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美国某大学的科研人员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名曰"伤痕实验":每位志愿者都由好莱坞的专业化妆师在其左脸上画出一道血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痕。志愿者被允许用一面镜子照照化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了。最关键的是最后一步,化妆师表示需要在伤痕上再涂一层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而  相似文献   

2.
画鬼最易 古代有一位画家被请进王宫为齐王画像。画像过程中,齐王问画家:“你认为什么东西最难画呢?”画家回答说:“活动的狗和马是最难画的,我画不好。”齐王又问道:“那你认为什么东西最容易画呢?”画家说:“画鬼最容易。“为什么呢?”“因为狗和马这些东西人们都熟悉,经常出现在人们眼前,只要画错一点点,就会被人发现,  相似文献   

3.
王云 《世界发明》2003,26(6):32-34
据说有一次,古代京城画院,曾用“深山藏古寺”这一句诗为题,来考应试的画师。结果怎样呢?有的考生画成深山里林木环抱,中间有一座古寺;有的画成密林深处露出寺庙的一角;有的画成林木上空高高飘着一幅幡等。但是这些画都没有被选中,因为都没有抓住“藏”字。所有的画都在画面上露出了寺,没有“藏”好。既要让人看出有古寺,又要“藏”起来,这是个矛盾。可有一个画师解决了这个矛盾:他画了山峦起伏,林  相似文献   

4.
双面图景     
那些楼梯的两面都有阶梯,都有人在走,到底哪个面是朝上的?这是一副著名的图画启发我们思考的问题。在画里,我们看到某段楼梯是朝上的,但眨巴眨巴眼睛,再去看这段楼梯,会发现它又是朝下的。楼梯朝上还是朝下是模棱两可的,其实。若我们为这段楼梯选择窗外作为背景,那么这段楼梯就是朝上的,否则.这段楼梯就被我们看起来是朝下的。  相似文献   

5.
自从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国王图坦卡蒙的陵墓被发现后,围绕这个年轻国王和墓室就话题不断。到底谁杀死了这个国王?墓室壁画上画的人物都是谁?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一组10人请到实验室里做研究,其中有一个事先什么都不知道,剩下的九个则知道将要做什么。在黑板上画A、B、C三条线,然后又在旁边画了一条X线,X线跟B线是一样长?问题一提出,那九个人马上异口同声地说,是A。可A明显比X长一大截,但所有人都说A,这时候被测试的人就犹豫了,没有立即回答。接着,再把此情景重复二至三遍。最后再问被测人同样的问题,被测人于是坚定地说,是A,就是A和X一样长。  相似文献   

7.
直线分圆在纸上画了一个圆,用直尺在圆上随意画一条直线,可将圆分为2块;如果画2条直线,最多可把圆分成4块……如果线条少,我们当然可以直接用笔试试;如果线条多了,比如画1000条,那就画不来也数不过来了,就得寻找它的规律了。现在如果在圆上画n条直线,请问最多能把圆分成多少块呢!(山水)  相似文献   

8.
风景画家     
"为什么您专画风景画呢?" "因为直到目前,还没有一棵树跑来找我的麻烦,说我把它画得一点都不像。"  相似文献   

9.
正在一些城市的3D艺术馆,甚至是街头,我们都能看到3D画,它们利用人眼的视觉特点和光学的原理,使我们看到具有强大震撼力的立体画面。然而,这种绘画早在16世纪就已经出现了。不过,这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似乎还非常有用。2010年,加拿大一所小学大门前的马路中央出现了一幅女孩追逐皮球的立体画。当汽车开到距离画30米时,图案会显  相似文献   

10.
<正>自15世纪开始,无论是在内容、形式还是风格上,欧洲绘画都经历了一次空前的转变,这一转变通常被视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伟大成果之一。人们无需具备任何艺术鉴赏理论,就足以被这些画作中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所震撼:栩栩如生的人物、逼真的细节刻画、精确的光影处理、严格的空间表现等等。以至于在这些绘画面前,很多人会脱口而出:"画得就像照片一样!"——这一赞叹并非完全是外行的无心快语。从历史上看,与相机密不可  相似文献   

11.
前些天。市区一所学校的外围墙壁上.被人画上了一小块涂鸦。最初.这一切并未引起校领导的重视。可是.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墙壁上又陆续被画上了各种各样的涂鸦。原本只是一点微不足道的瑕疵.现如今却变得“姹紫嫣红”。不堪入目。、这时候,校领导不得不派人把墙壁清理了一番。并打算抓住那些搞破坏的人。不过,自从墙壁被清洗得光洁如新以后.就再也没有人采涂鸦捣乱了。  相似文献   

12.
<正>说到绘画,很多人都知道它包括国画、油画等画种。这些画种都具有各自独特的绘画语言和风格。不过要想真正表现出绘画语言和风格,就必须掌握绘画最基本的表现方式。很多人都称其为“基本功”,往往认为基本功练的是手头的功夫。在笔者看来,“基本功”所训练的更多的是“绘画意识”。  相似文献   

13.
苏轼的细致     
陈永坤 《知识窗》2008,(9):15-15
李公麟(号龙眠居士)是宋代杰出的画家,所绘之画,多为珍品,尤其是人物形象画,逼真传神。 他有一幅《贤己图》,画得非常精妙。画中一群赌徒围着一个小盆掷“骰子”,小盆正中的五个骰子都已显出点数,只有一个骰子尚在盆中旋转未定,围观的赌徒都盯着它。其中一个人着急地站起来,伸长脖子,将头俯伏到盆沿上,不只一双眼睛滴溜溜地随着骰子转动,  相似文献   

14.
童年在楼下玩时,她每次上楼回家都捡几个小石子儿.到家以后就在小石子儿上画小人儿、小动物。一次,著名画家李琼久发现了她的这个举动,很惊喜,自谓遇上了知音。这位巴蜀名流、画坛大家对“小石子儿画”爱不释手,居然要以自己所作精品相交换。  相似文献   

15.
朱国荣 《科教文汇》2011,(27):F0002-F0002
中国山水画自隋代展子虔发端,在唐代达到了初步繁荣,成为一门表现技法最多、画学理论最为丰富的画科。此后每一朝代的更迭,在山水画上也多有新的发展,宋代的董源、巨然、范宽、郭熙,之后的元四家、明四家、清四王都是山水画的大家。山水画就像一汪大海,深不可测,引多少人人其中,乐而不返。就沪上来说,研习山水画者众多,姚菊英即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16.
弟弟发来两张图,是一对漫画头像:“送给你和姐夫,看我画得像不像?”我看了以后觉得有趣,也给家人各画了一张,感觉画的不是头像,而是思念.大学室友发来四张图,四个漫画小人头,惟妙惟肖地勾勒出寝室四个人的特点,自己的思绪也回到了当年的青葱岁月.世界杯来了,画一张穿上阿根廷队服、拿着啤酒的自己,发朋友圈宣示进入看球模式.最近工作太忙,画一张表情抓狂的自己,发泄情绪胜过千言万语.小两口秀恩爱,贴照片太俗,画两个卡通头像求祝福……就这样,一时之间,朋友圈被“脸萌”刷屏了.  相似文献   

17.
败笔即妙笔     
孙志昌 《知识窗》2011,(4):49-49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败笔,均可在画中标上记号。  相似文献   

18.
围棋是一项旨趣高雅并富有竞争性的智能技艺。它与音乐、书法、美术一起并称“琴、棋、书、画”,被视为衡量文士精神修养的一种尺度。实际上,围棋既是一种游戏,又是一种竞技,还是一种艺术。日本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曾经说过,围棋具有“智慧游艺”(竞赛)和“消遣技艺”(游戏)的双重特性。围棋自古就被视为与兵法相通的拼搏象征,并被看成“乃仙家乐道养性之具”,向有“手谈”、“仙机”、“木狐狸”之美誉。  相似文献   

19.
我们都很熟悉《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为了赢得一壶酒,几个人比赛画蛇,谁先画完酒就归谁;那个先画完的人看到其他人画完还需要一些时间,就给蛇添上了脚,结果输掉了比赛。这个成语故事给人的警示就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告诫人们不要做没有必要的事。而画蛇添足真的是多此一举吗?  相似文献   

20.
将错就错     
林来生 《知识窗》2006,(1):42-42
1939年,在天津永安饭店举办的一次书画展览会上,齐白石有几个扇面已经画好,但尚未题签用印,见有人来取画布展,他立即提笔署名。用印时,错将名章倒盖,发现后已无法补救。只见他灵机一动,旋即又在这幅画上添了一只蜜蜂,并在题签处补写道:“老眼昏花,忙中竟将名章用倒,如有购者加画蜜蜂一只补过。”这样,不仅使扇面画里添画,画外有话,而且情趣盎然,平添话题。所以,这一倒盖名章的扇面展出之后,首先就被人抢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