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考成绩公布后,多数考生在焦急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有部分考生却在思考着复读的问题,其中有的还是高分考生。可他们在考虑复读时也存在着许多的担心和疑虑。复读到底值不值得?哪些情况适合复读?选择复读应注意哪些问题?笔者想就这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供准备复读的同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明确表态,从2008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复读班问题再次“热”起来。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复读现象便一直相伴随。长期以来,复读作为高中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并未引起人们多大的关注。近年来,尤其是在高校扩招之后,复读生人数快速增长,而且“高分复读”现象也变得较为突出,复读现象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媒体不时刊载有关复读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复读现象中存在两张支持网,一是“复读决策支持网”,另一个是“复读过程支持网”,二者具有鲜明的区别,前者为“单一问题——多方支持”的,针对要不要复读的问题,获得了来自文化价值观、社会教育政策、家庭及朋辈群体的支持要素;后者为“多重问题——单方支持”的结构,应对复读过程中出现的生理、心理、人际、学业问题具有严重的“自我支持”倾向。  相似文献   

4.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在改革开放、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围绕高考复读形成了复读生占用国家教育资源、挤占应届生升学指标,复读市场恶性竞争等问题。1999年扩招后,研究者从教育体制、教育思想、就业形势、传统观念等角度对复读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和阐述。2007年8月4日,周济部长提出“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的政策,研究者对新政策及复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大量的分析、预测和评论。随着新政策的实施,将会出现更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1、选择机构须"四看一听"第一,是否有正规的办学资质。目前北京有复读机构上百家,初具规模的也有20多家左右。现有的北京复读可分三类,一类是名校冠名的复读班,如以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冠名的复读班;第二类是社会力量办班,如学大、巨人、新干线等;第三类是依托教育机构创办的复读班,如海淀区教育考试培训中心复读班等。  相似文献   

6.
李卫龙 《江西教育》2012,(31):16-18
"如果你爱她就送她去复读,她也许可以走进梦想中的清华、北大;如果你恨她就送她去复读,她可能比上一次摔得还要惨。"这是一名高考高分复读女生写在日记中的一段话。高考复读班原本应该是为高考落榜生举办的,但多年来,很多已上本科分数线的考生,尤其是一些上了重点分数线的高分考生也加入了复读大军。通过复读以圆自己的名牌大学梦或名牌专业梦,原本无可厚非,因为选择接受何种  相似文献   

7.
高考复读是我国由来已久的现象。近几年,这一现象向着"高分复读"演化并呈逐年升温的趋势,其根源在于高考政策偏差、社会人才观念狭隘、学校利益拉动和考生博弈心理驱使四个方面,为促成"高分复读"向常态回归,应加快我国招生和考试政策改革,提高对高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监管,矫正社会人才观念、考生的职业观以及高中生的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明确表态,从2008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复读班问题再次"热"起来。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复读现象便一直相伴随。长期以来,复读作为高中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并未引起人们多大的关注。近年来,尤其是在高校扩招之后,复读生人数快速增  相似文献   

9.
储朝晖 《教育》2009,(6):31-31
火爆背后的根源 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后,有两个复读的高峰。1985年以前复读的比例较大,那时候高考是改变命运的惟一途径,大学录取方式比较单一,导致连续复读8年的“朱八届(猪八戒)”大有人在;1986年到1999年出现了“委培生”,考生还可以通过缴纳一定费用上大学,使得复读现象因此减少。在这两个阶段的“复读”,动机主要是想解决能不能上大学的问题;第三阶段是1999年至今,  相似文献   

10.
要刊速览     
《教育》2006,(15)
高考分数刚刚公布,高考复读又成一大热门。虽然一些教育部门表示不提倡学生盲目复读,但“复读大军”仍然不断壮大。有关人士预测,今年北京复读人数将增至2万人左右,高分复读的考生也会相应增加。步入复读之门者以落榜生居多,但近年来增加了一定比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去复读,他可以走进梦想中的清华、北大。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复读,复读失败会在他的伤口上再刺一刀。”这是一位复读生写在日记上的话。这一切,无非论证了一个问题:复读  相似文献   

12.
教育瞭望     
《教育》2006,(8):6-6
“复读产业”崛起之忧 高考分数刚刚公布,高考复读又成一大热门。虽然一些教育部门表示不提倡学生盲目复读,但“复读大军”仍然不断壮大。有关人士预测,今年北京复读人数将增至2万人左右,高分复读的考生也会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复读生大量涌现,复读生已成为重要的高考人群,全国高考复读人数已约占当年考生人数15%的比例。复读现象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研究旨在剖析当前愈演愈烈的复读现象,探究复读生群体数量不断上升的深层原因,查找复读生群体所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复读培训机构举办策略和复读行为的“生存空间”,为教育行政领导部门提供适宜的改革思路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14.
高校新生“退学复读”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新生不适应的一个表现是一小部分学生因高考失利而要退学复读,这给学生本人,也给高校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分析新生产生"退学复读"心理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合理解决新生"退学复读"现象,使有"退学复读"心理的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建立起新的奋斗目标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华章》2007,(10)
一边是指望靠"一次考试"实现人生理想的考生和家长,一边是在丰厚的收益面前欲罢不能的各类复读机构。这就是近几年的高考复读市场急剧膨胀,繁盛得甚至让人难以接受。8月初,教育部部长周济关于公办高中禁办复读班的讲话,被嗅觉敏锐的媒体迅速传播后,引起复读市场一片震动,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高考复读群体已处于一种异态.这种异态现象涉及高考制度的改革、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以及二者的关系问题;涉及社会人才消费观和考生职业观、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及二者的关系问题:也涉及公民受教育权利的保护、公立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二者的关系等教育领域的重大问题和基本关系.妥善解决高考复读这一问题,需要综合治理,采取渐进和减量式的解决方式,使高考复读群体的数量和质量回归常态.  相似文献   

17.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它往往是通过反复读题完成的。读题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分析、理解、判断、归纳的思维过程。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一些方法,逐步培养他们做到“三读”和“十转化”。“三读”是指初读、精读和复读。初读,就是了解性读题,主要弄清题中的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精读,就是理解性读题,关键在于弄清条件、问题的关系及实际意义。具体地说,就是做“十转化”的工作。复读,即检查性读题,即在列式、解答后再复读验证,看看是否符合题意。“十转化”是按照题目的结构特点,解题思路或必要条件,把题意作适当的“动态”处理后再读  相似文献   

18.
对高考复读人群,有一种说法很普遍,那就是"高四",也有的称之为"高中本科". 权威数据显示,在中国,选择复读的学生在增加.近年来,非北大、清华不上的高考落榜生和上线考生复读的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9.
刘福才 《中国教师》2014,(1):36-41,46
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复读现象就随之而生。伴随我国高等学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普通高中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高中教育在其规模迅速扩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公办普通高中不规范办学的行为。为此,2002年,教育部专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其中针对公办普通高中复读的现象,教育部明确提出:“从2002年秋季开学起,各地公办高中不得占用学校正常的教育资源举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也不得招收高中毕业生插班复读。”2007年8月,在“落实中职国家资助政策及2007年招生任务中部片区座谈会”上,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明年(2008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以下简称“禁办政策”)。然而,时至今日,全国各地公办普通高中依旧以不同形式举办复读班,新一轮“禁办政策”的出台并未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是什么力量在阻碍着“禁办政策”得以贯彻实施?该政策执行受阻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使“禁办政策”本身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复读”一词,本是指高中毕业生因未能升学,而重新回到学校重读学过的课程。然而近年来,复读生越来越多的现象却悄悄改变了“复读”一词的含义。在复读生的行列里有相当部分的孩子并非榜上无名,而是自愿选择读“高四”,其中一些还是高分考生,以致“弃学复读”在某些地区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是要上名校还是要上热门专业?是上大学还是选择复读?这已经成了考生在六月考试之后面临着的两大战略性选择。而许多家长也在为孩子复读与否大伤脑筋。已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复读对孩子来讲,并非一“复”就灵。其中,有许多成功者,但更多的则是不如人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