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1,(20):38-39
主持人龙吟:何谓意象?叠加之意象在诗歌中能取得怎样的效果?请看下文——诗法指津当代著名修辞学家谭永祥先生说:"古典诗歌作品里面,有一种颇为奇特的句式,即以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结构组成,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怀,这种语言现象……我们把它叫做‘列锦’。"(《修辞新格》)这里所说的  相似文献   

2.
“列锦”是将几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起来构成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句中没有谓语成份,却能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多角度地描绘事物。谭永祥先生在《修辞新格》中说:“古典诗歌作品里面,有一种颇为奇特的句式,即以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结构组成,里面没有形  相似文献   

3.
千百年来,只要一提到深秋怀乡的诗作,人们就会想起元代马致远的那首《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备受后人称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它的前三句全用名词,用九个平常之景组合成一幅凄凉萧瑟的深秋晚景图,将那位哀怨孤寂、独行天边的游子形象铭刻在读者的脑海中。这种组合名词成句的手法,被称为“列锦”,它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特殊的修辞方式。所谓“列锦”,就是全句不用动词性谓语或连接性词语,而只用名词或名词短语组合成句,以此来摹景叙事、抒情述怀。这种被吕…  相似文献   

4.
列锦与想象、联想 古代文学作品里,有一种颇为奇特的句式,即以名词或用以名词为中心的词组构成,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怀。这种语言现象不是语法所能解释得了的,它是一种修辞手法,称之为“列锦”。例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前三句分三组,每句都是三个名词性词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诸词各是一个特写镜头,这些镜头的连贯出现,就给人展示一幅浑然一体的图画,渲染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创造出一种荒僻冷寂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5.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列锦”旬中虽没有谓语成份,却能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多角度地描绘事物。  相似文献   

6.
列锦例谈     
列锦,一种修辞方法,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并列组合成的一种特殊的非主谓句,用来写景抒情,叙事述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并列组合,没有动词,也没有谓语。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这首词,是诗人写黄梅时节幽居生活的闲愁。诗中并没有什么高深的  相似文献   

7.
所谓列锦,就是只用名词或名词短语而不用动词、动词短语或连词来摹景叙事、抒情言志,从而构成一幅生动感人画面的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却不能带宾语,不能用副词修饰、限制,也不能充当状语、补语等。但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能带宾语,能受副词的修饰、限制,也能充当状语或直接用在动词后边作补语等等。这种文言名词活用的语言现象是文言实词活用中较复杂的一种。文言名词的活用,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谈谈文言名词活用的辨认。一、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辨认(一)句中没有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词组充当谓语,而是名词处在谓语位置上,即连用的名词构成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这个处在谓语位置上的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例如:  相似文献   

9.
说起列锦,大家可能不熟悉,但 我们却能经常见到。曾选进语文课 本的《水浒传》第十回"陆虞侯火烧 草料场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单看 题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三者都是名词短语,组合在一块,构 成一个句子。该怎么理解这种语言 现象呢?  相似文献   

10.
"列锦"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奇特的修辞方式,在诗歌中尤为常见,全句由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可获得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效果。"列锦"它深化了曲的意境,增强了曲的艺术感染力,为其创作带来了无限的审美价值,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凝练美、简远美、意境美、空灵美。  相似文献   

11.
列锦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非凡的修辞方法,但并不为当代人所熟悉。通过对列锦名句的赏析,展现其非凡的表达效果。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尽可能地保留列锦诗句的模糊性,才能再现其模糊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童区寄传》在语言方面的—个显著特点是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的四例,名词活用为动词作谓语的七例。关于这些名词活用的语言现象,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如果能适当地作一些意义、语法和修辞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诗词本是含蓄凝练的语言艺术,加上受平仄押韵等声律的限制,因此诗词的语言不同于散文的语言,这也成为我们鉴赏古诗词的一大障碍。笔者从句法的角度入手,分析了解四种常用句式,旨在帮助中学生快速读懂古诗词,为准确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不完全句在一般书面表达中,一个完整的句子离不开谓语动词,谓语是一个句子的核心。然而在古诗词中,没有谓语或谓语不完整的句子则较为常见,这种句子称为不完全句。最典型的是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构成的句子,有人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名词的修辞功能入题 ,论述了名词在现代汉语里的独特的修辞功能 ,列举大量事例、着重从转类和列锦两方面论述 ,从而增加了对名词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列锦例析     
把几个互相有关联的典型景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群体的生动可感的图景,用以烘托气氛,深化意境的修辞方法,就叫做“列锦”。严式的列锦,是把描述典型景物的名词或名词短语按照内在联系依次排列起来,中间不夹杂其它语言实体,在形式上显得整齐工稳。现列举三例简析如下: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这两句诗,写及六个对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它们聚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独具一格的《早行》图:雄鸪报晓,一轮残月还低挂在茅店的屋角上;旅人趁早赶路,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名词的修辞功能入题,论述了名词在现代汉语里的独特的修辞功能,列举大量事例、着重从转类和列锦两方面论述,从而增加了对名词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1复习的基本要求 1)掌握重要的名词概念 本期语法、修辞和语言运用三章,涉及到的名词概念比较多,这些名词可分基本概念和一般名词概念两个层次,其中基本名词概念应重点掌握,这些名词如语法、词类、短语、句子、单句、复句、修辞、语境、有关辞格、交际角色、交际类型、句外因素等等,对这样的名词概念都要弄清其内涵和类别。对一般概念,也要求能理解内涵,并能结合语言事实进行辨认。 同上学期一样,本期期末考试不设名词解释一类试题,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强调掌握名词概念呢?这是因为:第一,名词概念是一门学科内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一门学科的内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通过一系列名词概念体现出来的,例如我们教材的语法系统,其具体内容就是由词类、短语、句子下面各个层级的概念组成的,因此要掌握一门学科的知识,就不能不掌握有关的名词概念;第二,名词概念与综合分析题密切相关,不弄清楚一些名词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分析题就会无从下手。本期三章内容,话的分析题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如果不熟悉有关名词概念的内涵特点,即使是非常简单的分析题,也无法解答,例如分析“据说去年秋天他去了香港”的句型,就涉及到独立语、句首修饰语、单句、主谓句、动词性谓语、述宾谓语等概念。当然,对这样的概  相似文献   

18.
零名词,大致说来是表达实体的。①在一般语言环境中,名词的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易于理解——因为在名词与其它词语结合而形成的语义结构中,名词只是一个单纯的名词。然而,文言中的名词,以现代汉语观点而言,却常常处于一种所谓“活用”的语言环境中。②活用以后,文言名词的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随之而变“活”,这种“活”主要表现为名词在其充当动词性谓语并同其它相关词语结合而形成的语义结构中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名词。本文拟对文言名词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19.
所谓“列锦”(参考谭永祥《修辞新格》),就是只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不用动词、动词性短语或连词来叙事写景、抒情言志.从而绘出一帧帧具有跳跃性的生动活泼画面的修辞手法。如柳永《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便用一组名词,  相似文献   

20.
古代汉语的副词,历来划分较宽,基本上把在句中充当状语的词视为副词。一些文言虚词著作收集副词达350多个;《论语》的副词也有75个。这种做法没有从现代语法系统来考虑问题,因而混淆了副词和非副词的界限。副词表示行为或状态的各种特征,主要对谓语起修饰作用。谓语有动词谓语、形容词谓语、名词谓语等,副词对它们都可以修饰。副词一般不能直接修饰名词,但却可以直接修饰名词谓语。副词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独立存在,更不能脱离谓语,它总是依附于谓语。从这个意义上说副词是谓语的重要标志。副词的含义大多比较具体,用法也比较灵活。大多作状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