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邓琦  卢清 《农村教育》2007,(11):39-40
伴随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城市化节奏日益加快,幼儿游戏的时间,空间及幼儿游戏所使用的玩具发生显著的变化:高度的城市化缩小了幼儿游戏的自然空间,高度的科技化简化了幼儿游戏的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核心家庭的增多,独生子女幼儿的社会交往问题日益突出,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们在强调“同伴合作”、“分享”和-“共同游戏”的同时,是否容易忽视喜欢独自游戏的小班幼儿呢?和中大班孩子相比,小班幼儿不那么活跃,游戏内容也简单得多。合作,这种由共同目的所驱动的同伴交往,对于他们来说有些难度,即便存在一些貌似合作的游戏,更多的也只是游戏空间上的共享。从顺应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角度出发,我们应该对其独自游戏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3.
三、城市化进程中幼儿交往的丧失 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不仅改变了成人的生活,也正在改变幼儿的生活。成年人的业余生活,从过去的休息型经过消遣型进入了自我开发型的阶段。然而,幼儿的生活却出现了相反的情况:在孩子的世界里,过去的那种自我开发型的同伴游戏消失了,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消遣型或休息型的生活正在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城市化的生活使幼儿失去了游戏的空间和时间。一般来讲,孩子们在一起交往的时候,常常会根据  相似文献   

4.
积木游戏是幼儿园常见区域游戏之一,游戏材料主要以原木色积木为主。积木本身具有较高的操作性、较强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因此积木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更为自由的探索空间。一方面,幼儿在游戏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尝试不同的搭建方法;另一方面,幼儿在这种高度自主的游戏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搭建问题。  相似文献   

5.
罗盈 《福建教育》2023,(38):15-17
幼儿的游戏离不开空间环境的支持,当现有游戏空间无法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时,教师要尊重、支持幼儿创设游戏空间的行为,理解幼儿对游戏空间的构想,并帮助幼儿实现设想。教师可尝试通过“破界线”“断舍离”“亲自然”“通经络”等策略,助力幼儿改造游戏空间,培养、提升幼儿再生游戏空间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葛云 《考试周刊》2016,(9):179-180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缺乏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培养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就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本文从游戏的角度出发阐述如何在游戏中具体实施,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闵艳莉 《福建教育》2023,(38):12-14
游戏精神是游戏的灵魂,更是游戏空间的内涵所在。指向游戏精神的游戏空间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的,是一个满足幼儿需求、支持幼儿创造的空间,幼儿又通过体验探究、自由创造影响甚至是改造该空间。成都五幼通过纠正游戏空间的主体错位、改变游戏空间材料摆放方式、突破游戏空间的限制三个阶段的调整,逐渐实现指向游戏精神的游戏空间的创设。  相似文献   

8.
游戏是帮助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生活中孩子们缺乏游戏的伙伴。然而,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做游戏,充当孩子游戏的玩伴,使之成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9.
周辉 《考试周刊》2014,(19):189-189
<正>游戏是深受学前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幼儿的生活"。而在儿童游戏中,如果没有规则行为的约束,则没有游戏可言。"游戏的本质特征是规则",因此,一切真正的游戏都是规则游戏,旨在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不管是游戏的规则还是规则的游戏,都对儿童的发展有价值和特殊意义。一、游戏秩序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屡见不鲜,幼儿总喜欢以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为中心思考问题,不能转换视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73):176-17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提高,社会人际交往模式的不断变化,要求成人在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会交往和活动能力,而这种能力从幼儿时期便可人为地加以塑造。如今,幼儿的交往能力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原生家庭父母个性因素;社会竞争状态下幼儿的孤立;由于上一辈亲属抚养造成的过度干预导致的幼儿交往能力弱化以及独生子女的交往问题。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应做的是消除他们交往的障碍,尽可能创造有利于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氛围,通过家庭教育、同伴间游戏等方式,逐步提高幼儿社交的意识,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1.
《早期教育》2009,(2):40-42
混龄游戏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有效的途径。正如台湾邱志鹏教授所指出的“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必须习得的良好社会适应技巧,在混龄环境下,比在相同年龄的环境下容易获得”。针对我国独生子女社会化问题的现实情况,昆明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近两年开展了借助混龄游戏(包括混龄表演游戏、混龄结构游戏、混龄角色游戏、混龄体育游戏、混龄自由游戏等)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混龄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作用显著。现将该园设计的一些混龄游戏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正>自主性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创造性想象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最好的途径。笔者通过观察和研究,就如何培养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创造力进行了反思,并总结出了利用自主性游戏进行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的一些方法。在幼儿园中,自主性游戏有着它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自主性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创造性想象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最好的途径。美国创造学研究专家罗杰在《当头棒喝》一书中指出,游戏  相似文献   

13.
独生子女受家庭教养态度和方式的影响,很多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而不愿合作,依赖而不愿自主探索。随着课程游戏化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精神吹进每一个幼教人的心里生根发芽,我们尝试开展了大带小户外混龄游戏,让大小幼儿自由结伴、自主选材,探索不同玩法。在开放的环境和丰富的材料互动下,异龄幼儿摆脱自我中心,营造了合作、交往的游戏氛围,大小幼儿的语言、亲社会行为、体能等在游戏中得到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赵娜 《考试周刊》2014,(11):188-189
矫治独生子女自私、懒惰、胆小、依赖性强等弱点,应从幼儿时期入手,且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尤为重要。在游戏中,幼儿表现得较自主、自由,对于活动类型,老师可不做硬性安排,由幼儿自己选择,玩什么,怎样玩,均由幼儿自己做主。  相似文献   

15.
在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中,创造性游戏是很多幼儿比较喜欢的游戏活动形式。创造性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主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当前幼儿园在开展创造性游戏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比较多的,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真正发挥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自主性的促进作用,限制了幼儿在创造性游戏中的自主性发展的成长空间。本文结合创造性游戏中幼儿自主性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期望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在创造性游戏中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6.
在幼儿园,幼儿的游戏行为并非是完全自发的,与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相比,教育背景下的幼儿游戏中教师的有效介入会极大提升游戏在幼儿成长中发挥的作用,有效地引导能够拓展幼儿进步发展的空间,在比较轻松的游戏氛围中突破自我固有水平。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并非随机行为,而是包含了教师对幼儿需要的判断、对幼儿成长空间可拓展性的界定等因素,教师介入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及策略。本文在肯定教师对幼儿游戏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境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进行分类分析,探求教师选择合适介入时机的重要性,并根据幼儿游戏、行为和思维特点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方法进行探究,力图更大限度发挥教师平衡游戏需要和教育目标的作用,促进幼儿游戏的价值升值。  相似文献   

17.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最有特色的游戏,由于这种游戏是儿童自己创造的,带有明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是幼儿早期社会化发展的主要手段和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改进游戏的指导方法,满足幼儿的正当愿望   1.角色游戏是沟通幼儿和成人世界的桥梁。现在的独生子女与同伴交际的机会较少,合作、依从能力较差,而开展角色游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好办法。如:在玩“娃娃家”游戏时,学习爸爸妈妈关心、了解孩子的生活起居。在这些活动中,幼儿模仿成人尊老爱幼、尽职尽责,这种适应社会的能力对幼儿成年后处理人际关系是…  相似文献   

18.
角色游戏是以幼儿为主,是以幼儿自主、自愿为条件的,而不是按照教师的意愿去做。因此在游戏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鼓励幼儿自己选择游戏内容,扮演游戏角色,丰富游戏的情节,也就是给予了幼儿一个自由交往、大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因此,角色游戏活动实施过程是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的极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独立封闭的商品房隔绝了幼儿与外界的接触,造成独生子女家庭游戏伙伴的缺乏。电视机、游戏机等现代化家用电器代替了孩子们的游戏时间。另外,家长对孩子们的宠爱导致了幼儿自私、任性、忍耐性差、与同伴之间不能相互谦让、处处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如何运用"做中学"教育思想,来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呢?"做中学"贯穿于幼儿教育中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主要围绕着幼儿游戏展开。幼儿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游戏,游戏环境又会对幼儿的各种行为、幼儿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幼儿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开放性游戏环境,给予幼儿更大的游戏空间。这样,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