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探讨竞技体育运动员价值定位的基础上,分析、梳理了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运动伤害的现状和成因,进而触及了竞技体育运动员运动伤害事前预防和事后救济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研究体育比赛的观众对运动员成绩水平的影响问题,对于运动员实践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用价值。在心理学上,这一问题称为“社会气氛影响”,即在比赛时,在场的观众和裁判员对运动员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比赛时,己方和对方的啦啦队对运动员所表示的态度,对运动技能的发挥,是一种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刺激因素。  相似文献   

3.
跑酷是一项观赏性很高的运动,选手在不借助外力或装备的情况下“飞檐走壁”,带给观众的感觉与其他运动完全不同。跑酷运动推崇一种随心所欲的精神,受到运动员、爱好者和活动组织机构的认可。上世纪80年代末,跑酷日益流行,越来越有组织性了。  相似文献   

4.
有关运动伤害法律保护措施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动伤害事故在现今的运动竞赛中时有发生,如何全面建立运动员运动伤害保护体系,通过立法形式对运动员提供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性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运动员运动伤害事故频发而又缺少相应法律保护的现状,通过对运动员的性质、特征、分类、运动伤害种类及保护途径的分析,提出了运动员运动伤害的分段保护、全程保护的先期治疗等一系列新的设想,为全面建立运动员运动伤害保护体系做了一点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运动竞赛中观众对运动员取得成绩的影响问题,对运动实践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用意义。在心理学上,它被称为“社会反馈效应”,即竞赛进行时观众和裁判在场对运动员在心理和行动上的影响效应。在‘自己的’或‘别人的’场地上,对比赛胜负非常关心的捧扬者的反应,他们对运动员临场表演所持的态度,对运动技能的发挥都是一种刺激因素——或者是鼓励性的,或者是阻碍性的。运动员对公开比赛的形势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能在比赛进程中提高其成绩的稳定性,并在大赛中减少发生情绪障碍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通过分析、梳理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运动伤害的状况和成因,为进一步研究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运动伤害法律保护的途径和手段做一些铺垫和准备。1.运动伤害狭义的运动伤害仅指运动损伤,即体育运动参加者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器官受到的破坏。运动损伤的发生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运动项目以及某些技术动作有关。广义的运动伤害不仅包括运动损伤,还应包括因运动损伤带来的运动员心理损伤和因身体损伤导致的整体机能的减弱或丧失。不同性质的运动伤害,将导致不同性质的责任认定和不同的救济途径、救济手段。因此,为了更好地从理论上区…  相似文献   

8.
模拟比赛情景训练对优秀散打运动员注意分配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20名优秀散打运动员为被试,以散打比赛情景片段和两种刺激信号为素材,对优秀散打运动员模拟比赛情景训练过程中注意分配值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比赛情景模拟训练对优秀散打运动员训练的效果.结果表明,比赛情景模拟训练能有效提高优秀散打运动员的注意分配能力;优秀散打运动员注意分配技能提高的进程是符合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的;在散打专项情境中,教练员施以观众声音因素的干扰并不能影响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注意分配能力;运动员运动水平越高,注意分配能力也相应表现出较高水平,说明散打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具备较高水平的注意分配能力.  相似文献   

9.
体育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与控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李仲坤 《体育学刊》2001,8(4):40-41
运动攻击行为是体育运动中时常发生的一种伤害或危及他人的行为.它发生在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观众之间,严重时可导致暴力冲突事件、社会动乱.通过对运动攻击性行为的理论、产生原因等的分析,对攻击性行为的控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这将有利于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定.  相似文献   

10.
高原训练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训练对运动员机体有着复杂的生理学和训练学效应。当运动员在高原(中等海拔高度)训练,通过高原低氧环境对运动员神经、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的刺激,可以达到促进肌体从事运动的机能得到提高的目的。主要表现在运动员机体对氧的吸收、运送和利用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增强,从而使运动员心肺功能得到改善。另外,高原低氧环境的刺激可促使运动员体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增加,从而使氧的运送能力得到提高。由上述生理学的改变可得出:耐力性运动项目进行高原训练,可以达到改善运动员机能状态、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心理测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259名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运动心理应激与运动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的运动应激多,男女运动员的应激多数都集中在比赛中的突发事件这一应激源中;(2)在人际关系和环境因素中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的应激多;(3)除健将级和一级运动员外,其他运动员等级越高应激刺激越大。  相似文献   

12.
职业运动具有的对抗性或身体接触性,使职业运动员在身体健康等方面会面临较大的风险,运动员一旦受伤必将影响到本人及球队的经济利益,为此在职业运动较为发达的美国各球队和运动员往往通过建立事前预防规避机制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的发生,同时通过社会保险、联盟自行建立的退休金保障制度、商业保险市场提供的运动员专属保险等保险制度使得运动员伤害失能给其球队和自身造成的损失能降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验法,观察在相近的疲劳模型条件下,接受自然恢复方法的运动员(对照组)与接受穴位刺激恢复方法的运动员(实验组)抗体中血尿素(BU)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BU值运动后40h仍维持较高水平。 运动后16h、40h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后,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穴位刺激恢复方法能加快运动后BU的恢复,加速运动后疲劳的消除。  相似文献   

14.
竞技健美操音乐选取技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健美操的成套音乐是成套动作的灵魂,是运动员在完成成套动作过程中,通过听觉刺激产生动力,激发运动潜能,完成成套,表现个性,牵动观众的重要因素。运动员只有将动作与音乐达到高度统一,才能更好的表现出艺术性和创造性。健美操音乐的选择范围较广,选择时应注重音乐的强度、色彩、速度、主,副调的对比,把握鲜明的音乐风格原则。实践中应聆听,理解与分析音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编辑与创作,是健美操和音乐艺术达到和谐完美的境地。  相似文献   

15.
影响香港运动员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运动表现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伯光  姒刚彦  李庆珠 《体育科学》2006,26(12):42-47,59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影响香港运动员在第14届亚运会与第28届奥运会比赛中运动表现的因素进行调查。被试为50名参加这两次比赛的香港运动员。研究表明,在亚运会与奥运会比赛前90天内,共有18条因素对运动员的比赛运动表现有影响,其中,12条对运动员奥运会比赛中的运动表现有强烈影响,8条对运动员亚运会比赛中的运动表现有强烈影响;在亚运会与奥运会比赛期间,共66条因素对运动员比赛中的运动表现有影响,其中,36条对运动员奥运会上的运动表现有强烈影响,23条对运动员亚运会上的运动表现有强烈影响,这66条因素主要可以概括为与比赛直接相关的因素、教练员、团体、传媒、社会支持、代表团职员、环境、时间、交通、天气、比赛用具和观众12个大类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张东 《西藏体育》2007,(4):36-40
登山运动是在独特的大自然环境下进行的特殊运动。运动地点无正规场地,无助兴观众,运动员须在高山缺氧、天寒地冻、坡陡壁滑等复杂艰难的高山地区进行长时间的运动,这就是要求登山管理机构、教练员以及运动员本身必须对运动员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以保障运动的成功和运动员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
反应是运动员对特定运动刺激所作的有意识的应答动作。运动实践表明,运动员在竞赛中的反应状况,极大地制约着他们运动技术、战术的发挥,影响着他们的运动效能。由于激烈对抗的竞赛,谁能迅速、精细地感知猝发的运动刺激,并立即  相似文献   

18.
论竞技运动攻击性行为形成的社会性因素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攻击性行为的假设模式包括本能理论、驱力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运动攻击性行为的存在不但违背了"fair play"的公平竞争原则,而且容易引发赛场暴力事件,造成运动者的身体与心理的伤害,影响了竞技运动事业的正常发展.运动攻击性行为形成的社会因素主要涉及到运动员自身、教练员、观众、管理者、运动场地和器材以及特定的社会背景等.运动攻击性行为的控制措施教育、合理的引导以及适当方式的渲泄等等.  相似文献   

19.
王进 《体育科学》2007,27(5):F0003-F0003
近年来,在体育运动竞赛中,团队内、外的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的关系、运动员与裁判员之间的关系、运动员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以及运动员与组织者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影响运动成绩发挥,甚至影响运动员职业生涯的间题,这导致社会心理学界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但是,研究人员苦于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解释理论。  相似文献   

20.
刘红  刘军 《中华武术》2007,(7):42-43
短跑是在人体大量缺氧状态下持续高速度跑的极限强度运动,它对运动员的神经和肌肉刺激很大。激烈运动前,若运动员身体各部分的肌肉、肌腱和韧带未得到良好的伸展,易造成运动损伤,影响运动成绩;而运动后,若肌肉未得到有效的放松,那么过多的乳酸堆积,会使局部肌肉酸痛和僵硬,并且疲劳持续时间长,恢复慢,不利于下次课的训练。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训练中,要求运动员在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中各进行10~15分钟的伸展运动。实践证明,伸展运动对运动员避免伤害事故,促进疲劳肌肉的恢复有着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