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基于复杂网络的新闻传播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国飚 《新闻界》2009,(2):35-36,91
本文引入物理学中的复杂网络概念,对不良信息网络传播行为进行了研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了新闻传播控制的策略,对制定具体的网络新闻传播政策和规则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网络、引文网络和链接网络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图书情报学领域对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研究时,我们经常会遇到社会网络、引文网络和链接网络.它们有明显的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了解这三类网络的异同对于进行超链接网络分析、网络引文分析、链接分析等是很必要的.因此,我们从网络本身的结构特点及对三类网络进行测度的指标两个角度对社会网络、引文网络和链接网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王爱斌 《大观周刊》2012,(45):218-218
本文对分析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的管理要求,针对网络管理层次多、设备种类多、网络结构复杂的特点,从技术的角度提出了建设电力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门学科的网络信息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信息传播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对网络信息传播作为一门学科认识还很模糊。文章从学科的角度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社会网络对企业竞争情报团队学习能力影响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社会网络角度出发研究社会关系网络结构对企业竞争情报团队学习能力的影响机制.以一个大型物流公司作为个案进行探索性分析,对其三部门中的关键竞争情报活动(KIT)团队的社会网络结构特征(密度、中心度、直径)与竞争情报团队学习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对相关数据进行单因素统计检验,结果证实网络直径、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对竞争情报团队的学习能力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协作保存网络指的是利用网络及相关工具软件为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人们提供协同服务以进行保存工作和存档信息共享。文章从技术的角度,通过几个典型的web archive协作保存网络案例,对如何构建协作保存网络来共享保存系统和资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分析。该文为2009年第七期“网络信息资源保存”专题文章之一。  相似文献   

7.
王新才  丁家友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1):119-125,132
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HistCite构造国外政府信息资源研究的主题、研究趋势与热点等网络,并借鉴网络科学理论及Gephi工具,对国外政府信息资源研究网络的小世界、无标度等特点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期望有助于相关领域研究者从复杂网络的视角,探索和把握政府信息资源领域的研究脉络,并探讨一种从主题、作者、引文关系等多角度和层面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快速定位某研究领域核心知识网络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与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网络舆情的管控机制、网络舆情的外部性、网络舆情的技术与系统构建等四个角度对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并对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和研究机构的发展现状予以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知识网络研究(Ⅰ)——知识网络概念演进之探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赵蓉英  邱均平 《情报学报》2007,6(2):198-209
本文首次对知识网络概念的演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索性研究。首先,从科学学说的角度探讨了在知识网络概念演进过程中早期提出的知识网络形态及其相关学说,从普赖斯的“科学论文的网络”到布鲁克斯的“认识地图”以及“知识地图”、“知识基因”再到“知识网络”的出现,分析了在知识网络概念演进中从不同研究视角和研究背景下产生的各种概念,并从科学学说的高度归纳为“地图说”、“基因说”、“网络说”和“知识载体形态说”四种学说。然后,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揭示出知识网络概念演进的哲学规律:①知识网络概念的产生与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②人类对知识网络认识的探索是始于网络并终于网络、由表(文献网络)及里(知识本体的网络空间结构)的螺旋上升的认识发展过程;③知识网络的出现是人类对知识文明保藏和传播方式从平面向立体化、空间化、虚拟化方式延伸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Web2.0为用户提供了各种互动平台,使得用户形成社会化的群体聚合效应。本文从用户的群体性理论出发,研究网络用户群体行为,对Web2.0环境下的网络用户群体进行分类,研究了网络群体的特征,探讨了Web2.0环境下用户群体化表现,对其生命周期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群体动力学角度构建了Web2.0环境下网络用户的群体动力模型,有利于从宏观角度认识网络群体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择复杂网络研究的科研合作网络和引文网络为切入点,探讨了它们与情报学三大经典定律的区别与联系,并从情报学的视角分析了复杂网络的性能指标有哪些情报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迎鲜 《大观周刊》2012,(31):163-163
分析了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的管理要求,针对网络管理层次多、设备种类多、网络结构复杂的特点,从技术的角度提出了建设电力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情的形成是一个多元、复杂的动态系统,突发公共事件是网络舆情形成的重要触点.本文通过对2007-2011年5年内的1420起影响较大的网络事件进行研究,从舆情的五要素及舆情的过程的角度提出了影响舆情演变的关键因素.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要素分析与过程分析相结合,描述了影响网络舆情演变的内在机制,以期能够更准确地了解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更好地应对舆情.  相似文献   

14.
知识网络研究(Ⅱ)——知识网络的概念、内涵和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赵蓉英 《情报学报》2007,26(3):470-476
文章首先基于Elsevier、ProQuest、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四个国内外著名的数据库对国内外知识网络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调研和分析;然后,通过对处于不同时空、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提出的“知识网络”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作者不仅从情报学定量化观点和知识组织的角度提出并论述了知识网络的情报学概念,而且还分别从知识网络的功能和知识网络的结构特征的角度进一步对知识网络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最后,深入分析和探讨了知识网络的内涵,并提出了广义知识网络和狭义知识网络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彭兰 《中国广播》2013,(5):30-33
本文从网络产品的文化意义、网络文化对网络经营的影响、网络文化在文化产业中的位置等商业的角度对网络文化的各个层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五年来网络计量学研究的文献数量与内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近五年国内外关于网络计量学研究文献的统计,从文献数量、期刊分布、作者发文量、研究机构、区域分布、文献主题分布以及文献类型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网络计量学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资源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纯 《河北科技图苑》2001,14(4):57-58,73
网络信息资源异常丰富,与传统的信息资源有着显著的差异,呈现出新的特点。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资源管理面临着复杂与多样的局面,解决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需要从技术、经济和人文三个层面开展多学科、多视点的综合性研究,并论述了图书馆如何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8.
科研领域知识的网络表示模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研究中的科研领域拥有大量有价值的知识,如何将这些知识显性的表示出来,并在实际中有效的应用,是目前研究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本研究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首先依据科研领域知识的特点,构建了科研领域知识的网络表示模型,然后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该模型进行分析,获得了模型的特性.再根据这些特点对网络进行了聚类降维,聚类降低了网络的表示维度和复杂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更简单的知识树状结构模型.建构的网络模型能很好表示科研领域知识,而且在降维的基础上得到的树状结构模型具有更好的效果,并能方便地接入到计算机系统中.最后给出一个实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9.
将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引入到科研合作网络的研究中,为分析和评价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新途径.文章以合作网络为背景,微观深入地研究了科研合作网络中个体成员的网络生命特性,从全局网络和局部社团演化的角度定量分析个体网络生命过程对网络发展的影响.文章以大量的科技文献数据为实验数据集,以网络演化为线索跟踪个体成员的生命过程,同时考虑网络演化中的普通成员和核心成员对社团演化的不同影响,定量分析演化特性和个体网络生命过程.数据分析证实了科研团队要持续不断地发展,既要不断吸纳新成员为科研团队注入新活力,同时又要有相对稳定的中坚力量维持着团队的科研方向.更进一步地,文章的研究方法可以扩展到对其他社会组织分析,追踪分析相关组织的发展趋势及关键人物对组织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闫红丽 《大观周刊》2012,(41):242-242,211
网络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种主要方式,这种交往方式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建构产生了影响。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对大学生网络交往现状进行探究,研究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圈基本与现实交往圈重合,网络交往对现实的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建构有积极的工具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