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890年的库页岛之旅是契诃夫思想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开始质疑自己一直以来信奉的"托尔斯泰主义",其作品也由先前的幽默讽刺变得沉重严肃起来.《第六病室》里描写的仍然是契诃夫一贯热衷刻画的知识分子形象,但却因其透着绝望和阴冷的气息而在契诃夫的创作中尤显独特.小说中的拉京医生凝聚着契诃夫对自己早先信奉的"托尔斯泰主义"的思考,从拉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契诃夫思想的摇摆和对自己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后期,欧洲文坛上出现了两位短篇小说大师,一位是俄国卓越的批判现实主义大作家契诃夫,另一位是法国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文坛巨星莫泊桑。莫泊桑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三百余篇短篇小说的巨大创作量在十九世纪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契诃夫在他从一八八○年到一九○四年这个占世纪四分之一的岁  相似文献   

3.
浅谈西方文化对曹禺话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话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尤其是对外国戏剧的学习和借鉴。综观其话剧创作,基督教文化、希腊悲剧、易卜生、莎士比亚和契诃夫等西方文化和戏剧家的创作对曹禺的话剧影响最大,曹禺的话剧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人》的创作中,曹禺成功地借鉴了契诃夫戏剧创作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一、不再用奇特的事件去写悲剧,而采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写了一部讽刺喜剧。二、成功地塑造了几个本性善良却不能适应生活的喜剧人物。三、人物之间的外部冲突明显减缓,人物内心的冲突得到强化,内在戏剧性有所突出。在借鉴外来经验的同时,仍保留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了契诃夫小说的特点。作者认为:契诃夫小说具有对白性、人物语言行动性、场景舞台性等戏剧特点,这是其作品写得短小精悍的成功的秘决。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的杰出大师 ,是可以与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相提并论的短篇“圣手”。其作表现了对湘西劳动人民穷苦的关注与追问 ,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以及对湘西完美人性的礼赞与思考。基于重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复归人性原始本真的思考 ,使其对性爱的描写与表现 ,达到“神性”的境界与永恒的美。沈从文后期的短篇渐入圆熟精致的境界 ,在文体上表现了“魔术师”般的艺术创造 ,文体的高度自觉获得了文体结构与文体解放的极大自由  相似文献   

7.
通过解读契诃夫的戏剧作品《海鸥》,了解"海鸥"这一孤独的精神符号,同时感受作者契诃夫对于剧中人物怜悯多于嘲讽,同情胜于批判的戏剧风格.  相似文献   

8.
契诃夫短篇小说《文学教师》中的尼基丁是一个从追求爱情、享受安逸生活的普通教师,蜕变为一个具有怀疑和反抗意识的知识分子形象,在庸俗生活与知识分子个性碰撞过程中,体现出一个兼具典型和非典型知识分子特征的知识分子形象。通过对尼基丁知识分子形象的分析,充分展现了他的知识分子个性由潜伏状态向觉醒状态的演变,并预见俄罗斯知识分子曲折前进的未来,表明契诃夫对此乐观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广为运用的两种基本策略。本文以契诃夫短篇小说《ТолстыйиТонкий》译本为例,研究归化与异化两种策略在翻译中的具体运用,倡导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拥有"加拿大契诃夫"和"当代最伟大小说家"的美誉。在40余年的文学生涯中,门罗始终执著地写作短篇小说。本文通过分析《激情》来探究门罗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一)英国小说家弗·吴尔夫在谈到契诃夫的小说《古谢夫》时指出,“对于当代作家来说……显然,关心的对象是没有被认识的深层的心理。因此重点立刻有所转移,主要的注意力转移到以前被认为不重要的方面,而另一种我们的前人难以接受、不可思议的形式外观立刻变成必要的了。  相似文献   

12.
儿童舞蹈是儿童音乐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从事儿童舞蹈创作和编排,应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把握儿童的心理要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研究儿童心理要求,是做好儿童舞蹈创作编排的前提条件;适应儿童心理特点,是做好儿童舞蹈创作编排的基础;把握儿童心理状态,是做好儿童舞蹈创作编排的关键;开发儿童心理宝藏,是做好儿童舞蹈创作编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樱桃园?是一部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的四幕戏剧。契诃夫将俄国社会各个阶级的矛盾压缩到樱桃园中,每个具体的人物形象都是俄国社会各阶级的象征符号,反映了当时各阶级对俄国封建农奴制度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俄国社会未来发展坚定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在唐五代小说传奇创作中,陇右文人独树一帜,无论是作品的数量、种类,还是艺术成就都堪称一流。陇右文人的小说传奇创作有着鲜明的特点:一是作家群体强大;二是作品成就一流;三是创作旺势持久;四是数量、种类突出。他们的创作,构成并推动了唐五代乃至中国古代小说的繁荣与发展,其影响广泛而深远。  相似文献   

15.
在强调写作客观性的契诃夫的作品中,《第六病室》却颇有些与众不同,在作为一部充满了反判精神的小说的同时,也清晰地记录了作者思想冲撞、转变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小读者,一起读读下面一段话:“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那枪就不必挂在那儿。”这是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在谈小说创作时说的。你知道那“枪”指的是什么吗?不忙,咱们还是先来读读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中的部分语句:假日里,天气闷热,一家人到森林里去:父亲、母亲、五年级的学生托利亚和四年级的学生萨沙。小读者,你注意到其中的“天气闷热”了吗?多余吗?当然不!因为,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这为后文中的“突然雷声大作,先是飘下几点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早早地作了交代。再看看雨中的…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世界文学长廊中,有两位杰出的作家,一位是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俄国作家契诃夫(1860~1904),另一位是孕育和创造中国白话文小说的鲁迅(1881~1936)。二者都是文学大师,在短篇小说创作上,成就非常瞩目。笔者仔细梳理了二者的部分短篇小说,并对文本进行比较研究与分析,从多个角度解读两位作家在文学创作上的异同。从相同性上来说,二者在小说结构安排上都遵循"幸福—转折—拯救—死亡"的写作模式,而且在主人公的选取上以及从人物自身往往会反射出来一种戏剧的"荒诞性",这种"荒诞性"使小说看似有了结局,往往又留给人无尽的想象。从相异性上来看,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以及思想情感的融入与表达,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在1898年写出了著名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说的主人翁别里科夫是一个满城皆兵的小人物.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即使在格外晴朗的天气里,他也穿着雨鞋,带着雨伞,而且还一定要穿着暖和的夹大衣.他的雨伞、小折刀都有套子;就连他的脸也总是藏在竖起的衣领里面.他戴一付黑眼镜,穿着羊毛衫,用棉花堵上耳朵.一坐上马  相似文献   

19.
孙犁小说创作理论中自然观的核心是与“真”这一范畴相联系的。孙犁小说创作继承了传统美学的审美心理 ,开拓了多样的审美空间 ;打破了传统小说“无巧不成书”的观念 ;强调作者个人的主体性。孙犁创作的自然观对当今作者严肃认真对待创作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创作过程的心态来论证中国古典诗词是“心的艺术”。作者将整个创作过程分为“前心”、“后心”和“整心”三种心态。认为“前心”是空怀平气,它是创作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对现实事物审美的一种心理观照;“后心”是“雅淡之情(性)”,它是创作过程的第二阶段,是对审美的观照体验;“整心”是“虚静明淡”是整个创作过程的集中和升华。它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心境,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