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经济宣传“大意识”,就是宣传者要强化现代系统论意识,对“经济世界”作出宏观的观察和考虑,力求对客观经济规律从深度上认识和把握,努力达到对党和国家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的完整准确的理解。经济宣传“大意识”,至少应包括改革开放意识,政策意识、全局意识、理论意识、建设意识、引导意识、服务意识等。这些意识要在实践中融汇贯通,从而使经济报道能揭示事物的深刻背景和本质,从而实现报道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在这里所谈的因势利导,提高社会档案意识,就是针对人们日常生活对档案知识的需求,有的放失地加以宣传和传输,使人们认识档案的重要作用,了解有关档案知识,从而,服务于自身。一、针对经济活动的需求在人们的日常经济活动中,几乎处处关  相似文献   

3.
《新闻战线》开展新闻和想象的讨论,并不只是一个写作方法问题或者防止新闻失实的问题,这是涉及到新闻活动的主体意识的讨论.新闻中想象问题的提出则表明,新闻报道不仅带有报道者的主观的理性观念,也可能带有报道者的主观的感性形象。“情人眼里出西施”,是因为认识主体(情人)对认识客体(被视为西施的姑娘),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在其他人眼里,这位“西施”也许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姑娘。这两种形象哪一种更真实呢!很难说,只要不是有意造假,也许都是真实的,它只是反映了主体认识的差异。指出新闻报道中主观性的作用,并不是说作者可以把事实当作“任人打扮的女孩子”,而是要求充分认识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力求在报道中更本质、更深刻地反映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4.
《新闻战线》开展新闻和想象的讨论,并不只是一个写作方法问题或者防止新闻失实的问题,这是涉及到新闻活动的主体意识的讨论。新闻中想象问题的提出则表明,新闻报道不仅带有报道者的主观的理性观念,也可能带有报道者的主观的感性形象。“情人眼里出西施”,是因为认识主体(情人)对认识客体(被视为西施的姑娘),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在其他人眼里,这位“西施”也许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姑娘。这两种形象哪一种更真实呢?很难说,只要不是有意造假,也许都是真实的,它只是反映了主体认识的差异。指出新闻报道中主观性的作用,并不是说作者可以把事实当作“任人打扮的女孩子”,而是要求充分认识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力求在报道中更本质、更深刻地反映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5.
企业档案反映了企业的历史和现状,真实记录了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为全面了解企业,作出各种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对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针对部分转制企业档案意识淡薄现象,要通过加大宣传,提高人们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人们的档案意识,同时,要加强对档案法的宣传,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使档案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6.
邓瑗 《兰台世界》2005,(10):34-34
企业档案反映了企业的历史和现状,真实记录了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为全面了解企业,作出各种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对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针对部分转制企业档案意识淡薄现象,要通过加大宣传,提高人们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人们的档案意识,同时,要加强对档案法的宣传,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使档案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7.
新闻是客观事物与新闻采写者主观意识相结合的产物。新闻虽然在采写上力求客观,但由于采写者受不同社会、不同阶级、不同文化的影响,除极少数反映科学技术、自然界变化的新闻外,大多数的新闻总会带有采写者主观意识的烙印。换言之,在新闻客观表象的背后,总有采写者的主观意向,不管是倾向性也好,或称目的性也罢,总是采写者主观意识的间接反映。主观意识客观存在于新闻采写的过程中,并在新闻采写中起着不可漠视的作用。但如果对其认识和把握不当,就会导致新闻采写走入“误区”。比如,采访之前确立主题思想,为不少记者的不少采访活动所运用。但若主题不植根于长期生活积累,只凭主  相似文献   

8.
在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下,网络直播在信息传播上具有现场感真实、内容形式自由广泛、互动性强等特点,能够快速聚合网络用户的关注。“网络直播+”模式逐渐成为企业进行产品或品牌营销的新宠。目前品牌“网络直播+”营销模式主要有“网络直播+明星”“网络直播+线下活动”“网络直播+平台”“网络直播+电商”等,企业只有根据品牌核心理念、产品特质等需要,选择不同的网络直播模式进行品牌宣传,才能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日益走向成熟,经济活动深入百姓生活,一些事关宏观的“大财经”新闻,已从过去与老百姓若即若离变为休戚与共。地方晚报应抓住机遇,提高对“大财经”报道的认识,多从老百姓角度进行报道,使其成为通俗有用的信息,从而强化服务功能,增强新闻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一、对经济宣传意义的再学习,再认识经济宣传在新闻界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题目,但是过去往往把经济建设理解为就是生产,因此认为经济宣传也就是生产宣传。后来经济宣传虽然在向“生产”以外的领域扩展,但是充其量也不过扩展到流通领域。经济宣传的报道面仍然显得十分狭窄。所谓经济,在经济学里是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凡是属于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范畴之内的活动均  相似文献   

11.
王莉 《航空档案》2000,(2):71-72
档案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不仅是新形势对档案工作的要求,更是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档案宣传工作,就是要宣传档案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增强人们对档案基本价值的认识,改善档案和档案工作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达到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档案是人类历史活动的真实记录,其不但具有凭证作用,而且还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宣传中,记者的主体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确立“参与”意识。新闻记者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宣传中施展才能,就需要确立参与意识,使自己具有经济学家的慧眼和勇气。新闻记者在学习新的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同时,还应沉入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去觅宝。“沉入”不仅是“身入”,更重要的是“心入”。深入实际,解剖麻雀,是记者参与市场经济的最好形式。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宣传是影响社会意识的最强有力的因素之一,它形成青年,特别是学生的兴趣和观点,起作用的程度并不亚于教学大纲范围内的一般教育。”我们外贸学院图书馆的宣传导读工作正是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力求在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形势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使我们的宣传能够成为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14.
陈邵桂 《现代传播》2003,7(5):106-107
孙中山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推翻帝制 ,取得辛亥革命的胜利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是由于他长期从事革命活动 ,在国内积极发展革命组织 ,多次发动武装起义 ,并与改良派进行激烈论战 ;同时也是与他极端重视并创造性地进行政治文化传播分不开的。他说 :“党的进行 ,当以宣传为重。宣传的结果 ,便是要招致许多好人来和本党做事。宣传的效力 ,大抵比军队还大。古人说 :‘攻心为上 ,攻城为下’ ,宣传便是攻心。”又说 :“‘得其民者 ,得其心也。’我们能够宣传 ,使中国四万万人的心都倾向我党 ,那便是大成功了。”① 孙中山进行政治文化的传播主…  相似文献   

15.
以往,我们过多地从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来认识党刊,认为它是党的舆论宣传阵地,是党的喉舌,是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具,是一种精神产品。但对其商品属性、产业属性认识不足。因此,办刊人员往往以宣传者自居,总是在一种文风官样化、文章文件化、开口教训人多年木变的办刊老套子里徘徊,形成“以办刊者为中心”的宣传模式,缺乏读者意识。还有,  相似文献   

16.
王丹宇  曾嘉 《青年记者》2016,(21):67-68
宣传与征兵宣传片的拍摄 “宣传是引导观念与理解,操控认知与行为,以实现特定意图、达成欲求结果的计划性、系统性活动.”①宣传作为几乎一切带有意旨性的活动所必不可少的步骤,其重要性与关键性不言而喻.有许多学者认为宣传程度不足是现今部队征兵难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每年在征兵宣传方面,各军兵种单位都会在方式方法上力求推陈出新,例如制作宣传海报、建立咨询平台等,以期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新闻真实的特点分析》一文,从哲学的高度对新闻真实的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新闻活动本质上属于认识活动,形成的新闻报道是一种认识的结果,新闻真实的要义在于认识论意义的真实, 并以存在论意义的真实为前提。文章对其观点从“新闻真实是事实性真实”、“新闻真实是过程性真实”、“新闻真实是有限度的真实”、“新闻真实是即时性真实”四个方面给予了阐释。  相似文献   

18.
新闻策划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方案,是依据报道者对新闻事件和活动的理解与参与,形成一定的报道思路,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事实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策划性报道,是主动式的客观报道,能够扩大报道的影响,把社会舆论的注意力聚焦到报道事件上,正确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甩,起到舆论的宣传、监督作用。像每年的“两会”报道,各家媒体都会发挥自己的优势,对会议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策划,让受众全面了解“两会”的精神,从而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两会”实质。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传播中,经济新闻对公众的影响实际上已超出“反映真实的经济状况”这一层次,成为每个人或其家庭经济生活经验以外的“大经济“的认识来源。  相似文献   

20.
我们通川日报是四川省达县地区的小报,在改革经济报道中突出了“人”的精神风貌,把经济宣传和精神文明的宣传结合了起来。报纸要宣传好经济建设,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大力改革经济报道,力求做到见人见物见思想。今年6月份以来,我们逐步克服了在经济报道中就事论事的现象,突出宣传创造先进典型的人民群众,和带领人民群众大搞四化建设的党组织。地区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