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实用类文本在《考试大纲》中列举了五种: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和科普文章。试卷中现有选文以传记为主;虽然其他四种也不应排除(如2013年广东卷考查了科普文章《山水画中的地质学》),但相对而言,传记是至为重要的。一、传记的阅读:由"事迹"把握"精神风貌"传记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一种文体,有的重在展现人物事迹,有的重在揭示人物精神风貌,当然,两者是统一的,人物的精神风貌往往要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阅读传记,  相似文献   

2.
展卷<红楼>,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每一个人物都有其突出的个性.晴雯是大观园中个性极其鲜明的一个人物形象.她的美丽动人,聪明伶俐,高洁自尊的品性,坚贞不屈的反抗斗争性格,还有她的"爆炭似的脾气",她的尖酸刻薄……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共同构成了她人性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她总是想以一个真正的人的身份出现,要获得别人对她的认同,渴望时刻能有一种"我是人"的生命归属感,向往这种美好的人生,但最终她还是被剥夺了生和爱的权力,做了封建专制统治祭坛上可悲的祭品.她的悲剧是时代的必然,但也值得我们去深深思索.  相似文献   

3.
展卷《红楼,》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每一个人物都有其突出的个性。晴雯是大观园中个性极其鲜明的一个人物形象。她的美丽动人,聪明伶俐,高洁自尊的品性,坚贞不屈的反抗斗争性格,还有她的“爆炭似的脾气,”她的尖酸刻薄……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共同构成了她人性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她总是想以一个真正的人的身份出现,要获得别人对她的认同,渴望时刻能有一种“我是人”的生命归属感,向往这种美好的人生,但最终她还是被剥夺了生和爱的权力,做了封建专制统治祭坛上可悲的祭品。她的悲剧是时代的必然,但也值得我们去深深思索。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的传记文章大多是描写下层小人物,但一个个小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他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和行动的记叙与描写,运用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甚至以议论为主的方式,来揭示人物真善美的个性,刻画人物形象,剖析社会现实。柳宗元的传记文章突破了史传成法,实录与虚构相结合,篇幅短小精悍,文学色彩浓厚,使传记文向着文学化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5.
18世纪英国作家塞缪尔·理查逊在巨著《克拉丽莎》中展现了18世纪英国父权制社会中颇为典型而现实的女性成长之路。作为新个人主义中精神独立的英勇代表,克拉丽莎深受"启蒙运动"中的民主和平等思想影响,其追求自我的成长历程体现了她追求个性的自由和解放,对构建女性新身份的渴望。  相似文献   

6.
写人习作训练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出人物的个性,让所写的那个人活生生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这个人之所以是这个人,自然有他(她)独有的语言方式、动作印记等,倘若能把握这些,人物就自然鲜明起来。  相似文献   

7.
<约翰逊博士传>是西方近代传记中的"鼻祖".作者以"人"为本,张扬人的个性,展现了人勃发、鲜活的生命力;让人与上帝PK,彰显人的理性,光大了人的生命意志和智性光辉;戏剧性的谈话和流动性的场景渲染人性本色,升扬了人性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8.
在"唐宫三部曲"中,赵玫以女性、史家、小说家三重身份的叠合来重构历史图景。从女性视角来看,她不仅打捞了历史中女性被压抑的欲望,同时也对这种欲望所面临主客观困境作了深刻的展现。从史家角度来看,不同于男性作家所擅长的"思辨理性"认知方式,她从历史人物的心态、动机入手还原历史人物的隐秘诉求,并揭示了理性之外的诸多神秘不可控的因素。从小说家的角度看,她以意象之美、语言之美为冰冷的历史营造了诗意的美学空间。  相似文献   

9.
新移民作家群的重要代表严歌苓是海外华文文坛的一朵奇葩,几乎一年一本的新作以及众多作品被改拍成影视剧使她在当今文坛越来越引人注目。其文本中"寄居者"与"漂流人"两类边缘人物的命运境遇,展现了在中西文化夹缝中的一种孤独。  相似文献   

10.
师爱是一种美好的品性,如果这种品性听命于崇高责任与神圣使命的召唤,得到的将是人格的升华。教师爱她的事业,更爱她的学生,而教师正是这种爱的鲜明写照。  相似文献   

11.
一、文言文阅读文章体例的变化近十几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体例一直是人物传记。从1994年以何子平为传记人物正式开始,一直到2004年,其间这种文体从来没有改变过:1995年传记人物是郑善果,1996年传记人物是郭永,1997年传记人物是权善才,1998年是李若水,1999年是苏琼,2000年是胡威,  相似文献   

12.
传记文学的生命在于事实的真实,但并非一切事实的真实。文章试图通过不同传记文本对同一传主同一传记事实的不同描述,界定传记事实真实性的本质内涵,认为在展现传主的思想与精神气质、个性与生活经历方面,凡属客观的有根据的事实,它们则具备同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写作指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指导内容是"写出人物的精神",这里的"人物精神"实际上是指人的思想、气质、品性等,再说得通俗一点儿,就是指人的风采神韵,指人物独特的个性.写人,不仅要使其活灵活现,还要写出人物的精神,比如奉献、敬业、善良、孝敬、爱国、诚信等.行文时,我们常借助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尽显人物之形,又以形写神.  相似文献   

14.
论新写实小说《一地鸡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正华 《文教资料》2009,(18):106-108
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体现了新写实小说直面现实人生的特点,展现了个体生存的艰难.小说的心理分析加强了叙述者的主体性,展现了人物在处处不得意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心理平衡从而庸俗地生活下去.在看似冷静的叙述中,作者以俯视的眼光审视人物的灵魂,体现出一定的批判意识.同时小说还批判了这种不适合于人生存的环境,体现了一般新写实小说所缺乏的现实批判立场,流露出作者对日常生活中人的"异化"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5.
传记是一种采用文学手法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纪实性散文体裁,也称传。它以史实为根据,注重人物个性的刻画和细节描写,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在我国,司马迁的《史记》可谓开创了传记文学的先河,他的《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等便分别记叙了项羽等人的生平事迹,其间还常以“太史公曰”的形式进行评说。一般说来,我国古代的传记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记叙史实为主的历史性传记,另一种是以形象化的手法描写各种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的文学性传记。具体说来,还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一、史传这是指史官写入正史的人物传记。这种体裁,取材于历史,作者要尊重历史事实,不能随意虚构。名称有叫“列传”的,也有称“传”的。不论称列传还是称  相似文献   

16.
《史记》与中国古典传记(二)张新科《史记》对中国古典传记的贡献《史记》继承并发展了先秦史传的传统,使中国古典传记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史记》对中国古典传记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形式《史记》以前的著作在写人方面...  相似文献   

17.
BOOK     
《一问一世界》杨澜.朱冰著杨澜入行20年的传记作品,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杨澜和杨澜眼中的时代真相。在本书中,杨澜将告诉你:她从1990年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她与基辛格、克林顿、布莱尔、老布什、李光耀、韦尔奇等高端人物的交往秘辛;她如何在人生每个节点自由潇洒地转换:她对"赢"的重新理  相似文献   

18.
《太阳照常升起》是著名作家海明威的第一部作品,小说中人物结构简单,但人物个性突出,他们就像是日出与日落一样陆续展现在世人面前,是那么的自然,带着规律。因为对个人意识的宣扬,对独特个性的推崇,海明威在成为国际名人以及"迷惘的一代"的最佳典型代言人的同时也遭遇着许多非议。小说中的主人公勃瑞特·阿施利的新女性的代表,她具备所有传统女性所不具备的特征。对读者来说,除了了解这位新女性在社会变迁、时代更迭期间的真实生活写照,更是为了破除迷惘一代的桎梏,鼓励人们追求自我,认识自我。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与普鲁塔克人物传记中的历史比较具有相同之处,即两者都紧紧围绕传记人物性格的同与异两方面展开,都具有比较发达的历史比较类型意识和明确而细致的比较观念;不同之处则在于,从比较史学的观点来看,普鲁塔克传记的重点是在比较认识的第一阶段———异中求同,侧重于表现传记人物性格的共性和道德理想性,因而其史学比较还局限于道德史学的范畴之中;司马迁则在异中求同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同中求异,因而列传中历史人物一方面能够同真实的历史联系起来,以展现历史的个性,突出地体现了传记的史学比较特色;另一方面也表明司马迁的比较史学思想突破了道德史学的桎梏,进入了探求历史规律———“成一家之言”的思想境界。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各自历史观念和世界观的不同。从现代传记史学观念来看,司马迁的比较史学观念更符合现代中西史学比较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0.
妙玉是<红楼梦>中着墨较少的一个人物,历来对她的评价也颇为简单封建宗教迷信下的牺牲品,无聊做作的贵族小姐和不洁不空的豪门女尼,然而,这些评价都不足以论证她的品性与人格.在妙玉的生命深处,始终潜藏着一种名为"异端"的元素,她凄寒炯异的一生正是其异端精神与异端人格的最好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