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本思想≠民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金萍 《历史学习》2004,(10):17-17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夏、商、周时代,民本思想就已经出现。《尚书·五子之歌》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把人民与社稷联系在一起。到春秋末期,儒家创始人孔子发展了三代以来的民本思想,提出仁政、德治的政治哲学体系,要求统治者应爱民、养民、利民、富民,他在《论语·为政》中主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荀子曾引用孔子的话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孟子则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仁政学说,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名言,认为民是国家的根本,国君、大臣要施仁政于民,要…  相似文献   

2.
杨建坡 《考试周刊》2013,(83):192-193
《苟子·王制篇》中有这么一段话:“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在唐代,魏征与唐太宗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政治对话也是出于此。在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文化中,这成了一条颠覆不破的执政真理——那就是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经过两千多年的社会国家教育实践,积累丰富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人性思想;“人为邦本”,“君轻民贵”的核心价值追求;“正人正己”,自强不息的整体发展体系以及以仁为核心,任举贤才的人才标准。  相似文献   

4.
儒学,已有两千多年发展历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其政治文化思想,在封建社会里,对于繁荣优秀思想文化,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政权,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当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温儒学经邦济世理论,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难得到某些有益的启迪。一“民为邦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是《尚书&;#183;五子之歌》中的名言,可说是儒家治世的基本理念。这是说一个国家的根本在人民,人民安居乐业,国家自然稳定安宁。儒学创始人孔子也说过:“民无信不立。”(《论语&;#183;颜渊》)即人民如果对国家失去信任,国家就立不稳。如何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呢?孔子认为:“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183;颜渊》)人民衣食充足,保卫国家的兵力充足,人民对国家自然就有信心。执政的官员,人民把他们称作“父母官”。怎么才能成为受人民拥护的“父母官”呢?儒家的主张是:“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礼记&;#183;大学》)这是说执政者应同人民打成一片,关心人民命运,人民喜欢的事就办,人民厌恶的事,绝不要干。这样一来,就能同人民忧乐与共,上下一体。正如孟子所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183;梁惠...  相似文献   

5.
孟子的民本思想根植于儒家传统之中,他的民本思想比《榖梁传》的“民者,君之本也”更深刻,更远胜于荀子、韩非的君本思想。孟子认为,性善是民本思想的前提。依据民本原则,人民有获得贤人统治的权利。贤人获得统治权的方式有四种:禅让、革命、贵戚易位、流放君主。与孟子不同,荀子思想中存在君本思想的倾向,韩非又将其发展为彻底的君本主义,这不利于维护人民的利益。文章的结论是,性善论、权力公有、选贤与能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民本思想的内涵是丰富的,不能以“积德与天命”概括之;民本思想远胜于君本思想;人们应在平等基础上构建社群关系;在理解孟子思想时,要注意其思想的创新型转化、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课例一一、导入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而杜牧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阿房宫赋》。二、释疑解难1.朗读:全文四段分别由四人朗读,纠正读音;然后齐读,体悟赋文的语言美。2.检查:提交课前预习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答疑,并把握文章写作意图。3.互动:为弥补遗漏,教师可事先预备好以下问题(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完成)。(1)“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相似文献   

7.
道德科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人类使命:完善道德 道德,关系国家安定、民族兴衰,紧系社会安定、人民幸福,是国家社会一桩十分重要的大事。 《左传》说“德,国家之基也”。管子疾呼:“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四维,即礼义廉耻) 。儒家谆谆告诫:“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要以提高自身的品行修养为根本。”孙中山曾说:“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他们都道出了一条共同的真理: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在道德。 不论国家、社会、家庭、个人,都应以道德建设为中心,要把树立高尚道德作为立国、立身之本。 我们看历史,一个朝代的崩溃,一个国家的灭亡,一个社会的腐败,乃至一个政府的垮台,是什么原因所致?无它,只是道德沦丧,丧失民心。秦朝、隋朝都曾强盛一时,然到二代就腐败、堕落,激起民众反抗而瞬间灭亡。  相似文献   

8.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儒家学者提出了以“贵人爱民”为主要特色的人本管理学说。对该思想的整理、继承发展和应用将对我国的管理现代化进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一、“贵人爱民”——管理中员工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向来就有“重民”的传统。孟子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也指出 :“天下归之之为王 ,天下去之之为亡”。综合起来 ,儒家“贵民”思想实际上体现了这样的管理理念 ,即管理者要关心人、爱护人、重视人。在现代管理过程中 ,这一理念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立管理人员对待员工的正确态度。即树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向全社会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A .《尚书》 B .《周易》 C .《论语》 D .《韩非子》2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中,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传承的道德规范是A .“仁”的思想B .“礼”的思想C .“有教无类”…  相似文献   

10.
孟子,是孔子以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因游梁说惠王,不能用;见齐宣王,为客卿,亦终不见用,于是归而述孔子之意,明先正之道,以教弟子。孟子的政治主张“行仁政”以“王天下”。“行仁政”的理论基础就是他的“性善论”。尽管他的‘’仁政”思想是建筑在统治者大发善心这个基础上的不切实际的空想,但也反映出他看到人民反抗力量的强大,主张减人民的一些负担,让人民能生活下去。因此,他提出“民为贵,江稷次之,君为轻”“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有一定进步意义的见解。孟子的学习主张则是“专心致志”。“不专…  相似文献   

11.
孔子与儒学     
<正>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的儒学思想可以从如下一些方面简要概括。一、儒学的产生1.礼乐文明先秦时期,是先有了儒这个职业,后才由职业转化为儒家学派。儒是司礼的职业,掌管着礼,是一种重要的职业。周代是礼乐文明,用礼和乐教化人民,以礼治天下。孔子说,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刘歆《七略》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孔子曰:"不教而诛谓之虐。"《说文解字》讲:"儒,柔也,术  相似文献   

12.
儒家要把培养对象训练成为“文质彬彬”的忠厚君子。为此,孔子制订了以“仁”为目标,以“礼”为规范的教育体系,强调“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要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君义臣忠;而“不知礼,无以立也”。也有的儒者干脆把不知礼的人说成是禽兽。在这种道德至上的教...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礼记》中“天下为公”和“大同社会”的思想来谈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通过分析洪秀全、康有为的社会思想来论述孙中山的理想社会模式。孙中山主张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民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民治),利益是人民所共事(民享)的大同世界。他的一生就为了实现这样一个理想社会而英勇奋斗的。他主张“天下为公”和“世界大同”的思想,深入民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了中华民族革命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孔子私学讲的是治道(一)孔子私学传习治道是为培养佐治人才服务的孔子开创儒家私学,是最早的私学之一。门徒众多,对我国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极深远。孔子私学培养修己治人的君子,也就是“学而优则仕”的佐治人才。《学记》说:“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既说明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也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统治者要想把国家建设好,人民统治好,首先要从运用教育这一工具来培养各种实  相似文献   

15.
面对春秋晚期的社会现实,春秋道家认为只有将“道”的“恒无为”精神用于社会,才可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只有坚持“无为而无不为”,才能挽救因贪欲和腐败而蜕变的人类社会。早期儒家认为,要想“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首先必须摆正居于上位的“君”与居于下位的“民”的关系,君民一体是社会和谐的根本;第二,居于上位的“君”一定要以诚待人,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相互信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第三,君子“贵与民有同”,“与民有同”是社会和谐的保证;第四,全民要知“天人有分”,“察天人之分,而知所行”。  相似文献   

16.
《孟子》不仅是先秦诸子中,而且也是儒家经典中最具有民本思想的一部著作。孟子的民本思想继承了西周以来“敬天保民”的思想和儒家的“爱民保民”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将民本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响亮地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口号。本文分析了《孟子》一书的民本思想,并指出鲜明的民本思想是《孟子》迟迟没有被立为经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礼乐"、"中和"的美学思想是传统儒家美学的精髓,对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儒家美学的评价标准是"美善合一",儒家美学的核心是"仁","中和"是儒家美学的审美标准.先秦儒家美学观倡导的"和谐精神",是先秦诸子互相渗透、融合、妥协、完善的共同产物,是儒家"以礼治国,乐与政通"为宗旨的美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进一步普遍化、合理化、系统化."和"是多样性的和谐,"和谐之道"追求的不是一个声音、一种味道、一个思想,而是与之相反的多样性、丰富性的和谐.礼、乐、刑、政,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用来同一民心,走上治国的正道.国家、礼乐、刑政、习俗未发生重大变革,国家的政权稳定,凡事都以"和"为准则,社会、人民的生活才能达到真正意义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以德治校施德育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治”是现代学校教育最根本、最科学的管理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学校管理者必须用民主、文明、科学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学校,牢固树立“德治”的基本思想,深刻了解“德治”的基本内涵,科学掌握、运用“德治”的基本方法。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坚持和谐发展,科学发展,不断探索和总结学校管理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9.
浅析儒家"民本"思想与我国现代企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征服自然和建构社会的过程中 ,对人自身的认识和对人价值的关注以及对人的尊严的重视导致“以人为本”管理的出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已成为现代人类文明管理的基本标志。而儒家民本思想在现代管理中也愈发突显其地位 ,那么 ,作为长存于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儒家学说 ,到底哪些内容能够为现代管理所用呢 ?本文试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历史是进行优秀传统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近代史学家梁启超把学史同爱国直接结合起来,认为它是爱国心的源泉。他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梁启超:《新史学》)而且他认为学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达,文明的演进,都起到很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李大钊,更把历史同人类社会生活,同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紧密地结合起来。他说:“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还说:“马克思述他的历史观,常把历史和社会关联在一起;纵看看人间的变迁,便是历史;横看看人间的现在,便是社会。”(李大钊:《史学要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