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歌舞为儿童所喜爱,它是向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极为有力的手段。下面简单谈谈如何为儿童编歌舞。首先要选择适宜的歌曲。儿童歌舞表现内容要简炼、单纯,主题思想明确,歌词生动形象,具有知识性、趣味性,能启发儿童对歌舞的联想与想象。音乐的选择要求旋律流畅顺口,节奏鲜明强烈,能引起儿童动感。音乐形象生动具体,曲调规整并符合儿童年龄特点,这有利于儿童对歌舞形象、情感的表达与抒发。  相似文献   

2.
找朋友     
这是一首曲调活泼、欢快的幼儿歌曲。根据《快乐的音乐会》改编了曲谱,填写歌词,形象地表达出幼儿内心的喜悦。歌词中“小兔、小狗”可创编其他小动物;“拍拍手、点点头”也可换成“拍拍肩、跺跺脚”等词,使歌词内容更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3.
胡说歌     
~~〔提示与建议〕这是一首曲调活泼、诙谐有趣的歌曲。笔者将原歌曲的长音变为休止符,以便幼儿在休止符处为歌曲配上相应的滑稽动作或按节奏回答“不是”,使歌曲更具趣味性、互动性。这首歌曲适合大班幼儿学习。在教学时,教师可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滑稽、风趣,引导幼儿按节奏学说歌词,重点掌握弱拍起唱的乐句。然后,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滑稽、好笑的风格。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手套、袜子、围巾等种种生活物品,启发幼儿大胆想像违反常理的穿戴行为或其他行为,即兴创编歌词,如“你把鞋子穿在头顶上吗”“你用…  相似文献   

4.
幼儿歌舞是“活动型”、“创造型”的,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丰富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一、“情”的感染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我在幼儿歌舞教育中,首先抓住“情”字,通过师生间的和谐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儿童观。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上课时精神饱满、态度积极、心情愉快。在幼儿歌舞的教育中,我以表扬为主,对幼儿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激发幼儿的上进心、自尊心、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康巴藏族歌舞“谐”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巴藏族歌舞“谐”历史悠久,是康巴藏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从“谐”的表演形式及演出时间;“谐”的表演内容、歌词及舞蹈特点;“谐”的曲调特点、伴奏乐器等几个方面对“谐”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设计意图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经常出现许多有趣的“一问一答”小游戏,如“小猫怎么叫--喵喵喵喵喵”“喂喂喂,你在哪里呀--哎哎哎,我在娃娃家”等,这种互动方式增强了幼儿与他人交流的乐趣,提高了其应变力和创造力。最近的一个欣赏活动中,幼儿被富有浓郁壮族气息的歌曲《对歌》吸引住了,歌中不仅有对唱形式,还有优美婉转的曲调、热闹欢畅的对唱情景以及诙谐活泼的歌词,让他们既感到新鲜也很有试唱的兴趣。《对歌》是电影《刘三姐》的插曲,原歌词内容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难以理解,所以,教师从中班歌唱教学目标入手,把歌词改编成幼儿熟悉的名字问答,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及对唱要领,轻松融入热闹而富有生活气息的对歌场景和民间游戏情境中,大胆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并体验少数民族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分析音乐在教幼儿编歌舞动作之前,首先要指导幼儿正确欣赏音乐,掌握好音乐的节拍、速度、力度等表现手段,以及音乐的性质、表达的情绪等,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歌词内容及文学形象。例如,教中班幼儿歌曲《春风摇铃铛》,我让幼儿随着音乐打拍子,使他们知道这首歌的强拍位置,体会到这首歌的速度是中等的。再用一些图片让孩子们形象性地理解歌词。在演唱中,让幼儿体验八分休止符及跳音的唱法,使他们感到这首歌是轻松愉快的。  相似文献   

8.
徐艳 《家教世界》2014,(Z2):63-65
<正>歌唱是培养学前儿童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在学前儿童的音乐生活和日常生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歌唱活动能使幼儿受到曲调美、歌词美的感染和熏陶,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得到锻炼,心理活动过程处于良好的开放调节状态……因此,歌唱教学也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然而,目前的幼儿园歌唱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  相似文献   

9.
一、课题:《浏阳河》
  二、案例背景说明
  这是一首20世纪50年代唱遍大江南北的湖南民歌。歌词产生于1950年。曲调最初套用的是京剧曲调《小放牛》。整首歌曲是词作者徐叔华创作的歌舞小剧《双送粮》中的一个唱段。1951年由朱立奇重新套用了唐璧光的《送瓜调》的曲调,并且对原曲的节奏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将原曲的慢四拍子改为快二拍子。《送瓜调》原本采用的是湖南祁阳的小调音乐。经过套用、改编的《浏阳河》便有了崭新的面貌:歌曲的歌词是口语化的回答,两段歌词一问一答,风趣轻松的问答中饱含着对毛主席的敬仰和爱戴。歌曲四个乐句,一字多音的组合,丰富多样的节奏,使得歌曲呈现出欢快、流畅、纯朴、明朗的风格。衬词“啊咿呀咿子哟”更增添了这首湖南民歌的地方风味。  相似文献   

10.
运用电脑动画手段组织音乐活动,有很多优点,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能帮助幼儿理解并记住歌词,提高幼儿意义识记的能力。电脑动画的画面可以根据歌词内容设计。如:小班幼儿学唱《小鸟和小树》这首歌时,当唱到“一棵小小树”时,屏幕上出现了一棵小树,唱到“小树发芽长绿叶”时,小树的枝头上就开始冒出小芽并逐渐长成绿叶,形象非常逼真。对一些幼儿难以理解的歌词,如“发芽长绿叶”“长成一棵高高树”等,可将相应画面作短暂的定格处理,使幼儿看得更清楚、更明白。这样,在老师范唱一遍之后,幼儿看着画面,就很容易回忆起歌词,进而随着音乐跟唱。另外,电脑动画还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用动作来表现音乐作品的灵感,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该歌曲节奏欢快,旋律明朗、热情,歌词表现出的欢欣鼓舞的情绪与曲调结合得十分融洽,是对幼儿进行乐感培养和民族音乐教育的好素材。虽然该曲的歌词易懂易记,曲调也易为幼儿所喜爱,但由于曲调多迂回于高音区,歌  相似文献   

12.
<正> 少儿歌舞是舞蹈的一个类别。幼儿歌舞是少儿歌舞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用动作,音乐和语言的综合手段,反映幼儿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唯一教育艺术。 幼儿歌舞的突出特点是综合性。所以幼儿歌舞的名称应叫“歌舞”而不叫“舞蹈”。好说爱动是孩子的天性,襁褓里的婴儿在哇哇啼哭时,就伴随着手动足蹬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幼儿期,孩子们更喜欢说说唱唱,蹦蹦跳跳了,歌和舞对于幼儿来说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一体,他们在单纯舞蹈时感到不够尽情,就自然的要唱,边唱连跳还不足以尽兴时就可以说,语言和音乐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接受舞蹈动作,而且可以使幼儿的思想感情得到充分的抒发和表现,得到最大的满足。所以,幼儿歌舞是一项无拘无束,不受形式的限制和约束,需要音乐、文学和美术共同合作的综合性艺术。基于这点我认为幼儿歌舞应该包括歌舞(舞蹈)和歌舞剧(舞剧)、歌表演、集体舞、即兴舞蹈、律动及体操舞蹈。  相似文献   

13.
谈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的结合──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歌词写作教学之中沈阳音乐学院胡杰孔夫于早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论述。在音乐艺术中,歌词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形象与曲调综合成美的信息传达给人们,能收到震撼人们心灵的艺术效果。音乐文学专业开设的歌词写作课却有...  相似文献   

14.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幼儿大班的歌曲。歌词用“转椅”道出春夏秋冬周而覆始的规律,用“阿姨”坐转椅告诫小朋友要珍惜四季的时光。曲调由主导句发展成四个乐向,采用重复和稍加变化的手法编织而成。词曲好唱好记,特别是大量运用后倚音,好似转椅不停转动时发出的声音,构成此歌的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15.
黄丽香 《家长》2023,(20):141-143
<正>歌舞表演作为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幼儿歌唱和舞蹈的综合体,能使幼儿得到美的艺术的感染。同时,歌舞表演的形式生动、活跃,正符合学前儿童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征。因此,歌舞表演是激发学前儿童想象力、培养学前儿童审美情趣、丰富学前儿童情感的重要的途径。然而,当下幼儿园的歌舞表演活动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有效开展歌舞表演活动的策略是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过去,我上音乐活动课单纯要求幼儿模仿,有时还用口令来训练幼儿的动作,等孩子学会了再配上音乐。教唱歌也是如此,让幼儿按我的要求一句句地学唱,轻重强弱和快慢全听我的。这样教学,尽管我费了很大劲,但效果总是不理想。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幼儿园音乐活动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幼儿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上。小朋友刚入园时,我就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幼儿直接感受音乐,用舞蹈动作的美来使幼儿对音乐感兴趣。我常常在音乐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朗诵歌词,弹奏优美的曲调,用悦耳的声音唱幼儿能理解的歌曲,跳一些舞蹈,做一些有节奏的…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首20世纪50年代唱遍大江南北的湖南民歌。歌词产生于1950年。曲调最初套用的是京剧曲调《小放牛》。整首歌曲是词作者徐叔华创作的歌舞小剧《双送粮》中的一个唱段。1951年由朱立奇重新套用了唐璧光的《送瓜调》的曲调,并且对原曲的节奏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将原曲的慢四拍子改为快二拍子。《送瓜调》原本采用的是湖南祁阳的小调音乐。  相似文献   

18.
【设计思路】《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该曲歌词浅显,曲调简单且有重复。为凸显歌曲情境及可玩性,我将原歌词内容进行了改编。将原歌词中的“跑来跑去——现在吃米——现在睡觉”改编为“肚子饿了——跑来跑去——偷吃XX”,使歌词在故事线索上有了连续性,简单便于记忆;将原歌词中的“吃米”进行食物三层次替换,增加了趣味性。  相似文献   

19.
从小培养孩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独生子女往往娇宠溺爱的今天,更有现实意义。这首歌曲,以流畅的曲调,通俗易懂的歌词,让幼儿懂得“一粒米”、“一根线”来之不易,都是“农民伯伯的汗滴”,“织布阿姨的心意”。这和六十年代风行的歌曲《一分钱》,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唱前,教师可结合本班幼儿勤俭朴素的好事  相似文献   

20.
蔡静 《学子》2013,(12):98-98
幼儿园常常会遇到一个幼儿唱流行歌,一群小朋友附和的情况。流行歌曲在幼儿生活中的渗透已越来越普遍。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挑选一些内容积极、曲调简单的流行歌曲,让孩子去欣赏,去创编新歌词,因势利导,充分挖掘流行歌曲的积极元素,给孩子以积极向上的正面影响。这有利于孩子的创造思维,有效提高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教育“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