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法律视野下的劳动力派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劳动力派遣制度源于美国,成长于欧洲、日本。劳动力派遣已成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营运管理的重要方式。当前,由于缺少相应的法律规范,导致劳动力派遣各方法律关系界定不清,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文章就劳动力派遣的研究背景,所涉三方法律关系,派遣机构、要派机构义务分配、责任归属等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编外用工成为高校用工的一种普遍现象,但由于用工形式及管理的不规范,编外用工成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的正式施行,为高校编外用工的规范管理提供了新的动力。劳务派遣———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以其用工形式的灵活、便捷、规范、有效等特点进入了高校人事工作者的视野。一、劳务派遣的含义与特点劳务派遣又称人才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派遣劳工向实际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实际用工单位之间。劳务派遣这种新型的用工方式是我国人才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而引进开发的新的人才服务项目。其特点体现在:第一,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本行业的特点或自身工作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具有劳务派遣资质的劳动服务公司,征用所需要的各类人员,劳务派遣服务机构则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招聘员工,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并将员工派遣到用人单位工作,同时对员工提供人事行政、劳资福利、后勤保障等综合配套服务。第二,实行劳务派遣后,实际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组织签定《劳务派遣合同》,劳务派遣...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境内企业面临的一大新课题,就是如何加强劳动成本管理.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低劳动力成本绝对是一种优势,虽然这种优势在一定时期是可以坚持的,但从长久来看,劳动力成本低,绝不可能是一个有竞争力的国家的法宝.因此,任何一家企业都应该加强管理,切实降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本文从精简人员、岗位薪级工资制、实行劳务派遣等六个方面提出了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张琳 《考试周刊》2012,(61):174-175
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重要作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后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树立为农村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做好企业主导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岗位培训,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中的跟踪性培训。  相似文献   

5.
略论《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规制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前,我国劳务派遣市场长期处于无法可依的混乱无序局面,问题多多;《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作了专门规定,从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义务分配、劳务派遣的使用范围、同工同酬、连带责任等方面对劳务派遣进行了规制,规范了劳务派遣服务市场,加大了用工单位的用工成本和风险.有力地保障了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派遣工多为行政前台文秘人力资源专家提醒使用劳务派遣要先看资质7月1日,《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和《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正式实施,新法不仅要求派遣岗位必须满足"三性要求"(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等条件,还规定劳务派遣必须同工同酬,这无疑对企业的传统用工方式及理念提出了挑战。近日,由人社部法规司与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FESCO)联合启动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有近七成的企业使用派遣用工,新法实施后,仍有约40%的企业选择继续使用派遣工,为此,人力资源专家提醒,企业使用劳务派遣要先看资  相似文献   

7.
人事代理、劳务派遣尽管源于不同的制度背景,但人事代理与登录型劳务派遣本质上相同,在人事关系劳动关系趋于融合的当今社会,将人事代理和登录型劳务派遣合为一体,更有利于资源整合,也更利于劳动力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8.
一、劳务派遣的含义劳务派遣,又称“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指派遣单位根据接受单位(即实际用人单位)的要求,与接受单位签订派遣协议,将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派往接受单位,受派劳动者在接受单位的指挥和管理下提供劳动,派遣单位从接受单位获取劳务费,并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特殊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利德平 《考试周刊》2011,(59):236-238
惠州电子信息产业是惠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作者通过三家惠州电子信息企业的问卷调查.结合惠州电子信息产业目前的基本状况及发展趋势,对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劳动力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开拓劳动力市场、加强教育培训、开展优质就业服务等方面的职业指导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劳务派遣成为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用工方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法律来调整.本文拟对劳务派遣中存在的问题、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法律责任及劳务派遣工作岗位的范围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现象与本质:劳务派遣理论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涉及派遣单位、被派遣劳动者、用工单位三方主体。准确界定其法律性质是对其进行法律规制研究的理论基础。从劳动力市场考察三方关系,派遣机构的劳动人事管理与用工单位的劳动指挥管理是一个劳动关系中的两个组成部分,两者结合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劳动关系,因此,二者为被派遣劳动者的共同雇主,对被派遣劳动者共同承担连带的雇主责任。  相似文献   

12.
劳务派遣业务是我国人才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而引进开发的新的人才服务项目,具有简化管理程序、降低用工成本、用工自主灵活等优点,在促进城乡就业结构转变、调节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我国的劳务派遣机构良莠不齐、派遣用工不够规范等多方面原因,劳务派遣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解决。除依靠完善劳务派遣相关立法外,还需职能部门间密切配合,多角度、多方面、多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和教育引导,逐步建立健全健康有序的劳务派遣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莆田学院学报》2013,(6):69-72
鉴于当前境外非居民企业在中国投资的企业中,普遍存在劳务派遣现象,国家税务总局在2010年和2013年分别下发文件,明确了对劳务派遣人员是否构成境外企业在中国设立的常设机构的认定标准。基于两种劳务派遣模式,在派遣人员已构成中国居民纳税人义务的前提下,根据派遣企业派往接收企业的派遣人员的工作性质,分别就两种模式下,派遣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以及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派遣企业如何应对税务风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劳动合同法背景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航空、银行、石油、电信等行业的大型国有上市公司.纷纷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突击把一些老员工改为劳务派遣,大批中小型企业竞相效仿。劳务派遣,这个本以为要被新劳动合同法打入冷宫的行业却意外地因为这部法而繁荣起来,成为众多企业集体规避新法责任的缺口。如何完善劳务派遣的法律框架,已成为当下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5.
由上海人才市场、上海派遣人才有限公司发起、以“共享成果、促成合作”为宗旨的全国首届跨地区人力资源派遣(租赁)研讨会,日前在上海闭幕。来自全国23个省及直辖市、41个城市、50多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或企业的近80人参会。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新型的劳动力配置方式,劳务派遣以其灵活的用工方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而迅猛发展。2008年施行、2012年年底修订并于2013年7月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更是对劳务派遣制度做了相应全面的规范,但仍存在一些遗留问题,需要进一步规制劳务派遣的价值取向,明确界定"三性"及其适用,合理规范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真正落实同工同酬。  相似文献   

17.
福建武夷山市广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途径,已形成长效机制。该市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中心。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提供农村劳动力户籍登记、就业培训、职业介绍、房屋中介、个体办证、法律维权、信息发布、政策咨询及档案管理、子女就学等“一站式”服务,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区域性劳动力市场。乡镇、街道也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站,村级配备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联络员。市里每年还给予乡镇服务站经费补助.激发了他们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推荐培训的热情。市劳动保障、农办、教育、工会、妇联等部门协同各类培训机构,引导企业建立上岗培训制度。推行就业资格证制度。  相似文献   

18.
据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企业景气调查显示,2007年是北京近9年来劳动力需求最为旺盛的一年。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这五大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增加。景气调查显示,列入企业需求前三位的是,高级管理人员的认同率为45.4%,市场营销及推销展销人员的认同率为315%,技师或高级技师的认同率为23.9%。  相似文献   

19.
职场资讯     
《职业技术》2006,(19):35-37
我国公布劳动力市场状况:中高技能人才缺乏2006年第二季度,全国99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1.从总量结构看,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依然占主体地位。2.从行业需求看,65.8%的单位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略有上升,制造业的需求比重略有下降。3.从用人单位看,企业用人占主体地位,所占比重达95.7%。其中内资企业用人需求占  相似文献   

20.
资源的商品化是市场调节资源的条件,劳动力只有成为商品.才能通过市场调节。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既不是劳动.也不是劳务.只能是劳动力商品。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按劳分配的基本实现形式.不应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劳分配的对立来否认劳动力商品。劳动者是主人.但劳动者作为主人具有不完全性、不同等性、整体不可分性和间接性等特点.这就使劳动者能与企业同为劳动力市场的主体.成为劳动力商品的让渡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