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浙江省台风灾害的成因因子与危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子康  刘为纶 《科技通报》1994,10(3):156-160
据1949~1992年的有关资料,从诱发因子、素质因子和扩大(孕灾环境)因子三个方面,对浙江省台风灾害(包括台风洪涝害、台风大风害和台风风暴潮害)的危害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利用浙江省2015年台风影响风雨资料、农业灾情资料、利用GIS获取的最新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及社会统计数据等,分析研究了县级农业损失评判指标和相应的台风影响强度评判指标,据此拟合出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农林牧渔业产值两种承灾体的台风灾损曲线。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对承灾体脆弱性进行快速定量分析的一次有益尝试,可为有关部门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但未来脆弱性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1949-2007年影响浙江热带气旋灾情分析及评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49-2007年间登陆或影响浙江省的热带气旋灾情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选取有完整记录的84例热带气旋概况及灾情资料,引入台风灾情指数G和灾害损失率S的概念对台风灾害等级进行客观定量划分,并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热带气旋路径、致灾因子(雨量、风力)、潮汛和灾情之间的关系,以期对台风灾前评估提供有价值的评估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减灾任务艰巨繁重受灾影响人口每年约两亿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受灾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自1949年以来,平均每年出现干旱7.5次,洪涝5.8次,登陆台风7次,沿海重大风暴潮等海洋灾害7次。此外,40多年来,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50余次。这些灾...  相似文献   

5.
TC灾情评估分析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分析0216号台风Sinlaku、9417号台风Fred、9909号热带风暴Wendy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3个“著名”热带气旋(TC)对温州造成的灾情评估指数和灾情指数,发现:Sinlaku的灾情指数大大低于同样在温州登陆、同样时逢天文大潮、强度、路径相似、灾情评估指数相近的台风Fred的灾情指数,甚至明显低于灾情评估指数定义为中灾的9909号热带风暴Wendy。说明气象预报的准确及时与科学的防御减灾措施可以非常有效地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文中提出了一些减灾对策,可供政府和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基于1953-2007年登陆或对浙江省有重大影响的台风历史案例数据,考虑影响台风灾害损失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台风致灾因子、承灾体暴露性影响因子与承灾体脆弱性影响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表示承灾体暴露性影响因素与承灾体脆弱性影响因素进行数据处理,提取主成分作为RBF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从而建立预测模型。在2006年和2007年影响浙江省的2个台风的实际预测中,主成分RBF预测能够减少台风灾害损失的误差。因此,该模型可用于实际台风灾害损失预测,有效地提高预测台风灾害损失值的可靠性,对于浙江省乃至全国防灾减灾工作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频发。据民政部网站消息,2016年,中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风雹和地质灾害为主,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近1.9亿人次受灾,1432人因灾死亡,274人失踪,给我国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灾难和损失。这些特别重大事故的发生,对我国灾害卫生应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在灾害卫生应急管理方面的快速发展。作为一名从事灾害  相似文献   

8.
隗斌贤  王春梅 《预测》1997,16(5):17-24
90年代浙江能源供求研究隗斌贤王春梅周小玫(嘉兴高等专科学校314001)(浙江省经济建设规划院)(浙江省计划经济委员会)190年代浙江省能源生产与供应1.1能源的生产量及其构成浙江省的陆域矿产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贫乏,主要矿产能源的资源量,煤炭保有...  相似文献   

9.
尤再进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0):1190-1196
中国是个海洋大国,拥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沿海人口居住密度大、重大基础设施分布稠密、海洋资源丰富。同时,中国海岸带经常遭遇重大自然灾害的袭击,造成直接的年均经济损失约为188亿元,年均人员死亡为256人(1989—2015年)。其中,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和台风巨浪是致灾主要因素。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海平面上升,中国海岸带灾情可能会持续加重,严重威胁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海岸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最新的中国海洋灾害数据(1989—2015年)和国外先进的海岸带防灾减灾技术,文章讨论了中国海岸带遭受主要海洋灾害的现状,定量地分析和评估了这些主要灾害对中国沿海经济和人员生命安全的影响,最后提出做好中国沿海防灾减灾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2003年夏季异常高温气候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浙江省夏季高温、副热带高压、台风、太阳黑子活动、回归温度等资料,利用距平、不同等级高温日数、与历史极值比较等手段及其方法,所得结果表明:浙江省2003年夏季高温明显偏高,全国偏高2-3℃的区域仅仅出现在浙江省中东部地区;高温强度异常偏强且分布有南强北弱的特点,而以浙江东部地区的高温较为突出;造成浙江2003年夏季高温的主要原因是出梅早、梅期短;控制浙江的副热带高压强大持续稳定;台风影响轻;太阳黑子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影响浙江粮食生产的气象灾害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子康 《科技通报》1992,8(6):340-341
利用浙江省1949~1990年的粮食产量和相应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影响该省粮食生产的气象灾害的特征.结果表明:气象灾年持续期的年际变化具有准周期性;气象重灾年在时间分布上具有连续性;粮食歉收年的气象灾害有“显灾”和“隐灾”之分,且不同时段各有主次.歉收或严重歉收年的气象灾害是多粮季和多种类的.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了解丽水台风灾害特征,利用气象灾害普查资料和历史台风资料,根据不同的台风路径,对1984-2007年间丽水的台风灾害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丽水致灾台风都是登陆台风,登陆前绝大多数穿过台湾中北部或者经过台湾北侧;这些台风集中在玉环至厦门之间登陆,同时这个区域内登陆的台风多数能致灾,灾害区域分布上呈现东南部重西北部轻;登陆玉环及以北的台风虽然致灾比例小,但如果有灾往往是全市性的严重灾害。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学引发灾难的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雯  徐飞 《科学学研究》2008,26(3):493-499
 20世纪现代化学引发的重大灾难有200多起,本文初步统计分析了灾难的种类、特性、发展规律及其成因。研究表明,现代化学引发灾难的次数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递增,呈现指数增长的规律,新的化学成果和相关灾难发生之间在时间上具有延迟性和一定的关联性。灾难的原因和案例分析表明,现代科技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应当重视并积极控制现代科技引发的各种灾难。  相似文献   

14.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及其科学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玉璧  张强  李耀辉  王莺  王劲松 《资源科学》2013,35(9):1884-1897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由于干旱灾害所引发的水资源匮乏、粮食危机、生态恶化(如荒漠化)等,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应急管理的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本文介绍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研究领域的主要科技进展。在系统总结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了干旱灾害风险分析,阐述了对干旱风险评估的科学认识,归纳了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的脆弱性、承灾体暴露度和防灾减灾能力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评估方法。从科学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角度,思考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及未来科学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5.
雷电灾害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雷电灾害对国民经济影响造成的损失及其基本特征.研究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广东省雷电灾害高发区,中心位置位于广州东北的从化和增城区,整个珠江三角洲为一个雷电发生高值区,同样的土地面积上雷电灾害发生的次数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倍以上,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占该地区自然灾害损失的6%左右,最高年份可达9.25%,该地区雷电灾造成的损失远高于全省1.46%的平均水平.雷电灾害已经成为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第四大灾害,每年因雷电灾害损失都在5 000×104元以上;雷电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因地域有较大差异,但与雷电灾害的发生概率、区域经济总量关系密切,每年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与雷电发生的次数、该地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系数分别在0.9和0.8以上,总相关程度达到了0.9665.  相似文献   

16.
冰冻圈灾害特征、影响及其学科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冰冻圈灾害包括陆地冰冻圈灾害、海洋冰冻圈灾害和大气冰冻圈灾害,冰冻圈灾害分布广泛,对社会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巨大。气候变暖导致冰冻圈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越来越高,使冰冻圈及其影响地区消除贫困、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早期,冰冻圈灾害学主要以单灾种的致灾事件、灾害影响和防治研究为主,且多集中于雪崩、冰湖溃决和冰川泥石流灾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冰冻圈灾害学研究范畴扩大,冻土灾害、海冰灾害、冰凌灾害等得到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近10年,伴随冰冻圈科学体系的建立、完善,冰冻圈灾害学学科体系正在孕育发展,且在冰冻圈灾害风险、影响与适应方面进展显著。基于已有研究,文章详细阐述了冰冻圈灾害学学科内涵,评述了冰冻圈灾害时空特征及其综合影响,进而提出了未来冰冻圈灾害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解世雄 《科学学研究》2007,25(4):615-618
通过对科学史、科学知识构建和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指出科学文化具有探索性、实验性、模型化、数学化、系统性、应用性、竞争性、国际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无套利利率模型的台风巨灾债券定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  刘鹃 《预测》2010,29(1):49-53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应该充分发挥保险业分散巨灾风险和补偿经济损失的作用。巨灾债券作为国外保险发达市场的一项金融创新产品,成功地提高了保险公司对巨灾风险的承保能力。本文利用非寿险精算技术,对我国1990年来损失在1亿元以上的台风损失以及次数分布进行拟舍,确定我国每年台风发生的总损失服从复合泊松-伽玛分布的聚合损失分布模型。随后结合无套利BDT利率期限结构模型以及转移概率参数,来匹配未来利率的变化过程,建立了我国巨灾债券短期利率离散形式的动态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我国到期保证偿还型台风巨灾债券设计的定价研究。  相似文献   

19.
减轻灾害带给人们的心理创伤,实现灾后心理康复是灾害心理学的使命。研究者们通过大规模流行病调查,确证了灾后心理创伤发生的广泛性。近10年来,在灾后心理创伤的诊断模型、脑与认知功能缺陷、神经生物学变化以及干预方法和效果等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我国是灾害多发国家,灾害与心理创伤的研究将会有力提升全民预防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因此,应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中部署灾害与心理创伤研究,通过凝练创伤应激反应的基础科学问题,推进灾害心理学学科建设,培养心理援助专业人才,以应对我国灾难发生后巨大的心理援助需求,也为制定灾害心理援助和灾后心理重建政策提供科学支撑,并带动我国社会生活中系列心理疾患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暖是人类社会需要共同应对的挑战。但气候灾害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现有研究结论不完全一致。本文搜集了77篇研究文献、1833个参数估计值,根据数据来源、灾害类型、灾害变量、恢复力因素、估计方法和发表特征等六方面的数据,采用Meta回归方法,分析了研究结果差异性的偏倚来源,总结了气候灾害影响经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结果表明:(1)气候灾害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显著影响,但直接经济损失研究存在显著的发表偏倚;(2)灾害的时间跨度及所在区域的发展水平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较大,总体而言,气候灾害对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的影响更明显;(3)GDP、教育、投资、开放性、人口密度、制度水平及灾害援助等恢复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研究结果,但在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研究中的作用存在差异。最后提出,未来可研究各种恢复力因素的作用机制和具体影响,本文为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是已有研究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