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玉  乔武涛 《新闻前哨》2013,(10):84-86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从6月11日起,央视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推出了“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特别报道。在“神十”接下来15天的飞行里.通过媒体的报道观众了解到它出色完成了飞行任务并安全返回。从“神一”到“神十”,中国在不断刷新太空探索的新高度。而每一次媒体的报道.也体现出我国新闻报道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张雷 《军事记者》2001,(3):42-42
公元2001年1月10日凌晨,中国载人航天第一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飞船发射场迎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史上的第二次发射:“神舟二号”飞船发射太空。  相似文献   

3.
太空之吻     
11月1日5时58分07秒,中国“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13分53秒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神舟八号”飞船发射任务圆满成功!至此,  相似文献   

4.
当加加林飞上太空时,中国的第一枚火箭试射成功:当美国人登上月球时后9个月,中国成功发射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今天.“神六”使中国在世界航天“第二集团”中坚定地站在前列。  相似文献   

5.
陈启立 《军事记者》2008,(12):42-43
到今年9月对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工程开放性报道为止,我国航天器(卫星、飞船)发射报道已走过近40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中,中国人追寻梦的步伐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当我们为“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欢呼的时候,当我们为中国航天员遨游太空而惊叹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回顾我国载人航天所走过的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1970年4月24日,奏着《东方红》乐曲的 “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已巡行于太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的太空时代始于1970年4月24日那个漆黑的夜晚。 在酒泉东北大约300公里的戈壁深处,一枚长征一号火箭从发射架腾空而起,火箭顶端携带着一颗173公斤重的铝合金球体,那就是著名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虽然比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晚了13年,但它的质量超过了前四个国家(苏、美、法、日)第一颗卫星质量的总和。更重要的是,它把中国正式带入到世界“太空俱乐部”。 此后,在短短的30多年间,中国成功发射了返回式卫星、实现了载人飞行。现在,中国又把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深空——月球。[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自1999年11月至今,我国“神舟”飞船三年四次翱翔太空,充分展示了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喜人势头。“神舟”飞天,举国欢腾,举世瞩目。围绕“神舟”飞船历次发射,国内外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国内媒体争先恐后,相继展开新闻报道战役。本文作者作为解放军报记者,在现场目击了“神舟”飞船3次发射的壮观瞬间,采写了大量亲历式报道。本文记叙了作者在采写“神舟”飞船发射报道过程中的难忘经历,其中对采访如何事先精心策划,报道时如何将规定内容做好做足,将自选内容突出特色等体会,都讲得具体、实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卫星技术是火箭和电信两门科学的复杂综合体。1945年,美国工程师、科幻作家亚瑟·C·克拉克(Arthur C.Clarke)就曾提出过发射通讯卫星的设想,并且描绘了通讯卫星的大致轮廓。从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到1982年为止,已有2000余颗绕地球轨道或太阳系其他轨道高运行的卫星发射升空。通讯卫星是为通讯传播服务的宇宙轨道飞行系统。第一颗实验性通讯卫星“回声Ⅰ号”(EchoI)是于1960年由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发射的。而在此之前,科学家们曾为无线电信号的大范围传播作过不少研究。  相似文献   

10.
范炬炜 《军事记者》2002,(5):10-10,9
2002年4月1 日,“神舟”三号飞船顺利返回地面。作为《解放军报》的一名记者,我再次在现场目击了我国太空试验飞船的发射过程,又激动了一回。想起我有幸3次参加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三号飞船发射的报道,还真留下一些有趣的记忆。  相似文献   

11.
从1999年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发射升空,成功进行我同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到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完成航天员太空行走任务凯旋,历时9年.  相似文献   

12.
今年1月5号,我国"神舟"四号飞船成功着陆,对于这一举世瞩目的事件,我们的记者有幸采写到许多有价值的幕后新闻。在本期"记者亲历"中,我们集中选发了3篇文章,《"神舟"飞天记》是专讲发射的,而《茫茫雪野追神舟》是专讲回收经过的,在《"神舟"飞船发射报道背后的新闻》中,记者披露了"神舟"4次发射过程中的鲜为人知的新闻。  相似文献   

13.
1957年——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1958年——美国第一颗卫星“探索者”1号发射成功;1960年——一枚R-16火箭在位于苏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爆炸,造成91人死亡;1961年4月12日——俄罗斯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进入太空第一人;1961年5月5日——美国首次成功进行亚轨道飞行,宇航员是艾伦·谢泼德;1961年5月25日——约翰·F·肯尼迪总统宣布在十年内将人类送上月球的目标;1962年——美国首次成功进行轨道飞行,宇航员是约翰·格伦;1967年1月——在卡纳维拉尔角进行模拟发射时,“阿波罗”1号飞船…  相似文献   

14.
李强 《新闻采编》2009,(4):44-45
“第一说话态度要和好,尊重群众不要耍骄傲;第二买卖价钱要公平……”红色经典歌曲仨大纪律八项注意》人们耳熟能详,妇孺皆知。随着航天员翟志刚在茫茫太空漫步,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平安返回,广大读者和观众对卫星发射产生浓厚兴趣,孩子上大学“航天、火箭”也成了热门专业。  相似文献   

15.
10月16日至10月17日,《解放军报》不惜版面,在连续两天的时间里,“首次载人航天”特刊就用了整整10个版面(16日7个版,17日3个版),集中宣传“神舟”五号飞船载人飞入太空的前前后后,气氛热烈,规模宏大。浓墨重彩的特刊,生动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展现了航天员的过硬素质和美好形象,也展现了中国人为祖国日益强盛所感到的骄傲。其鲜明的特刊特色深深吸引了读者。题材重大,主题集中。中国首次载人飞船航天飞行,不论是对中国人,还是对全世界,都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不仅仅是中国航天技术的一次跨越,更是一个…  相似文献   

16.
公元 2001年 1月 10日凌晨,中国载人航天第一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飞船发射场迎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史上的第二次发射:“神舟二号”飞船发射太空。   此次发射的“神舟二号”尽管没有载人,但飞船的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的技术状态基本一致,是载人飞船应用系统第一次全系统执行在轨飞行试验任务,并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发射时,“长征二号 F”喷出强烈火焰,向上攀升,我不停地按动快门。火光映红了整个夜空,箭体吐着火舌,穿云破雾,直上云霄。我追着火光拍摄,直至火光消失在茫茫天际。这时,时针指向北京时间 1月 10…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30,中国“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谱写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今年也是莱特兄弟研制的第一架动力飞行器“飞行这一号”试飞成功一百年。“航天热”持续升温,有以“科学性、趣味性、权威性”为特色的《放飞神舟——中国首次载人航天记事》和《中国神舟》,有以“内部报告”吸引读者眼球的《飞天梦圆——来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内部报告》,还有以作者知名度打造品牌的《中国航天员飞天纪实》,突出“首次”、“独家”卖点的《中国飞天记》等有  相似文献   

18.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新闻中心,是新闻媒体角逐的“战场”。从1999年那个深秋开始.这里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历次发射升空的任务。如今,在这个“战场”上.我们总会不经意间听到纸媒同行的小声嘀咕:“新闻直播如此透明.我们还能干啥?”  相似文献   

19.
去年10月12日到17日,我国航天科学研究和探索领域再传振奋人心的喜讯,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驾驶神舟六号飞船,经过110多个小时、700余万公里的飞行,圆满完成了任务。这是继两年前“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后的又一壮举。“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全体中华儿女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荣耀。”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再一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若文  胡春晖 《今传媒》2004,(Z1):23-24
传媒的影响力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其中传播的内容方面存在问题即新闻报道存在缺陷,就会影响传播的效果,削弱传媒的影响力。 一、重大报道明显失误的个案解析   (一)“神舟”五号的报道在主题把握上发生偏斜  笔者认为,有关“神舟”五号飞船飞行成功的报道,其本质意义在于,它展示了我国航天科技成就,张扬了航天科技人员奋力攻关与通力协作的职业精神。揭示出新闻事件这一本质意义,才算正确把握了“神舟”五号飞行成功新闻报道的主题。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等权威性传媒就“神舟”五号飞行的成功,推出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