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漫谈一道国际数学竞赛题的证明》(见本刊1989年第4期,以下简称《漫谈》)一文中提出了以下证明不等式的原理:“如果我们确认A≥B和C≥D同为真、假命题,为了证明A≥B,则只须证明A+C≥B+D成立就够了。”为更明确,我们把这一原理表述为  相似文献   

2.
《教育》2013,(3):23-23
持有效期1年以上(含1年)引进人才类“居住证》A证(可报考大学本科)和B证人员的子女,同时须有上海高中阶段学校毕业,可在沪参加中,高考。随迁子女参加“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获《居住证》C证人员的随迁子女,按有关规定在沪参加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考试。  相似文献   

3.
胡适的白话诗理论鼓吹,主要见于《文学改良刍议》《谈新诗》及《尝试集》的三篇自序.《文学改良刍议》所论“须言之有物”等八事全部与诗有关.《谈新诗》的论点有四:诗体必须大解放,诗的进化即诗体解放,新诗语言须有“音节”,新诗语言须“具体”.《尝试集》自序的主要论点是:作诗如作文,文学革命毋庸置疑,打破一切枷锁镣铐,新诗的音节须顺应诗意,旧诗如缠脚新诗是天足.这些理论鼓吹,在当时无不切中时弊,待时过境迁,则无一不可质疑.  相似文献   

4.
近期,南京市教科所刘永和先生刊发了一篇文章,题目为《“有效教学”还须深入理解——与福建福玲中学黄文龙老师商榷》(参见《教育导刊》,2011年5月上半月版,为方便讨论,以下简称“刘”文),文章对此前黄文龙老师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的另一篇文章《“有效教学”理念还须经得起推敲》(参见《中国教育报》2010年6月7日第9版,  相似文献   

5.
也释“瞿然”□何铭推测文言词语的意义,一须训诂有据,一须切合语境。《“瞿然”异议》一文(载《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2期,下简称《异议》)认为,《左忠毅公逸事》中“公瞿然注视”一语之“瞿然”,当“释作‘喜貌’为妥帖”。观点新则新矣,于词义、文意、情...  相似文献   

6.
注:1.参加了高职统考同时又参加了湖北省艺术联考且成绩合格的中职毕业生,才能填报本部分院校(专业);2.本部分录取均使用湖北省艺术联考成绩.专业名称前标记“·”号的,须参加湖北省美术类联考且成绩达到120分;填报其它专业须参加湖北省艺术类高职高专联考(非美术类)且分数达到110分.3.下列院校(专业)志愿填写在《湖北省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机读志愿卡(四)》艺术高职高专栏。  相似文献   

7.
对于含有未知系数的不等式,同学们在求解过程中往往须另外再构造出不等式来.下面请看几例. 例1 若代数式a(x-5)/4不小于代数式(x-4),求x的范围.解析:根据题意,用“≥”连接两个代数式,得a(x-5)/4≥x-4.  相似文献   

8.
一、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初中第六册《陌上桑》) “鬟鬟颇有须”一句,课文注释为:“有一些胡子。有有益有鬑鬑,须发疏薄的样子。白面有须,是古时候美男子的标准。”古代美男子的标准究竟是什么?“鬑鬑”到底应作何解?我们认为值得研讨。 课文注释是有所本的。《中国历代诗歌选》(林庚、冯沅君主编)、《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古代诗歌选》(四川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诜》(十三院校编写)、《古代诗歌选》(十二外语院系编写)、高等教育自学  相似文献   

9.
丁丽英在《中外之别》一文中言:“……美国上大学用不着参加百里挑一的残酷高考,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新民晚报》)此言可为中国的应试教育做一注脚。故要想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当使每个人都有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提供此机会,须经济高度发达。 读到梁玉奇在《光明日报》所撰的《高考模式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一文,对于目前中学教育现状,有通达之见识。原文如下: “从表面上看,应试教育似乎是高考的‘孪生兄弟’,殊不知,这是我国教育投资水平特别是高等教育普及率偏低与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超前预期之间矛盾的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10.
有名气≠有水平作为一名教师,为尽快提高自己在教育领域内的知名度,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力争在实际工作中多研究一些问题,平时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评优评先活动,这不但是有益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但凡事都有“度”,倘若一心为了出名,整日忙于各种评优评先活动,把出名  相似文献   

11.
汉乐府《陌上桑》是我国乐府民歌中的佳作,也是我国诗坛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吟唱不绝,尤为诗家、学者所注目。赏析、注释、译解《陌上桑》的历来不乏其人,共析解注译自也是纷然灿然,各有千秋。其中自然难免有歧义争执之辞,然而,对其中“鬑鬑颇有须”一句,却几乎是众口一辞——“鬑鬑”,须发稀疏貌。颇,略微。鬑鬑颇有须,略微有一点胡须。” 徐中玉、金启华两位先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释曰:“鬑鬑,胡须稀疏的样子。颇,略微。”朱东润先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涉及此句,释曰:“鬑鬑,鬓发稀疏貌。颇,略。颇有须,略微有一点胡须。”《辞海》注释“鬑鬑”一条,涉猎汉乐府《陌上桑》如是云:“鬑鬑,须发稀疏貌。古乐府《陌上桑》‘鬑鬑颇有须’。” 朱东润,徐中玉这些权威的老先生都在这么注,《辞海》这样权威的工具书都在这么解,教的人如此敦,学的人也便如此学,“鬑鬑颇有须”释译为“稀稀疏疏地略有一点胡须”似乎已是很权威的了。然而,笔者每读到此,总觉有疑难解,今不揣才陋学浅,斗胆提出,谨就教于同仁,前辈,以期方家斧正。 关于“鬑鬑”,许慎《说文解字》释云:“鬑,鬋也,一日长貌。从髟兼声,读若慊。力监切  相似文献   

12.
有名气≠有水平作为一名教师,为尽快提高自己在教育领域内的知名度,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力争在实际工作中多研究一些问题,平时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评优评先活动,这不但是有益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但凡事都有“度”,倘若一心为了出名,整日忙于各种评优评先活动,把出名  相似文献   

13.
学写字须临帕,学写作也须‘临帖”。这里的“临帖”是指在学习写作过程中对名篇佳作的写作技巧进行模仿。在文学上取得成就的学者作家,多从此问途,万得升堂入室。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赵景深在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时说:“从小学的时候,我就喜欢涂抹,有时模仿‘商务’的妙年杂志》自行出版一种手抄的《少年男》,我把它称为‘内版’刊物;有时我还模仿《西游记》、《说员全传》等,写作《后西游记》、《后岳传》之类……”鲁迅的《狂人日记》也是在创造性地模仿了俄国作家果戈理的《狂人日记》的基础上才写作出来的。写作“临帖”须注意以…  相似文献   

14.
萧绎的《金楼子·立言》是梁代文论史的重要文献。其对“文”的描述:“惟须绮纷披,宫徵靡曼,唇吻会,精灵摇荡”,常被今人作为萧绎推重性情、注重词藻、倡言新变的证据。这是未细审原作而致的极大误解。从《立言》全篇的立意、《金楼子》全书的旨趣、萧绎的创作风格来看,此说不能成立。实际上,萧绎对儒、学、笔、文的分析,明显寓有崇德抑文的高下之义,“惟须”并非褒扬之“必须”,实乃贬斥之“只须”。萧绎的文学观并非倡言新变,而是尊经尚古,注重文质彬彬,和萧统同调。  相似文献   

15.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图书目录,它著录了当时国家所收藏的西汉以前的各类书籍,而且分类明确,评述简要,为后来人们了解从上古到西汉末年图书情况,以及学术文化的发展变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汉书·艺文志》是一部综合性的文史书目,我们如果研究中国目录学须从这里开始,研究目录学史,也须从这里开始。《艺文志》是《汉书》的十志之一,那么为什命名为《艺文志》呢?古时以《诗》、《书》。《礼》、《易》、《乐》、《春秋》为“六艺”,文学百家之语为“文”。顾名思义,所谓“艺文志”就是著录“六艺”和“百家”…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万象     
北京大学打工须持证从今年4月起,北京地区高校学生参加校外勤工助学活动须领取“勤工助学证”,佩带与身份相符的上岗证才能上岗,以确保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健康发展。学生参加校内的勤工助学活动,须本人申请,校勤工助学管理机构同意。同时,发给学生的报酬不应低于北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对在勤工助学劳动过程中发生工伤的学生,用人单位要比照工伤保险有关规定给付一次性赔偿。(《中国青年报》)北京大专将消失为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北京所有的大专都要逐步办成高等职业教育。已确定北京联合大学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校。(小峰摘)…  相似文献   

17.
最近,浙江省江山市须江镇向所辖村党支部、村委会下发了《关于举办农村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农村经济管理”中专班的通知》,《通知》要求:凡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文化程度的45岁以下的在职村“两委”成员和35岁以下的村级后备干部,必须参加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举办的“农村经济管理”中专班。经组织报名,有80多名农村干部参加中专班学习。这是江山市乡镇成校继大陈乡后的又一所成校举办了农村干部中专班。江山市地处浙西边陲,与江西、福建两省接壤。全市29个乡镇,55万人口。其中85%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农村。据调查统计,村…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报》2010年6月7日在“基础教育·百家视线”栏目刊登醒目文章,题目是《“有效教学”理念还须经得起推敲》(作者黄文龙),笔者吃惊不小:我们经常在基层学校宣传“有效教学”,经常引导基层学校实施“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9.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二册的重点讲读课文。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在民间脍炙人口,也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片断之一。那么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草船借箭”这回事呢?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根据正史《三国志》的记载,公元 213年正月,曹操率军南下,进攻孙权, 双方对峙于濡须。濡须,在今天安徽芜  相似文献   

20.
乔俊杰、马玉山在《修辞学习》撰文认为,《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句 第一个“无”字似误,与“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甚是抵牾。此论缺乏确凿证据。要探讨这个问题,必 须弄清“素琴”与“丝竹”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