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查干凹陷发育的主要烃源岩是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和苏红图组湖相暗色泥岩。烃源岩中残留烃量S1/TOC比值,表示单位有机碳量对应的残留烃量。随着S1/TOC值由增大开始变小时说明此时烃源岩开始排烃,对应的TOC值即为有机碳含量下限值。本文以烃源岩的指标为基础,利用测井资料,通过Δlog R测井评价有机碳丰度的计算方法建立有机碳含量的预测模型。通过预测认为巴二段有效烃源岩沉积厚度可达100m以上,厚度中心位于虎勒洼陷东部缓坡带和额很洼陷东部缓坡带。  相似文献   

2.
黄松林 《内江科技》2006,27(3):133-133,139
沾化凹陷西部洼陷下第三系发育了沙河街组四段上上段、沙三段和沙一段三套烃源岩,其中沙三段是该区最重要的优质烃源岩。  相似文献   

3.
方正断陷烃源岩评价与油源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星  李映雁  冯子辉 《内江科技》2011,32(1):138-139
方正断陷白垩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为好烃源岩,但白垩系样品数相对较少。古近系新安村组和乌云组为较好一好烃源岩.样品数也多,分析判断比较可信。总体来说方正断陷的有机质类型为ⅡA-ⅡB型。新安村组和乌云组烃源岩属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白垩系烃源岩进入成熟阶段。白垩系在1715.7m深度以下的烃源岩都可进入生油阶段。方8并C15正构烷烃分布曲线上可以看出白垩系泥岩和新安村组原油有着良好的匹配关系,新安村组原油与新安村组和乌云组泥岩差异明显。新安村组原油与白垩系泥岩的萜烷M/Z 191和甾烷M/Z217质量色谱图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可以认定新安村组原油可由白垩系泥岩生成。  相似文献   

4.
陈家庄凸起为东西走向,横亘于济阳坳陷中部。而凸起北坡东段东端录井于馆下段均见较好油气显示,显示了本区的较好勘探前景。本文针对凸起油源条件复杂、含油性南北、东西各异的情况,对油源不清的凸起北坡东段东端地区,利用各类分析化验资料,将本区的油源与其相邻的渤南洼陷、孤南洼陷的原油及烃源岩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对比,确定了本区的油源。  相似文献   

5.
程流  郝帅  陈琳 《内江科技》2010,31(11):124-124,141
盆地内唯一被证实的烃源岩是LaLuna组深海沉积物,但是实验分析表明,Umir组具备成为盆地另一套有效烃源岩的可能性。在大量文献检索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Umir组的地化参数特征,指出了其作为烃源岩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李才  尤丽  郑榕芬  向良寸 《内江科技》2013,34(1):44-45,31
琼海凸起是珠江口盆地西部珠三坳陷内部的一个低隆带,紧邻富烃凹陷,为油气运聚的重要区带。主力含油层系珠江组一段发育多种类型的油藏,其东倾没端III、IV油组为典型的低阻油藏,储集体主要为滨海陆棚砂岩,岩性较细,泥质含量重,储层非均质性比较强。油藏的形成主要受优质烃源岩、有利的储集砂体及良好的疏导体系控制。  相似文献   

7.
基于有机地化分析及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综合分析确定了Badin地区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油源对比特征。研究表明,Sembar烃源岩是巴基斯坦Badin地区陆上区块主力烃源岩,为白垩系Upper Sand、Middle Sand、Basal Sand等储层中油气的主要烃源岩。Sembar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有机质丰度普遍较高,有机碳含量为1.0%~4.0%,一般大于2.0%,属于好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Ro%)基本在0.9%~1.2%之间,主要位于生烃高峰阶段;单井成熟史模拟表明,Sembar烃源岩距今90~80 Ma时埋深大于8200 ft,进入成熟生烃期,于渐新世距今35 Ma埋深大于9800ft进入生烃高峰,同时盆地深部源岩进入高过成熟演化阶段。相关认识对于该区油气勘探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孔店组红层勘探程度较低,对储层空间展布规律及油气成藏规律认识不清。本文通过对该区储层及油气成藏规律进行研究后认为,该区孔一段储层有四个厚度中心,最大储层厚度160 m。油源主要为沙四下烃源岩,该区有两种成藏模式:一是与油源对接,二是通过断层输导,形成两种类型的油气藏:构造油藏和构造-岩性复合油藏。  相似文献   

9.
对雅布赖盆地小湖次凹侏罗系重要探井岩心和岩屑样品进行系统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雅布赖盆地小湖次凹侏罗系新河组下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为较好-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较好,以Ⅱ1型和Ⅱ2型为主,且存在一定数量的Ⅰ型,发育有大量的湖相优质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具有很大的油气生成能力;沙枣河组和新河组上段有机质丰度低、有机质类型差、热演化程度低,基本不具备油气生成能力;青土井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高,有机质丰度较高,但有机质类型较差,具有一定的油气生成能力。新河组上段是雅布赖盆地小湖次凹的主力烃源岩层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针对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油源对比等方面展开讨论,进行油田原油化学特征对分析后,明确南堡凹陷地区的原油成因类型。通过区域内的原油特征分析可知,不同构造带的原油化学特征有一定差别,将原油划分成6类。古近系的烃源岩对构造带中原油聚集有促进作用,如高柳构造带的原油主要来源自沙三段和沙一段的烃源岩,通过加大对渤海湾盆地原油化学特征的分析,能为原油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南缘自南向北发育三排构造带,垂向上划分3个油气成藏组合,随高探1井勘探重大突破,下组合成藏问题受到关注。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南缘燕山期古构造分析、各类型原油在不同构造带和不同成藏组合的分布以及燕山期古构造与烃源岩生油时间的匹配分析,预测下组合勘探方向。(1)燕山期形成了三排构造带下组合的构造雏形,喜山构造运动对燕山古构造进行了加强,喜山期构造运动强化了燕山期古构造并形成了中、上组合构造体。(2)准南发育4套有效烃源岩,其中二叠系烃源岩、中下侏罗统烃源岩以及白垩系烃源岩发育于准南中-西段,古近系烃源岩发育于准南西段。(3)南缘中-西段烃源岩生烃时间与古构造演化过程匹配程度高,南缘西段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生油时间与燕山期古构造活动时间一致,有利于在下组合形成油气藏。(4)南缘中段二叠系和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生油时间与第一排构造带燕山期古构造匹配较好,有利于在下组合形成油气藏,上盘地层油气较为富集。根据烃源岩展布规律及古构造演化,第二排构造带下组合可作为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准南西段第二排构造带下组合最具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研究区丰胜村地林西组沉积环境探讨,得出该区林西组在晚二叠世早期为浅海沉积,随着海退现象的进一步加剧,扎鲁特盆地及周边均上升隆起中晚期形成滞留性水体,即为湖相沉积中的滨浅湖沉积。从沉积学方面对内蒙古扎鲁特旗丰胜村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烃源岩进行初步探究,得出从沉积环境角度而言测区内林西组后期的沉积环境对油气的生成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3.
吴平 《内江科技》2013,(12):81-81,80
胜利油田孤东红柳地区主要含油层段为新近系馆陶组,具有典型的网毯式成藏特点。馆陶组下段块状砂岩层厚度大、分布广、物性和连通性好,即所称的"毯"。孤东红柳地区是孤南洼陷油气向垦东凸起运移的必经之路,长期活动的垦东断层连通了古近系烃源岩和"毯"是油气运移的网。本文运用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孤东油田红柳地区馆陶组成藏条件,为老区挖潜提供了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生物标志物分析,明确沙三段、沙一段烃源岩原油生标特征的差异性,据此对不同区带、不同层位油藏进行油源对比。陡坡带油气来自沙三段、沙一段烃源岩,缓坡带油源单一,为沙三段烃源岩;不同含油层位的油源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结果为埕北凹陷油气成藏规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的勘探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渤南-四扣洼陷沙四段发育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地区沙四段地层划分过程中所应用的古生物学、岩石矿物学、电性、地震地层学及烃源岩热解参数等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录井现场具体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姜华  王建波  李永刚  刘喜玲 《内江科技》2006,(1):156-156,160
本文通过对高邮凹陷烃源岩及已发现的油藏原油物性的纵横向变化规律,总结出不同地质环境下的油气运移方式及油气聚集的规律。研究得出高邮凹陷油气运移的方向和主要的运移方式。  相似文献   

17.
王楠 《内江科技》2013,(2):41+7
车西洼陷沙二段为滨浅湖相沉积,储层以滨浅湖相滩坝沉积为主,岩性组合复杂、储层横向变化大的特点,地震描述及勘探难度大,借助正演模型技术,有效识别了滩坝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建立了砂岩层数、最大砂体厚度与属性的定量统计关系,为滩坝砂岩的有效地震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勘探表明哈山地区油气均来自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由于构造改造强烈,地层展布、沉积环境等方面研究相对薄弱,区内风城组沉积环境研究一直受到制约,区内风城组生烃潜力不明,严重制约了该区下步勘探,亟需开展风城组环境研究,为沉积体系研究及烃源岩潜力评价奠定基础。本文研究在沉积构造、古盐度等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沉积相研究,明确了风城组沉积时期处于伸展裂陷盆地阶段,具备咸化湖的沉积背景,风城组处于原始湖盆沉积中心,发育半深湖相泥岩、云质泥岩等优质源岩,极大的提高了该区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9.
张勇  汪栋刚 《内江科技》2013,34(3):156+95
对川西坳陷孝泉-丰谷地区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须家河组烃源岩是研究区主要的烃源岩,研究区侏罗系烃源岩以非烃源岩为主。研究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已好烃源岩为主;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以生气为主;有机质成熟度高,均已达到成熟阶段,部分甚至达到过成熟阶段。研究区烃源岩的有机质的高丰度、好类型、高成熟度,使得研究区气藏发育,油气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20.
于岚 《内江科技》2012,(3):53-54
油气输导体系是连接烃源岩和油气藏的纽带,对油气藏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利用德南洼陷已有的地震、钻井等勘探资料对输导体系进行了研究,细致分析了泥岩裂缝、断层、砂岩输导层和不整合面等各类输导体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该研究成果对该区进一步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