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苏格拉底说:美德既智慧。美德是人内心的优点,是一种智慧;智慧是人思想行为的外在表现,也是美德的外在表现。我们将美德与智慧相辅相成的这种关系融合为一个词语——德慧。拥有德慧的生活可以督促我们上进,让我们感到幸福。将德慧生活的方式与科学的教育教学相结合,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2.
网上消费者个人诚信的树立与健全,需要我们认清消费者个人诚信危机的根源,采取切实的措施, 在全社会(包括网络空间)大兴诚信之风,提倡诚信美德,加快法制建设,提高安全技术,最终提高消费者的诚信度。  相似文献   

3.
郭会宁 《科教文汇》2008,(7):148-148
在《美诺篇》中,柏拉图主要是在探讨美德本质问题,虽然最终没给美德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从中却分析出美德的两个重要特征:美德是非天生的和美德是不可教的。笔者认为这两个特征之间有矛盾,本文旨在揭示两者的矛盾,并将其矛盾化解,提出美德是天生的,可教授的。  相似文献   

4.
任争恒 《内江科技》2007,28(7):187-187,100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美德,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诚信品质的培养对于当代大学生有着重大的意义,诚信品质的培养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苏格拉底是希腊美德伦理学的奠基者,是西方伦理史上第一个美德教育家.本文主要浅谈他的美德伦理学的哲学原则和基本原理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学习和正确理解密尔《功利主义》一书中的美德学说,对于当前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文章系统梳理了密尔的美德学说,包括他对快乐的分类、美德是手段和目的的合体、美德的培育等内容,并提出了基于密尔美德学说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7.
苏格拉底是希腊美德伦理学的奠基者,是西方伦理史上第一个美德教育家。本文主要浅谈他的美德伦理学的哲学原则和基本原理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谢寅翠 《科教文汇》2007,(7X):187-187
苏格拉底是希腊美德伦理学的奠基者,是西方伦理史上第一个美德教育家。本文主要浅谈他的美德伦理学的哲学原则和基本原理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学习和正确理解密尔《功利主义》一书中的美德学说,对于当前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文章系统梳理了密尔的美德学说,包括他对快乐的分类、美德是手段和目的的合体、美德的培育等内容,并提出了基于密尔美德学说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学生犯错时,作为教育者的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办?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犯错是正常的。切不可过分严厉、冷若冰霜或采取怀疑、嫌弃、压制、惩罚等方式来对待他们,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充分认识到允许学生犯错是老师的一种美德。一位哲人说过:要想铲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种上庄稼;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有了这样的美德,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正确方法,心平气和的教育学生,使学生在一次次错误中成长和进步。  相似文献   

11.
The emerging discipline of Machine Ethics is concerned with creating autonomous artificial moral agents that perform ethically significant actions out in the world. Recently, Wallach and Allen (Moral machines: teaching robots right from wr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2009) and others have argued that a virtue-based moral framework is a promising tool for meeting this end. However, even if we could program autonomous machines to follow a virtue-based moral framework, there are certain pressing ethical issues that need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prior to the implem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stages. Here I examine whether the creation of virtuous autonomous machines is morally permitted by the central tenets of virtue ethics. It is argued that the creation of such machines violates certain tenets of virtue ethics, and hence that the creation and use of those machines is impermissible. One upshot of this is that, although virtue ethics may have a role to play in certain near-term Machine Ethics projects (e.g. designing systems that are sensitive to ethical considerations), machine ethicists need to look elsewhere for a moral framework to implement into their autonomous artificial moral agents, Wallach and Allen’s claims notwithstanding.  相似文献   

12.
姚兵 《科教文汇》2013,(14):11-12
诚信从古至今,作为一项传统美德,为我们不断推崇,不懈追求着,然而时至今日,诚信在我们日益发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中日显衰退趋势。由此我们不禁反思现行法在维护社会秩序,引导人们正确行为等方面的功能,反思其如何更好地完善自身,促进社会行业自制、个人自律,从而使诚信等我们的优良传统美德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3.
黄必超 《科教文汇》2012,(24):17-18
感恩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美德,是一种无论在什么样的文化中都受到人们赞扬的一种美德。然而当今社会,人们往往长期忽视了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大学生感恩的缺失造成了社会中的负面因素,如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对父母的孝顺以及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正义感。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当今对感恩教育的不够重视。本文以《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文化植入探讨》为题,通过讨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涵义和国内外对感恩意识的研究,探讨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并尝试性地提出感恩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Does cruel behavior towards robots lead to vice, whereas kind behavior does not lead to virtue? This paper presents a critical response to Sparrow’s argument that there is an asymmetry in the way we (should) think about virtue and robots. It discusses how much we should praise virtue as opposed to vice, how virtue relates to practical knowledge and wisdom, how much illusion is needed for it to be a barrier to virtue, the relation between virtue and consequences, the moral relevance of the reality requirement and the different ways one can deal with it, the risk of anthropocentric bias in this discussion, and the underlying epistemological assumptions and political questions. This response is not only relevant to Sparrow’s argument or to robot ethics but also touches upon central issues in virtue ethics.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继承并整合了前人对幸福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幸福就是至善的观点。幸福作为至善是人的目的,具有自足性、完满性,并表现为一种善好的生活。至善的实现有赖于人的合德性的实现活动,按照每个人自身的品质做中道的事情。德性有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之分,理智德性是人的最好部分的德性。与此对应的沉思作为努斯的活动,是神性的活动,是最完善的幸福。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涵。文章提出了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及意义;并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校生为研究对象,抽样调查并分析了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总结出只是少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严重;最后认为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提供良好的感恩途径,对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德性知识论发展至今,已涌现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知识论哲学家,扎格泽博斯基更是个中翘楚。她将“德性”作为知识论的核心,对德性知识论进行发展,并提出范例主义德性理论。她试图解决德性知识论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来自怀疑主义对德性知识论整体的挑战,以便为知识寻找更为稳固的基础。尽管她并没有有效解决知识论的主要难题,但仍然不失为通向知识的希望之路做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肖智  庞颖 《现代情报》2011,31(9):38-40
在虚拟社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以分享知识和经验为主的虚拟社区平台获取有效需求信息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以分享知识和经验为主的虚拟社区,对隐含于虚拟社区中的需求信息的特点以及参与虚拟社区的成员特征进行了分析。鉴于虚拟社区中需求信息以及社区成员的特征,针对隐含于虚拟社区中的需求信息难以有效获取,引入共词分析法,提出基于共词分析的有效需求信息获取框架,得到在虚拟社区下获取有效需求信息的步骤。  相似文献   

19.
Passivity-based boundary control is considered for time-varying delay reaction-diffusion systems (DRDSs) with boundary input-output. By virtue of Lyapunov functional method and inequality techniques, sufficient conditions are obtained for input strict passivity and output strict passivity of DRDSs, respectively. When the parameter uncertainties appear in DRDSs, sufficient conditions are presented to guarantee the robust passivity. Moreover, we apply our theoretical results to the synchronization problem of coupled delay reaction-diffusion systems and get the criterion to ensure the asymptotic synchronization. Finally,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rovided to show the validity of our theoret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20.
原告: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被告:陈三骏、陈英骥、戴建平、陈巍然基本案情2000年9月4日,被告陈巍然持上海泾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泾陈公司”)介绍信与原告签订租赁合同一份,约定泾陈公司向原告租赁钢管及扣件。租赁期限至2001年2月6日,上述合同加盖了泾陈公司的合同专用章。同时,被告陈巍然向原告书面承诺泾陈公司对原告的清偿责任由其担保。2003年3月26日,泾陈公司被工商部门核准注销。因泾陈公司迟迟未归还租赁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