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①萧疏之境的特点可以枯、瘦、简三点来概括。每一个中国画家似乎都懂得作画要追求生意,但许多画家却热衷于创造枯景,如枯树在中国画中频繁出现。关仝最善枯木,沈括《图画歌》云:“枯木关仝最难比。”而郭熙也善此道,其代表作《早春图》中,空山乱石里零零落落布下了一些老丫枯木,冷然逼人。而苏东坡的《枯木怪石图》更广为传诵。明唐志  相似文献   

2.
中国美术馆收藏的东坡《潇湘竹石图卷》,是邓拓同志1961年倾产购得,捐赠国家的。明人杨慎(升庵),曾在四川沪州为之题跋。杨慎在沪州,还曾为元代画家陈仲(工圭)临摹东坡画的《风雨竹枝图》题跋。四百年后的今天,人们长期未能觅得这两幅图画的下落,从而不明究竟,连一些研究有素的学者,也误认这二者原本为同一幅画,进而否认邓拓捐献国家的《潇湘竹石图卷》为东坡真迹。现谨就此试加考述,就教方家。 《潇湘竹石图卷》凡106×26厘米,装璜淡素古朴,展示当风,便觉隽逸之气逼人。画面上:一片土坡、两块石头,几丛疏竹。左右烟水云山,渺无涯际,好一派湖南省零陵县以西潇、湘二水合流处,遥接洞庭巨浸的苍茫景色。反复玩味,久久不能释手,但觉兴味无穷,一望便知确系东坡手笔。 东坡对于潇湘景色有特殊的喜爱,其题宋复古《潇湘晚景图》诗云:“旧游心自省,信手笔都忘”。至于他为惠崇和尚《潇湘芦雁图》的题跋诗,就更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3.
苏轼首开文人画创作先河,他的《枯木竹石图》表现了生命被压抑、心灵被扭曲的痛苦,画意与诗境异曲同工,真切传达了作者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后的心情。  相似文献   

4.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黄晓群小学语文第4册《黄山奇石》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描写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的自然风光,那里有无数的奇石、怪石。课文教学设计如下:一、从图入手,指导观察1.整体观察,了解图意。观察第1幅黄山全景图时,可提问:图上画了些什么,这个地...  相似文献   

5.
宋朝文学家苏东坡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书面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相传有一次他画了一幅《百鸟归巢图》,并且给这幅画题了一首诗:  相似文献   

6.
李庆社 《初中生》2006,(6):25-25
宋朝学家苏东坡不仅章写得好,而且书画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相传他画过一幅《百鸟归巢图》,明朝时,为一胡姓员外购得.因画上没有题款,胡员外便请当时颇有名气的小才子伦叙为这幅画题诗。伦叙十分喜爱苏东坡的这幅面,诗兴大发,当即题诗一首: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黄山奇石》是一篇看图学文,主要描写黄山的奇石、怪石。教学本课应紧扣“奇”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阅读课文来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一、观察图画,感知“奇”1.整体观察。黄山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山有什么不同?你觉得黄山的风景怎么样?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观察第一幅黄山全景图。通过观察比较,从整体上认识黄山高耸入云,怪石奇踞的特点,从而对黄山秀丽神奇的风景留下初步印象。2.部分观察。引导学生依次观察第二、三、四幅图,边看边想:处于图画中央部分的岩石像什么?你是…  相似文献   

8.
康熙四十五年 丙戌 1706年 75岁 长至日,于红叶山房写《潇湘雨意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许天锦作《题石谷先生写潇湘雨意》诗。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阅读》2007,(10):46-48
苏东坡,即苏轼,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东坡在政治上恪守传统礼法,而又有改革弊政的抱负,故在仕途上岁经坎坷。他性格豪迈,诗词汪洋恣肆.清新豪健,开创豪放一派。他心胸坦荡,在书法上虽取法古人,却又能自创新意;用笔跌宕有致,充满了天真烂漫的趣味。同时,他善绘画,喜作枯木怪石。他的诗文、书、画名垂后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正在2010年上海朵云轩的秋拍中,一幅吴湖帆的《潇湘图》,估价3万至5万元,成交价则达到了87.36万元。虽然目前是"亿元时代",这幅不到百万的作品看似"平淡无奇",但是以其22cm×26cm、只有约0.6平方尺左右的大小来看,其单位价格着实让人咋舌。这幅作品的款识为:"李伯时潇湘图,意境参米元晖云山小卷笔致。甲午寒食之夜,为潞渊兄雅鉴,  相似文献   

11.
彩笔绘诗画     
刘沛 《初中生必读》2010,(10):16-17
苏东坡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谓“诗中有画”,是说王维的诗,能通过无形的语言,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幅有形的图画。  相似文献   

12.
所谓“潇湘文学”,可以泛指一切以湖南的人、地、事物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神话传说以及引喻联想,潇湘二水会流之处的永州是潇湘文学《的写作重镇,代表作家即为柳宗元。柳宗元谪居永州的十年期间,创作的文学作品为其一生其他时期之冠。他一方面承袭屈原楚辞的传统,哀感自身;另一方面也因游历永州山水而体悟人生,笔者曾经探讨潇湘文学的意象情境,归纳出“恨别思归”与“和美自得”两种类型,柳宗元的永州文学作品正是体现了这两种意象情境的绝佳范例。受到潇湘文学影响而产生的潇湘图绘以“潇湘八景图”最为称著,“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与柳宗元的《江雪》诗息息相关,研究潇湘山水画不可忽略柳宗元的重要性,因此,便将柳宗元置于潇湘文学与图绘的脉络中一并思考,以期突显柳宗元在“潇湘”母题创作中承先启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内容 第四册“看图学文”共有6篇,其中多幅图4篇,单幅图2篇,保留和新选课文各占3篇。这些内容分别安排在教材的三大部分中,各部分均有2篇看图学文。第一部分中有《小蝌蚪找妈妈》和《骄傲的孔雀》,这两篇都是看连续的多幅图学文。多幅图的看图学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用一幅幅形象具体的图,配有一段或几段浅显的文字,完整地表达了故事内容。第二部分中有《我们也要当红军》和《难忘的泼水节》,这两篇都是看单幅图学文。这类课文是以一幅内容较复杂的图,配有一篇较完整的短文。第三部分中有《黄山奇石》和《雷雨》。这两篇看图学文,虽然也是看多幅图学文,但与第一部分中的看多幅图学文略有区别。如:《黄山奇石》一课,由四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第一幅图是黄山景观照片,第2—4幅图,分别是“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三个景点的照片。图与图之间并没有密切的联系,不是表达事件发展的连续过程。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秦汉化”部分有一幅《导引图》,而书中字只介绍了华佗和张仲景两位医学家,并未涉及《导引图》。同学们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可能就此认为是华佗的《五禽戏图》。二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5.
指导看图方法图文对照学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江西省赣州市教研室刘健本组教材共编排了两篇看图学文:《小蝌蚪找妈妈》、《骄傲的孔雀》。其中《小蝌蚪找妈妈》是一幅跨页连续图,《骄傲的孔雀》则有多幅图。看图学文是由图画和说明图意的课文组成。图画是客...  相似文献   

16.
伦文叙,是明朝文人,字伯畴,广东南海人。他在明孝宗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殿试考中状元,皇帝授予了他翰林院修撰的官职。当时,有一位老人,珍藏着一幅苏东坡的《百鸟归巢图》真迹,他想让这幅名画配上一首诗。他一连请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节读图课,学习八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南北气温的差异》。老师将《我国1月平均气温》和《我国7月平均气温》两幅图投影在大屏幕上,然后说:“请仔细观察两幅图,同学间议一议,然后全班交流,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大家开始静静地看图。有人看大屏幕,有人翻开教科书,在两幅图上指指点点,若有所思;继而有人窃  相似文献   

18.
在平时说话、写话训练中,同学们常接触记事类的看图作文。那么,如何把图画的内容表现得更生动呢?一、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对于多幅图的看图作文,同学们要按照图画的排列顺序一幅一幅地观察,根据相邻两幅图的内容变化,找出各幅图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给老师发奖》这组画,从画面上人物的打扮和画面背景,同学们可以推断出这是发生在学校里的一件事。它记叙了两位同学被评为“三好学生”后,为了表达对老师辛勤培育的感激之情,特意给老师送了一张写有“好老师”三个大字的奖状。二、确定中心,展开想象在弄…  相似文献   

19.
正《苏轼留带图》,御书房《石渠宝笈》初编有著录,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崔子忠根据苏轼的一段轶事而绘。宋神宗年间,苏东坡与佛印法师是知心好友。一天,苏东坡突然来访,佛印正欲为僧众说法,故意开玩笑不让苏东坡就坐,说:"此间无坐处。"苏东坡随即用禅宗之语答道:"暂借佛印四大为  相似文献   

20.
传说宋代一位名叫伦文叙的状元,给文学家苏东坡画的《百鸟归巢图》题了首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