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美丽小编又催稿,说,让我说说中国广告公司的2014。中国广告公司的现状这样宏伟大气上档次的问题理应由我尊敬的高峻大师和莫康孙大师或者叶茂中大师等回答,我是只井底之蛙,是没有高度回答好这个问题的。我就说说我自己的感受吧。开公司这几年,除了自己变成了创意职业【艺妓】外几乎没有其他重要收获,虽然是卖艺不卖身,但是总是在卖自己。早上处理要为  相似文献   

2.
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大师?他们用什么来证明自己配得上“大师”头衔?“大师”的一般标准是什么?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比同时代的人活得长,就称呼他为大师,也不能因为他和更有名的人打过架,混了个脸熟,就给他“大师”称号。大师不同于常人之处,  相似文献   

3.
近意 《出版参考》2004,(11):36-36
北京的侃爷是一种危险。作为旅行者在北京参与聚会的时候,我便遇到过一些侃爷。这是一种极易被误归于大师行列的人。他们在客厅里或在餐桌上谈论某一领域,旁征博引,才华横溢,出语惊人。即使是博识的人,往往也会听到目瞪口呆,我更是愧疚于自己的才疏学浅,忙着回家苦心读书去了。  相似文献   

4.
岩青 《新闻三昧》2004,(11):56-56
李畹,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是我国名的李家山水创始人李可染大师的胞妹,在艺术上自幼受李可染大师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征 《湖北档案》2003,(5):24-25
知道要去归元寺拜见昌明大师开始,就找来大量的佛学著作,赶紧恶补佛教知识,真可称作“临时抱佛脚”。其实自己也知道,即使我钻进佛学院学个三、五年,也无法面对昌明大师的。 佛教讲究缘份,和昌明大师相见也得有个缘,像他这样的大人物一定非常难见到,托了很多朋友,转了好几个弯才得到消息可以见我。好不容易等到了日子,又因天气炎热老人身体不适又一再推迟,我只是担心自己修炼得不够,无缘见到大师。 立秋过后凉爽了许多,终于可以见到大师了。驱车到了归元寺的山门外,看见黄色围墙的墙脚全是被香熏出的黑色痕迹,一处连着一处,据说这是每到过年时来庙里求神拜佛的人太多,庙里容不下,于是就隔着围墙烧香  相似文献   

6.
自幼喜爱绘画的赵忠祥在工作中接触到一些书画大师.在他们的启发下,赵忠祥将绘画当成自己的业余爱好。赵忠祥和黄胄、范曾、周怀民过从甚密、亦师亦友。他曾说:“我非常幸运。我喜欢绘画,又能遇上这些大师。”以下文章中纪录的就是赵忠祥与国画大师交往的逸闻趣事.以及他由此而生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7.
大师的邪念     
气功大师一早起来就有点坐卧不宁。他知道,是自己的寿限到了。但气功大师不知道自己有怎样一个死法。这样也好,他想。同时决定把生命的这最后一天留给自己,不见任何人。气功大师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他要对自己的一生作一番必要的梳理。梳理的结果,大师对自己的一生基本满意,无甚遗憾。  相似文献   

8.
《投资大师谈投资》是美国的大师们,包括投资理论大师和投资实务大师,对投资经验和技巧的阐述。读《投资大师谈投资》,是为了这样两个不同的目的:第一,要使自己成为投资大师,从而要了解和掌握投资大师们的思考方法和投资策略,抓住稍纵即逝的获利机会,获得收益,并掌握抵御风险的策略与方法,及时化解风险;第二,能够在市场中认清谁是投资大师,从而投资者不是自己亲自去分析和寻找获利机会,而是将这一过程交给投资大师去执行,而自己通过购买投资大师管理的基金,来获得高收益。  相似文献   

9.
许多年来,每当我回想起自己如此幸运地因为工作,能有机会和许多大师交往时,心中总会有许多感慨,为自己精彩而美好的出版生涯而兴奋、骄傲。  相似文献   

10.
2005年3月底,我来到《检察日报》新闻中心实习。在此之前,我自己订有《检察日报》,对报纸还是比较了解的,第一天上班想到两个选题,全部获得通过。其中一个是《保护历史化名城需要全国性立法》,因为它,我认识了建筑大师罗哲先生。 从罗哲开始,我尝试着多写人物报道,印象深刻的还有冰心的女儿吴青、儿童学作家葛翠琳、军人邓晓宏、从商人变成“饲养员”的郭耕、老舍的长子舒乙、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等等。[编按]  相似文献   

11.
碎雨 《青年记者》2005,(1):31-33
“我在做一种解读式的言论。实际上生活里的每一件事每一滴水每一声叹息,都是人们记忆中的一个个瞬间,大多数人对这些瞬间在饭后谈资中渐渐淡忘,但是自己却一直在解读生活中的这些细节、这些记忆的瞬间,看起来像一个忧国忧民的大师一样,试图解读出每一个事件背后的东西。这就是我十几年来为之奋斗不息寻找不息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全国新书目》2023,(7):19-20
<正>本书精选了作者涉及成长历程、读书写作、家国情怀、生活态度和人生真义等主题的篇章,旨在用作者自己的文章诠释他伟大的一生及其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通过这套书,青少年将见证一代大师的成才历程,并从中汲取养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古人写文章,我悟得了一点道理:古代散文大家的文章中都有节奏,有韵律。节奏和韵律本来是诗歌的特点,但是在优秀的散文中也都可以找到,这似乎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3.
谵语的狂欢──《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读后印象李扬掩卷之后率尔写下达个题目,纯是应了我心中那份难以遣发的不安。一种不够自信的阅读感受始终不停地追询自己:是否正在误读这位西方文坛大师的话语?无论你试图拈出哪一种传统体裁来为这本书作个甄别或者定性,似乎都是...  相似文献   

14.
我与索引——一名中国索引学会会员的索引服务经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祥 《中国索引》2004,2(1):57-62
2003年深秋,在古都南京隆重召开了“中国索引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全国各地的索引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交流切磋,各抒己见,使我这个索引界的晚辈大开眼界,收获颇丰。在大会上我也简要介绍了自己研究和编纂索引的一点心得体会,没想到竟受到前辈和同仁的赞赏和鼓励,特别是新一届中国索引学会的领导,以及我国索引大师张琪玉先生、王同策先生等,都希望我把十几年来研究和编纂索引所走过的道路、经历的事情写出来。  相似文献   

15.
最具活力的硅谷,总是以“随时吞食自己的幼崽“来加速自我否定,以求生存。微软公司每3分钟出一个“视窗“新品,诺基亚公司则挖空心思地运用改变、替代、颠倒、转换等手段,使企业每天都有新品种问世。他们都谨记着一条定律:一成不变的企业必定要消亡。 当我从报纸上阅读着上述信息时,我本能地联想到提供这些信息的我的新闻同行们:你敢吞食自己的“幼崽“吗﹖ 报纸是整个社会市场中的一种产品,稿子又是一张报纸中的一种产品。以稿谋生的人,固然需要打出自己的个性风格,经营好自己的“拳头产品“,以自己的特长和特色开辟通途,站稳脚跟。但在当今形势下,我以为也要学一学“随时吞食自己的幼崽“的硅谷精神,敢于和善于让自己既有相对稳定的个性风格,又有不断变化的创新追求;既能保住“老字号“,又能常有“新名堂“。 我知道这是一种近乎苛刻的要求,但“无情“胜有情:假如你是一个写通讯的高手,同时消息也出手不凡;假如你是写训练报道的大师,同时也能够在政工报道的领域纵横驰骋;假如你已经形成了“小桥流水“的风格,又已初显“大河奔腾“的气势……你的产品不仅能够更有市场,你还将成为众人争抢的“厂家“。别人我不好说,我这个小小编辑组长就常常陷入这样的痛苦中:看中了一个...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七月十一日,对国学界、学术界来说,是个不幸的日子。季羡林、任继愈两位国学大师同日仙逝。是我们国家,特别是知识界、学术界、教育界、图书馆界都是重大损失。对我们中国民主同盟。两位老前辈的逝世。更是特大损失,使我们失去了老战友、好导师。两位大师又都是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老领导,老世臣。我作为民盟成员,又是图书馆同仁。缅怀大师。深感切肤悲痛!  相似文献   

17.
王蒙 《图书馆杂志》2005,24(10):81-88
我今天讲的内容是关于读书的事情,读书并不能算是我的长项。因为,和一些学界的大师们相比,我读书的数量既少,记忆的也有限。比如,我们知道有些大师的佳话,他可以指着图书馆的一个书架子说:“这个架子上的书,我已经全部读过了,甚至于我已经全部背下来了。”于是,就有人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翻开至第232页,他果真能把此页上的内容给背出来。当然,这种人也不多,但确实是有。还有的人精通好几国语言,在国际会议上别人谈论到某书,  相似文献   

18.
原研哉是日本著名的平面设计大师,同时也是国际级的设计大师,其设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都代表着日本这一时期在平面设计方面的成果。原研哉于1982年致力于平面设计,随后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成为备受瞩目的设计大师,在平面设计领域独树一帜。原研哉作为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主张将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应用到平面设计传播到全国各地。他说;“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我们并不热衷于成为全球化的一分子,过分单纯化的普及是我们必须避免的。”这都表明了他的立场,并不赞成盲目的追求国际化,而应保有自己的本土特色。他将东方的禅意哲学思想运用到平面设计中去,提倡设计的简约化,大家对他设计的简约、虚空、再设计等理念评价很高,无印良品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因此对原研哉设计理念的研究,可以对日本设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初识大师黄永玉崔述伟5月27日突然得知黄永玉先生来到了长沙,我便急忙与湖南名人资料中心负责人雷君商量,黄先生是定居香港的湖南凤凰籍著名国画大师,而我们湖南名人资料中心的责任便是收集有关湖南籍知名人物的资料,因此,我们决定去拜访他,争取获得黄先生的手迹...  相似文献   

20.
语言大师是一种称号。王力是研究语言的大师,侯宝林、马三立是相声表演语言大师,老舍是小说创作语言大师。那么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喜剧小品呢?有语言大师吗?在小品演员中有几个人在语言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比如黄宏,声音特征明显,小品台词功夫很强,语言表达相当扎实、流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