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莆田地区有代表性的中学和业余体校青少年篮球业余训练的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莆田地区普遍存在经费短缺、由于升学压力和学生负担过重而使得业余训练不够系统化、教练员的培训不能保证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莆田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业余训练工作的健康发展。但同时也存在教练员队伍比较年轻、绝大部分教练员热爱青少年篮球业余训练工作、教练员队伍知识层次较高等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2.
李滨 《体育科研》2004,25(2):21-23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及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我国青少年足球业余训练收费问题的现状分析、国外经验介绍、对收费问题的剖析及思考等方面的论述,以期对我国青少年足球业余训练市场化改革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辽宁省县区级青少年业余训练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县区级青少年业余训练的开展主要面临着政策和制度上的缺失、经费供给的不足和管理方式的粗放型模式等问题.建议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进一步调整县区青少年业余训练的项目布局、充分调动社会参与、丰富管理运行模式和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张冰  刘璐  刘大江 《辽宁体育科技》2007,29(3):90-90,93
随着竞技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青少年业余训练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已经成为竞技体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辽宁省青少年业余体校教练员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以期对辽宁省青少年业余训练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是实现竞技体育战略目标的基础。随着竞技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竞技体育基础大项的田径项目青少年业余训练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已经成为竞技体育改革的重要环节。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辽宁省青少年业余田径训练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成都市部分业余体校青少年标枪运动员损伤一样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春、冬季准备活动时间偏少,训练后放松训练不重视,训练中运动量过大是造成成都市部分业余体校标枪运动员损伤的主要原因,本次研究重点对成都市部分业余体校标枪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损伤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为以后更好的开展青少年标枪训练、减少青少年标枪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一些理论性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新时期我国青少年业余训练中面临的总体规模持续萎缩、区域发展不均衡、"好苗子"匮乏等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对不同地区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检查、督导和评估,以制定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为着力点,力争将振兴我国青少年业余训练的工作目标纳入规划重点内容。着眼于破解青少年业余训练中存在的"学训矛盾",探索体教融合、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等破解业余训练发展困境的对策,以期为体育主管部门制定加速我国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业余训练体制改革的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优秀运动员的业余训练是我国体育竞技运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基础。如何在改革转轨形势下解决好青少年业余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是广大从事基础训练的工作者一直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观摩99青少年排球赛的全部比赛及对部分教练员运动员的采访调查,就目前我国青少年业余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一管见。  相似文献   

9.
影响上海市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青少年足球业余训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训练管理体制不健全,训练与文化学习不协调。训练收费过高和教练员队伍素质较低是影响上海市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调查访问法,研究了职业化竞技运动队后备运动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流动等问题,提出了(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体系 青少年业余训练组织体系 政府部门) 社会化服务体系 单项俱乐部(运动队、运动学校)的职业竞技和青少年儿童业余训练衔接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1.
"教法格"出现于宋代,是军事人才选拔、军事兵器规定,军队训练规章,将领晋升等统一明确的制度,该制度规范、系统地促进了军事训练的完善和战士的武艺的提高,深刻影响了民间武艺的发展。《武经总要》、《武经七书》、《教法格并图像》、《武举条例》、《在京校试诸军技艺格》等武学书籍以及军事制度都可统称为教法格。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介绍教法格形成背景的同时,分析出教法格对后世武术发展的巨大影响,从而对宋朝的武术发展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养在后奥运时代推动中华武术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比较、逻辑分析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武术后备人才培养“义乌模式”的开展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调研结果显示:该模式的办学形式独特,效益显著,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最后,文章对该模式的不足之处提出发展建议并提出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武术有很多功能,它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修身养性,对正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青少年学生尤其如此。然而,中学体育课一般是每周三节,仅凭课堂教学很难发挥武术的功能和作用。因此,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教学经验总结提出了"二元法"武术教学,并指出了具体的实施途径。认为利用学校和家庭、社区相结合的"二元法"学习武术能有效地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对其心理素质有良好的培养和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站桩是武术的基本功之一,它能使锻炼者的“意、气、形”三者合一,可起到“凝神练气,练气生精,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的作用。它可促使人体经络畅通,气血运行,肺活量增大,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另外还能提高人体的协调性、动作的精确度,使人体获得整体发劲的效果。站桩的研究、运用对武术爱好者提高训练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佛教禅修与武术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家与武术的思想会通,得以用佛家禅修之思想原理来指导武术训练,从而使武术训练成为一种更为复杂、更具挑战性的佛教禅修方式。把武术训练作为佛教禅修,其指导思想与训练模式是相对稳定的,然而,其主观意识与目标追求却存在着差别很大的两个层次:其一,把武术训练作为佛教禅修的唯一目的;其二,把武术训练作为自己禅修的一个凭借,在实现武术训练之经验目标的基础上超越武术、消除武术,以解脱生死、超越轮回而转识成智。  相似文献   

16.
武术训练需要从现代科学方法学的角度研究运动训练过程的一般规律,武术运动的科学性是武术训练学理论建立的基础和发展的源泉.武术训练要以技术训练为主,而技术又寓于动作之中.在武术训练过程中要注重训练方法与手段创新,此外在武术训练过程中还要强调科学性、超前性、还要强调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这样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是研究性大学肩负的时代使命,是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培养的新理念。高等学校的各方面教育始终以这一理念为主旨。文章以当前武术教学的现状为出发点,以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为新理念,通过文献资料、讨论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武术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构建中华武术教学人才培养新体系,走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更符合精英教育的武术教学新体系,为今后武术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着眼于当前学校武术教育的不尽人意,从历史与文化角度探视了武术教育积弊的深层原因在于西方体育思想下的"体育化的武术"冲淡了武术民族特色,"舞对合彀"传统意义的背离导致学校格斗文化教育缺失而减弱了武术魅力,武术的"繁复庞杂"降低了武术教育的操作性。基于此,武术教育改革应从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武术学科意识,提升武术地位;改进武术教学体系,精选武术内容,向"舞对合彀"教育模式的回归等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9.
武术是以人的身体活动来完成的,所以武术在具有技击作用的同时还具有健身作用,武术从来就兼有健身和技击实战的社会职能,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侧重。文章通过对传统武术的技击实战、表演竞赛、养生保健进行研究分析,以使我们能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武术中的"打、练、养"及他们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并由此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个案分析法对武术套路世界冠军马灵娟的选材特征和多年训练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马灵娟身体条件基本不符合武术套路运动员选材标准,但仍能取得巨大成功,说明武术套路对运动员身体条件的要求并不高,身体上硬件条件对运动员的成功不起绝对性作用。从马灵娟的成功可以分析出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成功更加注重训练的系统性、运动员对待武术套路训练的态度、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心理稳定性。希望通过对马灵娟多年训练的特点和成功经验的分析,为武术套路教练员指导运动员进行多年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