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威尔逊 《新体育》2012,(6):17-17
如今的科学手段,不足以认定一名涉嫌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必须被终身禁赛,因为它不能100%的肯定这名药检失败的运动员服用了违禁药。我们总是简单的认定,“药检呈阳性”就意味着运动员故意欺骗,于是,他必须“后果自负,人头落地”;反过来说,药检呈阴性并不代表运动员就没用兴奋剂。我希望人们认识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兴奋剂与禁用物质、手段对于“兴奋剂”一词的使用一直就存在着误区,这从国际奥委会1999年1月31日公布的《国际奥委会医学章程·禁用物质类与禁用手段》中便可略知一二。章程中规定“兴奋剂”分为三大类:禁用物质、禁用手段和限用物质。禁用物质包括:1.刺激剂。这是人们平常理解中的兴奋剂,即在比赛中可以短时间提高运动员的力量和耐力;2.麻醉剂。包括吗啡、杜冷丁等;3.蛋白同化制剂(合成类固醇及β激动剂)。这也是人们平常理  相似文献   

3.
当今男子网坛存在大量禁药案例,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然而在ATP有意无意的“保护”之下,近年虽然被查出的涉嫌服用违禁药物的球员越来越多,但受到相应惩罚的却越来越少,为了揭开事实真相,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在7月中旬抛出了一份对近两年男子网坛禁药事件的调查报告。由于权力范围所限,这份长达21页的报告只能算是打开了网坛“禁药魔盒”的一条细缝,然而其中所提出的众多疑点已经足够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4.
郑斌 《新体育》2009,(2):77-77
5、国际奥委会或者国际体育组织对于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追溯有多少年?假如运动员几年后才被发现服用了禁药,而该禁药当年并不在被禁名单内,这种情况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5.
理智与情感     
《新体育》2014,(12):108-108
李宗伟事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亚运会上的张文秀,尽管两人被检出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但相同的是,他俩在逻辑上都没有服用禁药的动机。但同情归同情,在反兴奋剂“严格责任”的原则之下,不问因,只认果,纵有确实的证据表明误服,也得接受那个“果”带来的惩戒。  相似文献   

6.
检测和阻止——当2015年UFC首次与美国反兴奋剂机构(USADA)合作并推出反兴奋剂政策时,这两个关键词就是该计划的两个核心目标。药检政策这个计划对两种人产生影响:一种是寄希望于通过服用显著提升运动能力的药物来"作弊"的人,这个政策的出台很容易将这些人的作弊想法扼杀在摇篮中;第二种是对禁药深恶痛绝的人,这个政策中的相关条款可以帮助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和生活中完全避免那些违禁物质。因为一旦被查出服用禁药,运动员不但会面临两年(或者以上)的禁赛,还会永远被戴上"骗子"的标签,声誉受损。  相似文献   

7.
通过使用兴奋剂定义、使用兴奋剂的历史、雅典奥运会兴奋剂检测的现状、运动员奥运会难以摆脱兴奋剂以及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对反禁药运动可能会失败的分析,给从事竞技运动的教练员、运动员和禁止兴奋剂组织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8.
何须半遮面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世界短跑名将加拿大的本·约翰逊服用违禁药物的丑闻人们一定还记忆犹新吧。当时这一丑闻震惊了世界,而且由此使一批靠“兴奋剂”夺牌的选手接连“曝光”。时过一年这件丑闻的余波仍没有平息。兴奋剂这一国际性的话题,不仅引起体育界人士的普通关注,也使广大的中国人开了眼,知道了本应在“公正”的宗旨下进仁的体育竞赛,有时竟也存在着见不得人的丑恶现象。在我国体育界是否也存在兴奋剂问题?回答是肯定的。1988年冬奥会上,我国速滑名将王秀丽、叶乔波便因被查出服用了违禁药物,而提前从加拿大卡尔加里启程回国。当然,她们俩并不是我国体育界  相似文献   

9.
武汉体育学院副研究员贝恩渤表示,当前反兴奋剂工作主要有三大困惑。1.目前在和一般药物如何界定方面非常令人困惑。比如,很多药物也是出于非治疗目的,也是非正常剂量摄入体内,为什么不属于服用兴奋剂?而误服那些出于治疗目的但含有某些兴奋剂成分的药物,且这种成分对当事者参加的比赛并无实质性帮助,按理不应作兴奋剂违禁处理。对1998年环法自行车赛发现大规模服用兴奋剂事件后,萨马兰奇曾说:“应该大量缩减违禁药物的名单,那些不损害运动员身体的药物不能算作禁药。”2.兴奋剂检测技术如何与现代高科技药物发展同步是第二大困。在兴奋剂检…  相似文献   

10.
在雅典奥运会开幕当天,希腊田径明星肯特里斯和萨努上演了一出“逃逸”飞行药检的闹剧。逃避药检与服用禁药同罪,这是竞技体育的铁律。而希腊田协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网开一面,于今年3月18日宣布免除对肯、萨两人的全部指控,这下惹恼了国际奥委会、国际田联和世界反兴奋剂机构。  相似文献   

11.
兴奋剂漫活     
关于兴奋剂,国家体委一贯实行“三严”方针,即:严令禁止,严格检查,严肃处理.今年,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又提出了“三不”原则,即:即使查不出也不用,别人用我们也不用,宁可不得金牌也不用.这里所谓的“兴奋剂”,属于“禁药”,纯粹是为了刺激、提高运动成绩,是国际奥委会和广大群众所反对的.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规定的禁用药物有6大类:1“麻醉剂”,作用是麻醉肌肉,降低痛感,提高心理亢奋;2“兴奋剂”,能使运动员消除疲劳,增强体力和兴奋,提高速度;3.是“利尿剂”,可以稀释尿液.掩盖尿中的药剂量,减轻体重;4.“镇静剂”,用于提高镇静感,稳定情绪,用于射击、射箭运动员;5.“合成类固醇”,是雄性激素衍生物,能刺激肌肉增长,增强耐力;6“合成类荷尔蒙”,使用它体能耐力明显增强.上述6类禁药中,“兴奋剂”常人最熟悉,“合成类固醇”危害最大,“合成类荷尔蒙”最难被测检.这种升级换代的禁药大体称为“红血球生成素”,是一种较为耐热的蛋白质,可以刺激红血球的产生.早在1968年第19届奥运在墨西哥  相似文献   

12.
2003年,足坛一大丑事就是“禁药”屡禁不止,英超联赛的头牌后卫费迪南德也栽倒了,或许他未必有“吃药”之行为,但逃避药检已足以成为欧足联、国际足联的“事柄”,费迪南德在劫难逃。与此同时,贝隆、戴维斯以及小卡扎菲也陷入“禁药”漩涡,2003年,足坛反兴奋剂走向高潮。  相似文献   

13.
兴奋剂事件呼唤体育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首位在一届奥运会上夺得五枚奖牌的美国女选手,“飞人”琼斯承认了自己从1999年起服用禁药,直到2002年才停止的做法。如今,她不仅面临被剥夺5枚悉尼奥运会奖牌的厄运,还将面临长期禁赛甚至是牢狱之灾。琼斯事件虽是一个个案,但也表明伴随着社会和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而出现的兴奋剂问题其实也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体育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八十年代,随着本·约翰逊使用兴奋剂成为汉城奥运会的爆炸性新闻,“兴奋剂”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人们由此产生了对竞技体育发展前景的困惑、怀疑……本文作者立足九十年代,对“兴奋剂”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当兴奋剂以国家利益的需要出现在竞技舞台时,兴奋剂的生命力即开始旺盛起来。当兴奋剂同时以国家、集体、个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职业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兴奋剂涉足竞技舞台就成了九十年代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年都要对在比赛中表现出奥林匹克精神的运动员授予“公正比赛”传统奖。“公正比赛”概念同服用兴奋剂是不相容的。在西方业余体育运动中兴奋剂问题日趋严重.体育和医学的进步反而加深其泛滥。在西方,运动员和教炼员都乞灵于每种新澈素,从不考虑使用后果。他们每个人都知道所有禁药的特性,并能流畅地说出既能获取胜利又可逃避惩罚的各种最有效的方法。科隆的霍里曼教授近三年对七千名西德运动员进行兴奋剂分析。调查结果令人瞠目结舌。被检查的人定时服用兴奋剂的超过70%。西方兴奋剂的流行引起进步体育活动家和学者的不安,因为越来越明显的是,记入主要  相似文献   

16.
假若本·约翰逊是个女人,那么他至今仍可以金牌在握。本·约翰逊事件之后,加拿大司法部门在多伦多就体育比赛中使用兴奋剂进行调查,调查发现类似“尿检”这样的检测手段,无法解释那些女运动员是怎样戏剧性地被“豁免”了。事实上,多年来许多女运动员使用类固醇等违禁药物,但是比起男运动员她们要有效得多地混过了尿检关。成功的秘诀在于她们有一个可以藏放“干净”尿液的“地方”,而这一“地方”男人没有。简言之,比赛前一些女运动员把装有“干净”尿液的小胶囊放入阴道,就像塞入一个棉塞。尽管比赛的尿检非常严格,但按照程序她们仍可在单独排尿时将胶囊取出,于是,安然无恙,金牌照拿。曾有人试图根除这种服用兴奋剂骗取金牌  相似文献   

17.
女人是怎样变成男人的安德烈·克力格居住在马格德堡,那是德国西部的一座小城市。他是一个看上去很精神的男士,宽阔的肩膀,匀称的腰身,下巴上微微蓄起的山羊胡总是随着和善地微笑,轻轻地前后摇曳。安德烈没有固定的工作。目前,他在当地的一家军事迷用品店上班。初识他的人,绝对不会将他与前欧洲女子铅球冠军的名号联系在一起①。孰不知,这位表情恬静、举止文雅的男士竟会是1986年欧洲田径锦标赛上威镇四海的东德女子铅球运动员海迪·克力格。“她”咄咄逼人的气势甚至叫男运动员都深感畏惧。1997年,海迪在长期服用禁药后,由于男性特征过于明…  相似文献   

18.
网坛动态     
轮椅选手药检阳性 美国网球轮椅选手迈尔斯·汤普森目前被美国轮椅网球公开赛组委会检测出了可卡因类的兴奋剂物质,因而被国际网联处以3个月的禁赛处罚。汤普森是在圣迭哥公开赛上被查出服用了禁药。除了禁赛处罚外,汤普森还要被罚没排名分并被处以100美元的罚款。(知更鸟)  相似文献   

19.
2015年《世界反兴奋剂条例》规定了有“篡改或企图篡改兴奋剂管制过程中的任何环节”(简称“篡改”)违规的相关规定(简称“篡改”规定)。“篡改”规定本身具有规制范围广泛、认定标准不明确、违规处罚裁量范围小、补充性等特点,使得该规定在反兴奋剂实践中的适用存在问题。2015年国际体育仲裁院审理的瑞塔·吉普图案和卡尔·穆里案较为典型地反映出了“篡改”规定的适用问题,同时也为“篡改”条款以及《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其他相关规定的完善提供了思路。本研究认为,今后《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的修订中可以进一步明确“篡改”违规的主客观要件,同时通过增加加重情节规定、加强反兴奋剂调查阶段运动员辩护权保护等方法,促进反兴奋剂规则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际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伴随而来的是使各国体育界为之震惊与烦恼的严重问题——兴奋剂。此类丑闻不时见诸报端。曾于1989年11月世界杯速滑赛上夺得过好名次的朝鲜女子速滑选手芬松,最近因服用兴奋剂案发,而被国际冰雪联合会处以停赛15个月的惩罚。这件事便为一例。运动员服用药物以获取好名次的最大丑闻莫过于加拿大著名短跑运动员本·约翰逊,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由于服用类固醇,他的100米冠军资格及所创的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