间将书体由隶书演变为急就章、行书、草书,在实践中创造了简体字。甲骨文中,同一个字有笔画少的,也有笔画多的。被称为中国书法第一帖的《淳化阁帖》“王羲之书二”一页中就有“时”“东”“重”(图1)等简体字。唐颜真卿在《争座位帖》中有“师”“与”“顾”等简体字(图2)。  相似文献   

9.
胡鸿章 《武当》2004,(12):42-45
欲得金丹,须先明人身中的玄关一窍。而这个窍古来从不轻易传人,甚至不许坐私传之。是以在一些丹经中多以隐语、暗喻、巧比、行话等等方法来表述。大都以还丹为界,前后各有一个名称。在还丹前《道德经》名之日“玄牝之门,《参同契》日‘规中”’,《金丹四百字》日:玄窍。还丹后《道德经》日:“玄牝”,《参同契》日:“真人”,《金丹四百字》日“玄珠”。还丹前后这两者通称日“玄关”。  相似文献   

10.
王乃栋 《收藏》2006,(3):44-46
唐代著名的狂草书法《自叙帖》,是草书大师怀素和尚的代表性作品,也是一件书法史上与王羲之《兰亭序》一样存在着难解的“千古之谜”的书法艺术品。由于《自叙》原作已佚,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自叙》墨迹是清宫旧藏的经宋代苏舜钦补写了前六行草书的古人摹本。  相似文献   

11.
常崇宜 《围棋天地》2007,(10):95-96
围棋是中华祖先智慧的结晶,传说肇始于唐尧时期,“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战国佚名《世本》)。到了汉魏时代围棋已经十分普及,成为上白宫廷,下及百姓,文武百官,三教九流的共同爱好。围棋之所以朝野流行,主要是它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殊功能:其一是围棋“易学”,使之有了很强的娱乐功能。在缺乏大众文娱活动的古代,瓜田斗室都可以摆上副围棋,“纹枰对坐”,从容谈兵。其二是围棋棋艺又极深,从纯理论上讲,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计算过,围棋的变化无穷,“尽三百六十一路,大约连书万字五十二”。班固《弈旨》称围棋“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鉴其得失,古今略务”。  相似文献   

12.
本对倪墨炎新作的观点提出异议,指出倪作对“神矢”之解未豌出许寿裳“异域典故”说和许广平的发挥,认为“神矢”暗含《楚辞》“ 弋机而在上兮”之意,并作了合理的论证。还认为《白题小像》受到梁启超的《白励二首》触发,鲁诗的首句胎息于梁诗第一句的后半句,鲁诗的结句胎惠于粱诗第一句的前半句。  相似文献   

13.
梁永涛 《收藏》2012,(8):73-73
“男钱”是中国古代对一种钱币的称谓,为何称“男钱”?查阅文献资料,发现此提法最早源于唐朝杜佑《通典》:“布泉,世谓之男钱,妇人佩之,生男也。”晚唐段成式《戏高侍御七首》之六云:“诈嫌嚼贝磨衣钝,私带男钱压鬓低。”宋代洪遵《泉志》有言:“旧谱日径寸,重四铢,悬针书,文日‘布泉’。  相似文献   

14.
一、论作者之序言所云近来,方始见到台北商务印书馆于客岁八月印行的《金瓶梅解隐》一书,李洪政先生著,注 明所解问题有三:作者、人物、情节。而作者在其序言中,开头就说从事《金瓶梅》一书之 研究已二十年矣。该书篇幅二十万言上下,揆其目次,分作六章,首解背景之隐秘,二解宗旨之隐秘,三解作 者之隐秘,四解金瓶之隐秘,五解雪月之隐秘,六解楼构之隐秘。他认为“许多文人学者” 都没有“用科学思辩和历史论证的方法”。他是用“科学思辩”和“历史论证”来研究这部 “天下第一奇书”的。关于《金瓶梅词话》于1932年出版…  相似文献   

15.
张绍堂 《武当》2000,(4):2-4
天人万物是一个整体,同受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主宰。这一普遍规律古人称之为“道”。“道”者,道理,规律也。“一阴一阳谓之道”。《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可见阴阳及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自然界万物的生生化化,无不是阴阳运变的结果。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五行,阴阳也;阴阳,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进一步指出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根本。古人主张取象于天,并动用阴阳八卦五行之理探索宇宙万物。故《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学说是太极拳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命名的由来。  相似文献   

16.
说锡壶     
周继烈 《收藏》2001,(11):40-41
中国对锡的冶炼应用至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青铜器即是铜、锡、铅的合金,在河南安阳殷墟曾发现锡块和6件锡制的戈,后又在楚雄万家坝发现战国时期的的锡制作饰品50余件,文献中亦有记载,《周礼》有“掌金玉锡石之地”。其后《汉书》、《颜氏家训》、《华阳国志》、《蛮书》、《续博物志》,直到明《天工开物》均有对锡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曹淦源 《收藏界》2010,(8):98-100
烜赫的《十七帖》是王羲之写给周抚、郗愔等人的信札,唐太宗收藏缀装成卷,因卷首有“十七”两字而得名。《十七帖》书法雄健妍妙,成为书法史上“今草极则”。《十七帖》真迹久佚,据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载,“《十七帖》长一丈二尺,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二字……  相似文献   

18.
阐述《彷徨》中《祝福》,《在酒楼上》,《长明灯》,《孤独》,《伤逝》等篇在鲁迅的人格和精神求索中的意义和作用。认为它们反映和参预了鲁迅的人格和精神求索,表现了绝望和反抗绝望两种精神的颉颃,搏杀及后的优胜。说明鲁迅以反抗意志“走”出了“彷徨”焦虑之境,获得了“彷徨”后的生命自由。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的确是张三丰创造发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肇平 《武当》2005,(10):35-36
最近.道友介绍我阅读萧天石先生主编的《道藏精华》第二集之五《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笔者在《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卷二《太极长生诀》中,发现几篇有关《太极拳》的论著,足以说明“太极拳”的确是张三丰刨造发明。比如《太极拳论》、《太极拳歌》、《太极七十二图势》等五篇,篇篇都是讲“太极拳”与“行功”之奥妙。  相似文献   

20.
谢怀召 《武当》2006,(7):39-41
人为何可以学仙? 丹道学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所谓的“成仙”。而学仙的首务必须知道为什么可以学仙,可以成仙,其理何在。如果连金丹大道的基本原理都无从知晓,那么就无从分辨方法的对错与正邪,导致盲修瞎炼,也容易人云亦云,无所适从;或难以树立信心,将信将疑。所以,大多数丹书开篇首先要阐述成仙之理与性命之要。如《性命圭旨》之《大道说》和《性命说》,《三丰全集》之《大道论》,《黄元吉道门语要》之《探性命之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