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学习语文关键在于"理解",只要理解了自然而然就能够运用。在"理解"上强调了教师的指导,然而在"运用"上仍采用"无师自通"的方法。而我认为学生从"不理解"一"理解"是第一次飞跃,而从"理解"一"运用"是第二次飞跃。这两次飞跃中,第二次飞跃更难,所以现在的语文教学难点不是"理解",而是"运用"。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我从小  相似文献   

2.
儿童语言学习的心理表明:由"不理解到理解"是语言学习的第一次飞跃,由"理解到运用"是语言学习的第二次飞跃.本文针对农村小学生语言学习重书面轻口头,重理解轻运用的现状,提出教师要以鼓励消除顾虑,以特长激励表达,以情感引发表达,以情境催生乐趣,以实践养成习惯,以读书滋润发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
学生学习语言的难点是"不会运用"。从能理解到会运用,是从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化的重要关卡。根据儿童语言学习的规律,要完成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型,就要重视"试误"这一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要采用多维语境——在语言密码的破译中"试误",多维实践——在语言图式的迁移中"试误",多维互动——在错误资源的开发中"试误"等策略,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感悟语言,是语文学科独特的具有个性的教学目标,也是新课标明确提出的要求。它不单纯是传统语文教学以语言的储存为重点,也不单纯是现代语文教学以理解语言为重点,而是含积累、理解、表达为一体,突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体现在学生能够读文章,还体现在“说”和“写”,即学生表达运用语言的能力上。如果说儿童学习语言,从“不理解—理解”是一次飞跃,那么从“理解—能运用”是第二次飞跃,而第二次飞跃的难度远远超过第一次。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增加语言运用的训练,既是增强语言感悟实效的需要,又是语文教学目标实现的需要。那么,如何在课…  相似文献   

5.
儿童语言学习是从"个体语言"到"发展语言"、再到"规范语言"的过程。无论是先天"习得"还是后天"学得",提高儿童语言学习的效率,都必须认识汉语言学习特征、明确各阶段学习目标、遵循学习规律。汉语言发展的特点使儿童在学习汉语言过程中应该有自己适宜的环境和方式。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壳",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发展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切思维活动都是借助语言来表达的,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而儿童阶段思维能力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期。我们应抓住契机,更好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皮亚杰有句名言"智慧在手指尖上",启迪人们要"动手做",做中学,在主动探索中获得经验。作为一种思维和交往工具的语言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尤其在于人们语言交流中,在认知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动手做"的理念在语言教育中体现为"动口说",在交往中运用语言。儿童的语言运用是指儿童在学习和获得语言的过程中不断操作和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现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然而,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恰恰是"不会运用",从能理解到会运用,是从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化的重要关卡,多数学生较难跨越。根据儿童语言学习的规律,要完成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型,重视"试误"语言的练习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基于"试误"理论,本文探讨了"试误"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试误"的三重实践策略,即多维语境——在语言密码的破译中"试误",多维实践——在语言图式的迁移中"试误",多维互动——在错误资源的开发中"试误"。  相似文献   

9.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认为,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才能产生语言习得。从儿童语言习得的教育理解,基于"语言输入假说"视域的儿童语言习得至少包含四个方面的教学路径:理解性输入,大数量输入,关联性输入,趣味性输入。  相似文献   

10.
3岁前后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因此,这一时期被认为是儿童语言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语言学习能力是指儿童对语言包括口头语言(言语)和书面语言(文字)的认知与表达能力,主要包括语言的感知、记忆、理解与运用的能力等.然而,3岁儿童的语言学习与语言学习能力发展有何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来进行有效的教育指导?本文以家庭学习环境中父亲与儿子的对话真实记录为依据,探讨3岁儿童语言(母语)学习与语言学习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如何进行教育指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学习语言,从不理解到理解是一个飞跃,从理解到运用是又一个飞跃.如果学生获得的零散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缺乏综合化的语言实践活动而难以整合,听说读写之间、语言的"言""意"之间不能顺畅地转化.  相似文献   

12.
儿童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语言的"转译",使儿童的这些"自发概念"为同伴所感知、所理解,并使之逐渐科学化。教学是一个独特的、系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从语言的"转译"入手,让儿童的"自发概念"被激发,生成系统化概念;"自发概念"被唤醒,进入抽象化理解;"自发概念"被进化,开启可视化模式,从而助力儿童"自发概念"科学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讨论了语言交际交流的内容和语言所指的对象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构建了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三段式模式,即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应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语言阶段,第二阶段是通过语言学习阶段,第三阶段是学习关于语言的知识阶段。这一模式不但强调学习语言的重要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强调通过语言学习以及学习关于语言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4.
学习语言,从不理解到理解是一个飞跃.从理解到运用是又一个飞跃。如果学生获得的零散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缺乏综合化的语言实践活动而难以整合,听说读写之间、语言的“言”“意”之间不能顺畅地转化,就会削弱语言的整体功能,造成教学效益的低下,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正"解决问题"就是把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理解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就是要掌握运算意义。那么教师如何理解"数量关系=运算意义"?下面笔者将从教材资源、学生资源、目标资源、环节资源四方面来阐述。一、研读"教材"资源,了解儿童认知起点"乘加、乘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正"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指以课文为凭借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习得语言,形成能力。从语言学习与运用的角度看,就是要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那么,如何摒弃旧有的教学观念,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通过课文内容学习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进而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发展语言呢?一、品味语言,侧重表达方法的探究阅读教学重在课文内容理解,耗时于回答和分析,循着教师设置的一个个问题,学生不断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得出结论。这种指向于内容理解而非文本语言的阅读教学,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  相似文献   

17.
早在2002年,吴忠豪先生在《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一文中指出:"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能‘理解的’语言和‘会运用的’语言,是个体学习语言过程中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只能理解、不会运用的语言称为‘消极语言’,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言称为‘积极语言’。""如何帮助学生完成语言学习过程中从‘理解’到会‘运  相似文献   

18.
一年级是儿童学习和发展中幼小衔接的重要时期,更是儿童语言从无意识地"学"到有意识地"习"的转化时期,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儿童而言,在课堂上提醒他们把话说完整,指导他们学说完整的话,不仅利于他们更顺利地学习语言,而且也是在引导他们操练完整的书面语言,这对于今后他们学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人类从胚胎形成,婴儿诞生,到掌握语言,运用语言,经过了三个飞跃阶段。第一阶段,人类从胚胎到胎儿。第二阶段,人类从出生到开始向社会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教学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中2岁——20岁是语言发展最迅速的阶段,其中2岁到3岁是语言的第一个最佳期,6岁到8岁是第二个最佳期。我们应该紧紧抓住学生入学后的语言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