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动物园是我童年向往的地方,我估计有很多同龄人在记忆深处还保留着那一片绿色的湿地。是不是能这样理解,小孩就和小猫小狗一样,与动物原本就同源相通,因此童年时是那样容易与动物交流,四目相寻,招招手或一个眼神,就惹得它们抖下耳朵摇摇尾巴。记得那时有多少小朋友隔着栅栏和它们认真的说话,不管是小鹿还是老虎,都瞪着圆圆的眼睛乖乖地听。后来,我总觉得,人只有在童年,才有一颗动物般纯静的心,人长大了,再不会和它们有心的沟通,有的只是仇恨或是怜悯。 初冬的一个假日,女儿望着外面暖暖的阳光提议去动物园。我先鼓掌。算起来有十多年没去那儿了,其实那里不光有我童年的影子和温馨的记  相似文献   

2.
动物园     
动物园,不是动物的公园,更不是动物的乐园.动物园,是人的公园和乐园.当人说"动物园"的时候,就已经把"人"排除在"动物"之外了.这时候,他对于动物来说,是神.  相似文献   

3.
有容乃大     
《职业圈》2011,(1):2-2
在日本的一家动物园,有位饲养员特别爱干净,每天把小动物居住的地方打扫得一尘不染。结果,那些小动物在舒适整洁的环境里,有的厌食消瘦,有的病态恹恹,有的甚至死掉了。原来,那些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有的喜欢闻混浊的气味,有的看到自己的粪便反而感到安全。这个故事让管理者很受启发,有效的管理必须针对组织内个体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泰国同属东方文化圈,在文化习俗与信仰方面有相通性但也有差异,如在动物崇拜中,中国崇拜龙,泰国崇拜大象,两国文化中均存在大量有关龙和大象的动人故事、传说与谚语.以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为基础,从集体主义、男性气概、权势距离、长期定位、不确定性规避等方面,剖析与比较中国龙和泰...  相似文献   

5.
正森林和我的生命是不可分的,我自幼成长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幼时的双眼里除却家的世界便是山林的世界。就连母亲拍打我入睡的摇篮曲都是"山风吹,树儿摇,宝宝快睡觉"。而许多大人用来吓唬孩子的话通常也是"不听话,山上的白脸狼就来了"。及至我长到可以跟随大人进到林子里去的时候,我更是为那苍翠的山林和山林里五颜六色的野花、野果、鲜蘑菇以及蹦蹦跳跳跃入眼帘的动物  相似文献   

6.
假如没有大象,人类会感到寂寞吗?此话题似乎无关紧要,先容我说说大象。我曾问过棋友:象棋的名称缘何而起?答曰:将士象车马炮,象的体型最大,棋盘上有“楚河汉界”,可见象棋就是(汉代)古军棋。但有人反驳:象能打仗吗?能。《旧唐书真臘国(印度支那,今指柬埔寨)传》载,“有战象五千头,与邻国战,则象队在前”。我看过泰国的歌舞史诗,成群大象身披  相似文献   

7.
2006年11月2日,“成都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牌子正式挂在了成都动物园的大门口。这标志着成都市第一次由政府部门指定野生动物保护的专门机构来救治因伤病等原因离开了栖息地需要救护的动物,也意味着那些经受伤病折磨的野生动物从此有了温暖的家。  相似文献   

8.
江之永 《文化博览》2006,(11):48-49
听说洪水行将来临,诺亚看了看自己已经老旧的方舟,"我需要一只更好的方舟。"他想。于是他找到国内顶尖的造船技师,向他订造一只新方舟。"它必须比我现在的方舟大,要更舒服一些。"我需要一架轻便梯,能够方便成千上万的动物更快地进出。"我带上船的动物需要笼子来装,要有鸟笼、兽笼,还要有盛鱼的家什。以前用的时间长了就不结实了。有些家伙动不动就破茏而出,常常害得我忙乎半天才能让它们回到笼子里去。"最重要的是,方舟必须经得起风浪,并且能胜任长期的漂泊。"下完订单,诺亚提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十一个月之后,方舟必须造好。超过这个期限,你  相似文献   

9.
周鸿 《文化交流》2002,(4):28-29
大象是地球上陆生最大而最有力量的哺乳动物,据有关记载,它的祖先在5000万年前开始的第三纪就存在了。大象全球仅有两种,即亚洲象和非洲象,其中中国的野象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据专家多年来的调查,版纳大约有400头亚洲野象。西双版纳热带丛林中的亚洲野象,时至今日也不知道它的家族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生存繁衍了多少代儿女……  相似文献   

10.
老鼠偷盗被抓,法庭被告席上,老鼠身边站着大花猫。狼,偷盗金库被抓。狼供述:同伙还有年年被银行评为"忠诚卫士"的狗。大象找狗诉苦:老弟,现在我的嘴里也吐不出象牙了。动物王国举办书画大赛。狐狸"照猫画虎",作品荣获一等奖,狐狸被评为先锋派画家。兔子被"双规"后忏悔:我太贪婪了,占了五套住房,超出了"三窟"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有容乃大     
在日本的一家动物园,有位饲养员特别爱干净,每天把小动物居住的地方打扫得一尘不染.结果,那些小动物在舒适整洁的环境里,有的厌食消瘦,有的病态恹恹,有的甚至死掉了,原来,那些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有的喜欢闻混浊的气味,有的看到自己的粪便反而感到安全,这个故事让管理者很受启发,有效的管理必须针对组织内个体的需求,包容个体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灵活应对,实施多元管理,假如像那位饲养员一样无视个体的差异,-味追求看似完美的统一,那么,这样的组织最终一定会因抹杀了个体的个性而导致组织的解体或僵死.  相似文献   

12.
遭遇黑熊     
每每看着电视里《动物世界》中憨态可掬的大苯熊,就会想啥时能见到真熊。1980年10月的一天。妈妈说,在学校学习,放假回来还学,都学傻了。今天跟我出去“放放风”吧,要不明年考上大学一走好几年,该不知咱山里蘑菇长啥样了。经不住妈妈的鼓动,我迅速装备齐全和妈妈出发了。  相似文献   

13.
狼的故事     
很少有人会喜欢狼,狼不知在什么时候有了恶名。 狼在人们眼中,通常是心狠、狡猾、令人憎恶的动物,中国有“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的成语,就是专指狼心肠狠毒,甚至连狼崽儿都具有难以驯化的野兽残忍本性。孩子们从小就有外婆给他们讲“大灰狼和小红帽”的童话,但却很少有人告诉他们狼其实是非常聪明、机灵的动物,有时也很友爱。 在我童年时代,经常和狼打交道,我亲眼目睹了狼的机敏和智慧。  相似文献   

14.
我和先生结婚十周年那天,一位移居 加拿大的朋友给我寄来一份礼物——美国赫利克斯娱乐公司出品的一张游戏盘,名字叫《别让那只鸟飞了》。 我不会玩游戏,也没有玩游戏的习惯,就把它作为一份纪念品收藏了起来。一天,八岁的儿子在我书房里乱翻,发现有一张游戏盘,就拿走了它。玩过之后,对我说:”妈,这里面有一只鸟,弄不好就会从窗口里飞走:  相似文献   

15.
关羽 《文化博览》2006,(2):28-29
这是谁家的狗?这个城市里到处都是迷失的动物,我也不知道这是谁家的狗,我把它从一个下水道里拉上来时,它还对我伸了一下舌头,那是乖巧的问候。看得出这是一条聪明的狗。那天,我带了一只猫回去养的时候,房东的儿子哭了,他无限愤怒地拿出他的弹弓要送我的猫上西天,问了原因才知道我的猫惊吓了他的鸟。他有一只会说"你好"的鸟,虽然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但他们都说,那是一只会说"你好"的鸟。我的猫胸无大志,眼波流转看上去很聪明,但肚子却是诚实的,它可能觉得吃了那只鸟,自己才算完成了一种善良——所以我只好把它丢掉了。我几乎因此不敢带任何动物回家  相似文献   

16.
多年前,高考中榜很不容易,在我的故乡一个城市里的学校里有50多个学生的班上能考上10个就很不简单了.对一个偏僻的村庄而言,一年中有一两个人如愿以偿,就很好了.  相似文献   

17.
郎非 《生态文化》2012,(5):48-51
有一年,在一个公社办的养老院里,听院长说,院里有一位老人,性子很古怪,一个人在大山里生活了大半辈子,最近才被镇里的人好说歹说、死拖硬拽地弄到了这个养老院里。院长还说,要不是这个老爷子的考拉死了,可能他这辈子也不肯出山的。院长一说考拉,我就觉得奇怪。在这块土地上,不管是山里还是山外,不管有树的地方还是没有树的地方,我就没听说过更没见过有什么考拉。  相似文献   

18.
《奥茨贝尔与大象》的先行研究中没有用到空间论,也没有从《奥茨贝尔与大象》文本中人界与异界的关系这一角度进行研究。因此,该文以《奥茨贝尔与大象》为文本,以列斐伏尔的空间论为理论基础,探究人界与异界的关系,这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此次研究结合了列斐伏尔的空间论,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物理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3个角度分析大象的生活环境、心理情感及故事中隐含的社会现实,主要围绕代表森林异界的大象在人界的经历和遭遇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大象所居住的森林异界与人界之间的关系。最终由大象被压榨说明异界与人界的对立。  相似文献   

19.
我和狼     
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狼,总是不经意地溜进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由久远的模糊的影子逐渐清晰,化为我心灵深处一种按捺不住的激情。 从我有记忆时起,狼就进入了我的生活,除了家禽和家畜以外,我接触最多的动物就是狼了。在我们周围的盐碱地和荒草甸子上到处有狼的踪迹。离我家七里地,就有一个小狼山,成百只狼在那里栖息,整个山包都被它们盗空了。很小的时候,奶奶就给我讲狼的故事。一到夜晚,伴着月光,奶奶那沙哑的声音响起,缓缓对我进行着人类那种原始本能的生存教育。我从小就了解狼的属  相似文献   

20.
郢乐 《生态文化》2004,(4):46-49
人们常说,好山好水好地方。我的家就住在一个有好山的地方。有好山必有好水,有好山有好水必有好的植物,好的动物。好山、好水、好植物、好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好地方。,其实,这个好地方,就是一个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