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缅甸的“摆塔”李有观译在缅甸,有一座独特的佛塔,因为它可以摆动,故被称为“摆塔”。这座佛塔建于公元5世纪,坐落在一座陡峭的山上。但塔不是直接建在山崖上,而是矗立在一块三层楼高的巨型圆石上。这块巨石经常轻微摆动,每当它摆动时,佛塔也随着摇摆。这座佛塔为...  相似文献   

2.
正字库塔,亦称为惜字楼、焚字库、焚纸楼。台湾多称圣迹亭,四川则称字库塔、文风塔、文峰塔等,客家地区称敬字亭。与用于烧金银纸的金炉不同,字库塔是用于烧毁书有文字纸张的地方,是古人"敬惜字纸"理念的体现。在四川,字库塔的存在还有着匡护一地文风、持守当地风水等多重祈福祝祷的功能。字库塔外形酷似佛塔,在一定程度上也吸收了佛教教义与佛教建筑精神,点缀着中国南北各地。它星罗棋布于中国民众的基层场域中,发挥着弘扬教  相似文献   

3.
汪培梓 《寻根》2014,(4):70-78
<正>郑州古塔的主要类型中国古塔多种多样,从它们的外表造型和结构形式上来看,大体可以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覆钵式塔、五轮塔等。1.楼阁式塔楼阁式塔在中国古塔中历史最悠久,体形最高大,保存数量也最多,是最具有汉民族传统特色的佛塔建筑样式。这种塔每一层之间的距离比较大,从远处看就像一座高层的楼阁。大部分楼阁式塔的每个塔层均设有门窗、柱  相似文献   

4.
鲲西 《寻根》2001,(5):59-61
福州豫章罗氏世居城内南营街,至五口通商福州始设英、法领事馆,外侨及传教士来者渐多,城外苍前山景物苍郁,领事馆及外侨多聚集于此,时又有教会办鹤龄英华书院(后改称英华中学),城中望族和巨商也竞置别业,罗氏亦由城内移居于此直至民国以后。罗氏家族在光绪年间出了一位职业外交家罗丰禄,丰禄字稷臣,出生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1867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他正是从这里开始走上职业外交宫的生涯。 福建船政学堂隶属于福建船政局,同治五年(1866年)清政府设立福建船政局,江西巡抚沈葆桢出任福建船政大臣。船政局的…  相似文献   

5.
自《宋史》刊出《陈抟传》后,历代学者对“陈传故里”颇有争论。《中华文化论坛》1996年第2期发表唐代剑先生《陈传、张守真事迹考》一文,认定陈传是“毫州真源人”。笔者不敢苟同,现仅就笔者所见材料作一综述,以明其实。一、证明陈抟是“西蜀崇龛”(今安岳县龙西)人的证据有三个方面。第一,陈特自署“西蜀崇龛”人,是最有力的证据。宋淳熙(1174—1190)年间,由国史院编修吕祖谦(1137~1182)奉诏编辑的(圣宋文海)里,最早收入了陈传(易龙图序》,文未有“西蜀崇龛陈传序”的署名。这七个字是证明陈传是“西蜀崇龛人”的主要…  相似文献   

6.
塔,一种高耸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首先作为佛教传入中国时与寺院联系在一起的建筑,然后佛教慢慢融入汉文化,塔就从寺院中脱颖而出,主体作用逐渐被寺院所替代。最终被乔迁出寺外,单独成为一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园林中,塔以其造型精美、意蕴丰富而成为一朵瑰丽的奇葩。我国现有许多城填或风景胜地,不少是以塔作为重要标志。然而,塔并非我国固有,它本是佛教建筑,东汉初年随佛教一起自印度传入。塔在传入后,立即受到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历代的建筑风尚、审美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其本身也因此具有丰富的超越宗教象征的文化意蕴。佛教的传播有两种主要方式,一是利用佛经进行说教;二是用形象化的实物或图画进行宣传。塔就是最突出的形象之一。梵文称塔为Stupa,汉文佛经译为“堵波”、“浮图”等。据传释迦牟尼死后,弟子们火化遗…  相似文献   

8.
中国佛塔的文化特色王耀,武竹梅在我国苍茫古老的大地上,星罗棋布地点缀着一种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塔。这种为人们既熟悉又神秘的特殊建筑,千百年来不知魂牵梦绕了多少人的心扉,那些数不清的顶礼膜拜的虔诚香客,吟诗写照的文人画家,流连忘返的览胜游子,为这"人...  相似文献   

9.
“阿央白”与佛教密宗的女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有个剑川,剑川有个石宝山,石宝山有个石钟寺。石钟寺最出名的,是我国十大洞窟艺术中的“石钟山石窟”,石窟中最出名的,则是在精美的佛教石雕群中突兀而出的女性生殖器石雕——“阿央白”。“阿央白”位于石钟寺石窟的第八窟。窟分上下两层,上层四龛,下层五龛,似为佛像、天王像  相似文献   

10.
缅甸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它富饶的土地和发达的农业、矿业使它享有“金土地”的美称。缅甸是东南亚一带面积最大的国家,分布于全国7个州的人口共计4700万。缅甸是一个有135个方言迥异、文化不同的多民族国家。缅甸人民纯朴而友好;缅甸的自然风光令人流连忘返。去年12月初,我重访缅甸。那时气候凉爽,即使中午赤日炎炎时分,只要站在树荫下便暑意渐消,难怪人们都说一年中只有12月至2月是缅甸旅游的最好季节。这次重访,我携带相机与操着一口熟练缅语的上海挚友做伴,乘车、坐船、上飞机;先后寻访了该国最具代表性的风景旅游胜地:曼德列、蒲甘、仰水、东枝、茵莱湖等,行期5天;行程3000余公里,一路上饱览美丽风光。缅甸是个佛教国家,经过1000余年佛教文化的洗礼,这个拥有壮观塔庙建筑群的国家积淀了深厚而开放的佛教文化。属于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蒲甘塔群是缅甸“金土地”上的奇迹,分布着的5000多座佛塔使这一大片荒芜平原有了“佛塔建筑荟萃之地”的称誉。蒲甘塔群因其形态各异而引人瞩目,硕大的塔寺均有着超过50米的华丽尖顶:或是庞大的砖式圆锥形,或是硕高的华丽尖顶,或有着色彩绚丽的墙饰,或残留着工艺美术雕刻图案……。著名的曼德列市又称“瓦城”,城内...  相似文献   

11.
一、大雁塔塔名的演变西安市南郊有一座中外闻名的佛塔———大雁塔。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为妥善保存玄壮大从印度取回的经像,经皇帝批准,由玄壮大主持,在慈恩寺建造一座佛塔。从建塔到唐末,塔的名称很多,如“慈恩寺塔”、“慈恩塔”、“慈恩寺浮图(屠)”、“雁塔”、“宝塔”、“瑞塔”、“香塔”、“仙塔”、“华塔”、“飞塔”、“涌塔”、“化塔”、“人王塔”等。“慈恩寺塔”、“慈恩塔”与“慈恩寺浮图(屠)”是规范的专有名称,使用最多。因为它建在慈恩寺内,是按照“塔以寺名”的规律(习惯)而取的。在庄重的场合、在诗文的题目中,…  相似文献   

12.
缅甸佛国观佛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缅甸是一个佛教国家,佛塔、佛寺、佛像等佛教踪迹及僧侣随处可见。在缅甸67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佛塔如林,寺庙如星,塔形千姿百态,各领风骚,有的高大雄伟,有的小巧玲珑,有的金光灿烂,有的朴实无华,令人称奇,使人感叹,让人观不尽,看不够,美不胜收。因此,到缅甸一游成为我多年的愿望。2001年4月,在  相似文献   

13.
到过北京的人,大约总会对那坐落在阜成门内的妙应寺白塔留下深刻印象吧,近读谈迁《北游录》和刘侗《帝京景物略》,始知此寺初名大圣寿万安寺,后又改称妙觉寺,天顺元年(1457年)始称妙应寺。不过北京人多以白塔寺称之,因其塔身通体皆白,倒也名副其实。这座雄伟壮丽的喇嘛塔,建于元始祖至元八年(1271年),历时8年才告竣工,是忽必烈营建元大都的重要工程之一。塔高50.9米,塔基为三层方形折角须弥座,复钵形塔身上环绕有七条铁箍,十三天顶上承托着径约10米的伞盖,周悬36个铜制风铃,伞盖上更有高5米、重4吨的铜质宝顶,是当时京…  相似文献   

14.
香港“佛教的现代挑战”国际会议由香港佛教法住学会发起、香港旭日集团赞助的"佛教的现代挑战"国际会议(第七届法住学术会议)于1994年12月24-27日在香港召开。我院中华佛学文化研究中心三位学者受邀与会:副院长谭洛非研究员,提交论文:《佛教文化研究的...  相似文献   

15.
“神比人多,庙比房子多”这是人们形容尼泊尔常用的语言。寺庙建筑已经成为尼泊尔文化的象征之一。198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七处胜地是首都加德满都丰富多彩历史遗产的典型代表。图为斯瓦扬布大佛塔。斯瓦扬布大佛塔@尹亚利  相似文献   

16.
林阳 《寻根》2014,(5):77-85
林锴,1924年1月1日生于福建福州,1950年毕业于国立艺专(杭州),1951年人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初从事连环画创作,后专攻国画,兼及书法、篆刻与古诗文。1994年7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一级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出版有《林锴书画》、《林锴书画集》(台湾版)、《墨花集》,诗集(《苔纹集》等。  相似文献   

17.
“缀塔城”(韩国) 这个“绿塔城”由韩国的Mass Studies建筑公司设计。将在首都首尔市南部汉江附近地区建造,预计2026年建成。这座城市计划占地40万平方米,由15座16至53层不等的巨型“绿塔”组成,建筑表面被绿色植物覆盖。这些“绿塔”之间由高速公路连接,交通十分便利。  相似文献   

18.
文成公主庙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东南约二十公里的巴塘山自都满沟中。整个褐红色建筑依山而建,掩映在苍松翠柏间,外表看似三层,内部实为一堂。以庙堂为中,两边对称新建了数间僧房和一周白色粉饰围墙,肃静而端庄。据汉、藏文献记载,公元七世纪初,唐文成公主以吐善和汉族人民的友谊为重,远嫁吐着赞普松赞干布。在今玉树境内,公主及其随从“渡西月河”(雅苦江),“经牦牛河”(通天河),“至列驿”(今莱巴沟)。公主与清臣抵丹玛宕(今贝沟),“即将慈氏七肘之像与普贤行愿品刻于岩上。”唐中宗景龙四年,唐若再度联姻…  相似文献   

19.
《中外文化交流》2010,(4):70-71
《心造——中国当代建筑前沿展》由比利时“城市、建筑、风景国际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弗·帕托瓦(Christophe Pourtois)和方振宁共同策划,在布鲁塞尔城市与建筑国际中心展至今年中国春节期间。  相似文献   

20.
江从延 《大理文化》2014,(10):104-112
在我的家乡宾川有一幅广为流传的历史文化地名联: 所设一双城设一座由官定, 营有十八官有九姓为军屯。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朝派兵平定云南后,为稳定明朝的统治,在云南建立卫所,实行军屯,并实行了云南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此联记载了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明朝在宾川建立大罗卫后,在宾川驻军,形成了前所、后所、铁城以及“九官十八营”等村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