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中历史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它是教师输送传递,学生吸收储存历史知识信息的过程,既是教与学适应的过程,又是一系列转化的过程。教学效率高不高主要是看教与学是否适应,“适应值”高小高以及“转化率”高不高。要提高“适应值”和“转化率”,教师就要吃透两头,即不仅要钻研历史教材,而且要研究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根据有  相似文献   

2.
备好一堂课,不能单纯从某一教材出发,而应首先全面钻研大纲,通读教材,明确各年级、各章节的“双基”要求,重点和难点,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实际。即教师必须“吃透”两头,再设计并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  相似文献   

3.
面授辅导是保证电大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要想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面辅课的教师,必须做到“吃透两头”。所谓“吃透两头”,即一头是指深入钻研教学大纲、教材,以及主讲教师讲授的内容和要点;另一头是指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只有“吃透两头”,再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才会好,教学质量才能高。如在备课时,吃不透“两头”,一味追求教学法的改进和新颖,结果总是徒劳的。本文以个人教学的体会,略谈一、二。 一.深入钻研教学大纲、教材,熟练准确地掌握主讲教师的讲授内容和要点。 教学大纲是教学工作的大法,是时刻不能离开的指导文件。备课时,教师一定要反复钻研大纲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教师备课、编写教案一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二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只有吃透教材和学生这两头,才能确定恰当的教学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教案是对教学设计的进一步加工、概括和梳理,是教学设计的文字表达形式,是教师备课的结晶,上课的备忘录.如果说教学设计阶段教师的精力主要花在思考上的话,那么教案编写是教师内部语言的外化.在这个外化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划必然得到进一步精确化和系统化,就像建筑设计师把头脑中的创造想像转化为设计图纸一样.对于教师来说,教案虽是人人要写,课课要写,但要真正写好,却很不容易.要想写好教案首先要深入地钻研教材,还要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懂得教学规律,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教学设计用表格式教案更能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科的学与教是一项双边活动,这个活动过程既是学与教双方互相适应的过程,又是使学习主体将知识向能力进行转化的过程。语文教学效率主要取决于这样的适应值及转化率。要提高这种适应值和转化率,教师必须吃透两头,不仅要钻研教材,而且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引导学生轻松快乐高效地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7.
王敏 《学周刊C版》2010,(12):26-26
传统意义的“教书”是把学生看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完成认识性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与“听众”。教师只要具备观察、思维、板书、语言表达、分析教材、组织发挥等能力,就能把这一过程完成好。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的讲与练李更文课堂教学中的讲与练,是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讲练结合的关系,做到精讲多练呢?第一、吃透“两头”,确定讲与练。对教材和学生这两头必须吃透。深入钻研教学大纲、深刻理解教材、...  相似文献   

9.
谈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备课艺术   要讲好课,先得备好课。备课是教师授课前的知识准备过程和教法探索过程,备课的关键是要吃透教材。   一般备课可以分成三步:第一步,认真钻研教材,要把教材所涉及的有关专业知识弄懂弄会。同时要留心收集有关最新科技动态的资料及时补充备课素材。第二步,根据自己所要讲的具体章节内容写出教案。写教案时,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时数的规定性,教学对象的可接受性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等方面选取教学内容,构思组织教案。要明确教案是讲课之本。第三步,在上课前一天反复重温教案,把讲课内容在脑子里反复熟…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习惯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吃透两头”:一头是吃透教材,另一头是吃透学生。意思是,对教材提供的知识范围要准确理解,融汇贯通;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要有透彻了解,然后据此制订教学方案,实施课堂教学。无疑,这样的提法和要求是必要的。然而,这里忽略了一个中介环节:教师这一头.  相似文献   

11.
有机会听了一些老师的课,很受启发,首先想到的是应该怎样备课.我发现有些老师备课,不是把主要精力花在熟悉教材,吃透“两头”,精心设计教法上,而是花在写教案上.有些语文教师一学期要写四、五本教案,一课书也要备它十多页,但从内容来看,绝大多数是照抄教学参  相似文献   

12.
编写教案的体会黑龙江王彦春一要把握重点。备课是编写教案的先决条件。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教师必须在实现钻研教材并转化为教师的知识,研究大纲并转化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分析学情并转化为教师教学活动方法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教学目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教案对教学起调控作用。备课的过程就是教师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教学知识和研究教学艺术的过程。有人说,备课主要是吃透教材,这个看法不够全面。备课的重要任务是什么呢?就是要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并且进一步研究怎样把教与学统一起来。在教与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为学生创设课堂的“理想情境”,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达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仅有老师的积极性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学生的默契配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有些教师在备课中只顾了备自己的“讲”,却忽视了学生对基…  相似文献   

14.
一、备课艺术要讲好课,先得备好课。备课是教师授课前的知识准备过程和教法探索过程,其中的关键是要吃透教材。一般备课可以分成三步:第一步,认真钻研教材,要把教材所涉及的有关专业知识弄懂弄会,同时要留心收集有关最新科技动态的资料及时补充备课素材。第二步,根据自己所要讲的具体章节内容写出教案。写教案时,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时数的规定性,教学对象的可接受性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等方面选取教学内容,构思组织教案。第三步,在上课前一天反复重温教案,把讲课内容在脑子里反复熟悉几遍,对概念要完整准确地强化记忆,以保证在讲课时胸有成竹,表达流利、准确。  相似文献   

15.
备课写教案应做到“五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提问设计,备板书设计。一备教材。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正确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以此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备课时教师还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心中必须明确教材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教材在整个知识系统中所占的地位,避免教学  相似文献   

16.
教师要创造性的备课 ,这是创新的教与创新的学的重要环节 .而传统的备课对教法、学法及学科思想、能力培养挖掘较少 .创新的备课是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教学的禁锢 ,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宿 ,变备教法为备学法 ,变备教案为备学案 .用创新的眼光审视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 ,做到把好“两关”、“三个吃透”和“三个转化” .“两关”即学生关和教材关 .备课首先要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心理、学习态度、情趣等 .其次 ,要过好教材关 ,一是吃透教材教学内容所占的地位、作用、主要线索及纵…  相似文献   

17.
何宗防 《广东教育》2002,(11):41-41
古语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教师备课要吃透两头,即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但教材能否吃透,学生是否真正了解,设计的教案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弊端。有时可能设计的问题偏深,缺乏坡度,学生无法解答;有时可能提出的问题又偏浅,缺乏思考价值,激不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兴趣;有时教法不灵活,枯燥乏味,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例如,我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出示例题:1/2+1/3,先让学生观察这道算式的分母有什么特点?这两个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然后告诉学生应该先通分再加…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续论(三)研究学生的艺术胡兴松在教学系统中,教材、教师、学生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真正有价值的教学,只能从教师钻研教材与研究学生的总合中产生。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师要备好课,必须"吃透两头"。一、研究学生的教学意义从教育学的角...  相似文献   

19.
高中历史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它既是教师输送传递、学生吸收储存历史知识信息过程,又是教与学适应的过程。教学效率高不高主要是看教与学是否适应,“适应值”高不高以及“转化率”,教师就要吃透两头,即不仅要历史教材,而且要研究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现结合自己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一、提高备课实效才能为高效课堂铺好路基提高备课实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笔者认为,教师的主要精力要放在钻研教材,了解学情上,书写教案的精力要少花.优秀的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是先吃透教材,而不急于动笔,总是先思考从哪里着手讲、怎么讲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关注教材,更会关注学情,他们会不断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怎么样,搭建什么样的教学平台才会让学生最容易理解课文.所以优秀教师在备课时,不是物化备课教案,而是拿自己的知识储备从容面对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