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摄影被人们所越来越喜欢和普及.创作摄影作品和鉴赏摄影作品的人也随之增多。可是,懂得如何鉴别一幅摄影作品成败的人并不太多。一幅摄影作品成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肖瑶 《新闻世界》2009,(11):41-42
摄影作品是一门直观的形象艺术。专题摄影作品往往是用几幅摄影作品、一篇很好的补充文章和简练的图片说明组合后,比较全面地反映事物的主题思想。读者一旦与专题摄影作品中的生动形象接触,就会立刻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前后对比,尤其是在典型宣传过程中,不仅能打破以往典型宣传中的“通讯+消息+小故事+评论”的固有模式,更是摄影记者展示其才华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3.
徐文耀 《军事记者》2012,(10):4-I0002
一幅摄影作品能让人过目难忘,一定是有人文内涵的。审美,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找寻和领会事物所能给人带来美好思想情感的过程。所以,一幅优秀摄影作品的产生,除了对光影和瞬间的精彩捕捉之外,还要挖掘和延伸摄影作品的人文内涵,这就是“炼意”——提炼作品的主旨。  相似文献   

4.
肖勇 《传媒观察》2006,(4):52-53
十运会尘埃落定,来自全国数以千计的专业摄影记拍摄了大量的体育照片,其中不乏令人回味的佳作。我拍摄的一幅作品《并蒂莲》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在高手云集的“尼康杯”十运会即时摄影大赛中荣幸地夺得最高奖——一等奖,这多少有些让我始料未及。  相似文献   

5.
巧用背景     
姜传鑫 《军事记者》2014,(6):I0002-I0002
在摄影作品中,巧妙地选择拍摄背景,往往会使整幅画面增色不少。《竞攀》,正是背景运用比较好的一幅军事摄影图片。背景,是用来衬托主体、更好地表达拍摄主题的,在内容上属于图像的组成部分。这张图片中,几名战士在网上奋力攀爬,紧绷的手臂和双腿充斥着饱胀的力量,一种竞争、奋进的意味跃于视野。  相似文献   

6.
《军事记者》2011,(4):F0002-F0002
解放军报社业余摄影小组2010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摄影活动,使大家的摄影水平不断提高。前不久,由解放军报社社长孙晓青、画报部主任柳军及画报部著名摄影家李靖、岱天荣、冯凯旋组成的评委会,分人物与风光两大类,对摄影小组选送的作品进行了公开、公正、公平的评选,共有12幅人物摄影作品获奖、15幅风光摄影作品获奖。  相似文献   

7.
世界著名摄影师格里·卡普卢金说:“摄影是我的第二语言。”的确,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或摄影专题,之所以能产生跨越国界的深远影响和超越语言的感染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摄影语言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8.
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以战争与灾害作品称,在其50年的比赛史上,“年度最佳奖”作品有关反映战争与灾害的画面竟达41幅之多,在具体奖项中这两类得奖照片更是不计其数。一些爱好和平的人士难以接受一幅又一幅令人悲伤的图景,曾批评“荷赛”把世界看得过于灰暗。为此,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组织试图用“快乐事件”调节获奖作品的沉重气氛。然而,在其后的作品评选过程中,政治灾难和自然灾害的照片依然占据上风。  相似文献   

9.
新闻摄影有着“一图胜千言”、“百闻不如一见”的宣传效果。新闻摄影作品作为一个独立的新闻样式,承载着突出主题、增大报刊信息量的作用,一幅幅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摄影作品,不仅能紧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还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并能给人们留下思考与回味的空间,摄影作品产生的如此效应,完全在于图片背后所隐含的潜在语言,这种语言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境界,它需要摄影工作者不断地挖掘、探索、积累和付出。  相似文献   

10.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一是构图好,二是采光好,三是细节描绘好。摄影作品《猛虎出山》便循此道,可谓佳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光是摄影的一种精神,错误的用光会毁掉一幅优秀作品的灵魂,而正确的用光则会让照片的主题更加突出,更好地表达出摄影师想要传达的概念。纪实摄影,是以记录现实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它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因而,纪实摄影有记录和保存历史的价值。正确的用光理念让纪实摄影在客观记录的基础上,增添了拍摄者的主观创作意图,让作品显得更加丰富、饱满。  相似文献   

12.
这幅摄影作品乍一看似有“摆拍”之嫌,但熟悉的几位摄影行家却一致认为.此片精心策划.构图新颖,巧妙运用了多种摄影技巧,是一幅颇有创意的主题摄影精品。  相似文献   

13.
骆飞 《军事记者》2008,(2):I0002-I0002
一幅摄影作品,只是火热生活的一个切片。当某个瞬间被定格,便自然化动为静了,但读者常常想看到其中的“流动感。” 流动感,通常会体现为一种气息、一种动势,或一种故事的暗示。在图片里,流动感会形成一种艺术之“气”。而这种“气”,或慢慢弥散开来,或瞬间奔涌而出,或自然蕴含其中。  相似文献   

14.
新闻摄影有着“一图胜千言”、“百闻不如一见”的宣传效果。新闻摄影作品作为一个独立的新闻样式,承载着突出主题、增大报刊信息量的作用,一幅幅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摄影作品,不仅能紧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还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并能给人们留下思考与回味的空间。摄影作品产生的如此效应,完全在于图片背后所隐含的潜在语言,这种语言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境界,它需要摄影工作者不断地挖掘、探索、积累和付出。同时,还要注重新闻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摄影技术数字化的普及,媒体创意影像的后期制作也对传统摄影形成了巨大冲击。作为专业的摄影人,在这个数码时代如果没有创意,就相当于丢掉了作品的灵魂。与新闻摄影不同的是,一幅优秀的影像作品如果没有独特的技巧、思想结构,哪怕多好的创意也只能似游魂而无寄托。  相似文献   

16.
就一幅摄影作品而言,什么是好的标准呢?这是个大问题,答案过于多,过于分散,而又在一定意义上难于回答。这样,我们先退后一步,可以从最基本的要素说起。可以令人感动,令人若有所思,并且一般而言,要有朴素的特质,这就是最基本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赵康 《新闻知识》2000,(9):40-40
观赏中外优秀新闻摄影作品,令人对一幅幅感人的画面、精彩的瞬间赞叹,为反映的新闻内容所能选取的侧面、变化过程的准确、典型等而折服。这些成功之作的奥秘在哪里?许多实践者采拍了大量的新闻照片,有的甚至花费长久的时间辛勤耕耘,其收获、效果甚微;有的面对大、小新闻题材拍什么,不拍什么,如何观察、选择正面、侧面的变化过程,心中无数,时常感到茫然。究其原因,作品成功与否,在于新闻摄影的关键:贵在发现,贵在表现。反之,违背新闻摄影规律,当然所拍摄的照片就显得苍白无力。 新闻摄影是纪实的,再现新闻事实本质的纵横断…  相似文献   

18.
专题摄影在新闻摄影领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它既具有摄影艺术一般的规律和特点,如:艺术性、真实性、可信性等,又具有专题摄影自身的规律与特点,一般是由多幅照片,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不同侧面进行系统的完整的表述,是对一件事物进行深层报道,所以作品都必须是成组的,由几幅、几十幅、甚至上百幅照片组成。在专题摄影中,每幅照片承担着各自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光影之间     
有时候,摄影作品被我们称为光影之间的灵感与激情,这听起来非常像一个笑话。摄影作品本来就是由光与影所构成的,再突出强调其基本元素,未免多余。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凝视一幅摄影作品,必然无法摆脱仔细揣磨光与影的冲动。这与我们面对一首优美的诗歌时,常常纠缠于其中的一个词或一个字,是一样的感觉。画面简洁。黄沙之上,有人策马而过。一旁,有人围观。就这些。但是我们可以看见什么呢?和谐,灵动,从容,雅致。就这些。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了2005年中国新闻奖12幅获奖摄影作品和第九十届普利策新闻奖39幅获奖摄影作品为样本,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