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体育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人文精神与体育教育关系的研究,联系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热点,分析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状况,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如采用开放式教学等进行探索,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健康第一”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适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如何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实现课程方案的整体优化;关注健康理念,课程内容的编选应有利于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的选用应改变重教轻学的现象,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重视教学模式的完善与重构,谋求教与学的最佳整体效益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 ,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全面地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 :课程方案的制定和实验研究 ,对推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面向 2 1世纪的改革与发展 ,提高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对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个人的见解及建议。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应根据新时代的人才要求,重新审视自身的培养目标;更新课程内容,加快体育课程建设、转变陈旧的体育教学观念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中心和关键;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追求健康、达到健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西部10所普通高校大学生对性健康教育关心程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很有必要在西部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要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创建健康宽松的男女交往环境。体育教师要善于营造科学、宽松的性教育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6.
常青 《精武》2012,(22):83-84
由于游戏具有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的特征,在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加以巧妙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学生在运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个性品质特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遵章守纪、行为品质教育,丰富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途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勇 《福建体育科技》2004,23(4):57-58,64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等,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开展研讨。根据普通高校体育现状,作者提出了若干对策,目的在于深化及促进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体育学科作为大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形成正确的三观等,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在大学体育健康教育改革中,就需要将生命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滋润,相互促进,共同获得全面发展,实现教学改革。由于现阶段的大学体育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忽视生命发展的要求、教学定位不够统一等,严重阻碍着教学改革的前进步伐。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吴晓阳 《体育科学》2003,23(2):13-17,123
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普通高校开设田径选项课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普通高校田径项课正面临困境。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田径选项课的价值认识不足;当前的田径选项课缺乏趣味性,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研究结合健康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教育对田径选项课在普通高校体育课中的地们与作用进行论述,并对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发展的对策提出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而积极地不断开展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评估则是加强普通高校体育管理,确保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采用专家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构建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并建立了综合评价公式.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同时也对高校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课题。针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体育学院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胡娜 《山东体育科技》2006,28(3):73-74,85
在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素质教育思想的氛围下,在国际交往的增加和体育学科的自身发展的影响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师资培训有许多需要改革和完善的地方。通过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与英国巴茨大学体育与运动科学系、英国大学体育系的体育教育课程比较研究,通过对英国里丁大学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工作的了解,对我国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体育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学校体育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对新时期社会对所需体育人才提出的要求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同时在对 高等体育院校和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培养体育复合型人才提出了一些建 议,其目的在于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培养体育复合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谈高校体育教师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教育创新是当今高校体育改革的主题 ,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体育教育必须进行创新 ,而教育创新教师是关键。就此 ,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师教育创新观念、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创新素质、高校体育教育创新相关内容和技法加以探究 ,以供高校教育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事业被重视的程度逐渐加深,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的扩大.加上进入高学历的培养阶段,很多体育类院校把研究生培养的侧重点放在了理论阶段,而忽略了对其专项技能的培养.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作为各个体育院校研究生培养的重点专业之一,随着培养人才数量的逐年增多,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我国体育教师普遍学历偏低的现象.为了更好地配置日益紧张的教育资源,使得体育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应有的专业技术技能的锻炼得到保证,通过对我国4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的课程的术科开展进行系统分析,并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走访访问各高校专家学者,找出我国体育院校研究生教育术科课程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优化研究生课程结构设置,适当的增加术科课程量,保质保量地设置研究生术科课程,最终为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整体教育水准的提高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走访调查,结果表明:江苏省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师资力量及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江苏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因此,高等体育院校必须针对本专业学生特点树立全面创业观,改革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营造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等,为最终实现体育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目标创造积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体育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的理论构建: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校本培训与院校培训一体化,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与其他非师范类高校培训一体化;分别诠释其理论内涵及理论背景.提出该理论的实现途径:统筹考虑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体育教师职前培训、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现校本培训与院校培训相结合;开放师范教育体系,实现体育教师定向和非定向培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校实施体育健康课程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施体育健康课程是高校体育改革的趋势。笔者用辨证的、理性的、发展的观点 ,阐述了普通高校实施体育健康课程的重要性 ,提出了体育健康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适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体育师资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出发,在认真分析当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和实质,构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多维一体”的体育师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阅研究我国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现状和体育改革的大量资料,走访一些体育专家,并对在校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影响学生体育与健康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目前高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的认识不一,体育还没有成为高校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此,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以利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