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省人民政府今年6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侦查机关宣告沸沸扬扬的华南虎事件侦查终结。不少新闻媒体发表评论,认为这是新闻媒体的胜利,是网民的胜利。有些媒体还发表社论,充分肯定新闻媒体的理性探索和不依不饶的精神。但在我看来,华南虎事件完全是新闻媒体自我炒作的新闻闹剧。  相似文献   

2.
争议性新闻事件的报道是考察新闻媒体公信力的一个最佳场域。争议性新闻事件由于其自身的争议性,势必引发多元化的社会舆论。因此,新闻媒体采用什么样的信息组合方式或日框架来磨合信息,进而以何种新闻图景呈现事实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华南虎照片”事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几家媒体的报道进行量化分析,运用框架理论,探讨媒体是如何设置新闻框架、再现这场争议,进而影响或引导公众对争议性事件认知的。  相似文献   

3.
宋好 《新闻三昧》2008,(1):96-99
2007年初,“杨丽娟追星”事件一度成为各新闻媒体热炒的对象,新闻媒体推波助澜,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近期,“华南虎”事件又成为热点话题,在“挺虎派”与“打虎派”的激战中,人们开始反思其中蕴含的社会意义;而新闻媒体在对这起事件的报道中起着良性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舒畅 《传媒》2015,(21):47-48
全媒体时代语境下,新闻内容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独家原创新闻越来越少见,而独到、深刻、丰富且具有指导价值的时评内容则成为了各大新闻媒体抢夺受众市场的利器.如此一来,网络时评栏目便成为各大新闻媒体吸引受众关注、提升舆论价值的拳头产品.网络时评作为网络媒体工作者对社会热点事件发表最新观点、认知的论说栏目,其最大的魅力就是揭开事件表层面纱,呈现新闻的本质和内涵,为民众解惑答疑、引导舆论,让受众对新闻事件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与认识,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因此,如何提升网络时评栏目的品牌价值和舆论价值,也成为了新闻媒体需要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刚过去的2007年年末,华南虎事件无疑是大众和媒体最大的热点话题。2007年岁末,网易把华南虎事件定位07年的十大新闻事件,南方周末将网络上一直持质疑态度的"打虎网民"列入"年度十大人物"的候选名单……  相似文献   

6.
被社会各界炒得沸沸扬扬的“华南虎事件”随着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的结束终于告一段落了。作为2007年最引人关注的网络舆论话题,“华南虎事件”不仅捧红了周正龙,也使网络媒体自身大红大紫,从“虐猫事件”,“后妈虐童事件”一直到“华南虎事件”,网络媒体都首当其冲的成为了公共舆论的主导阵地,成千上万的公众参与到网络这个博大空间中,对网络舆论的快速形成和不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网络舆论的优势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舆论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华南虎照片事件为例,分析了网络时代受众的典型心理特征,说明受众对新闻真实性的需要和推动作用.并建议处在网络时代的传媒和新闻发布机构加强对新闻真实性的审查,以尽量减少或消除受众对媒体传播活动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8.
一段时间以来,华南虎照片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虽然事件至今没有一个结论,但民间共识已经达成:周正龙所拍照片中的老虎是假的。无独有偶,大庆晚报摄影记者刘为强于2006年发表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一图,在全国多家媒体转载,并获得中央电视台《影响2006》年度新闻图片铜奖。但经查证核实,以及本人确认,  相似文献   

9.
一段时间以来,华南虎照片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虽然事件至今没有一个结论,但民间共识已经达成:周正龙所拍照片中的老虎是假的。无独有偶,大庆晚报摄影记者刘为强于2006年发表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一图,在全国多家媒体转载,并获得中央电视台《影响2006》年度新闻图片铜奖。但经查证核实,以及本人确认,  相似文献   

10.
一、人造羹女与新闻摄影 前不久北京台曝出的"纸馅包子"事件和时下正在热炒的"华南虎"事件都再一次把我们的目光聚焦到一个古老又新鲜的话题,即如何看待新闻影像的造假问题."华南虎照片"事件截止笔者完成本文时仍无定论.但"纸馅包子"这样的典型假新闻,一味地为制造轰动效应,而采用无中生有、导演摆布的手法,无疑是有违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的.同时,也再次敲响了对虚假新闻影像的警钟.一时间,以假照片、假视频为表现形式的假新闻成了过街老鼠.不但公众对此深恶痛绝,不少媒体也大张旗鼓地对假影像宣战.一些新闻摄影大赛,如"华赛"比赛规则中也明确指出,为保证照片的真实性,比赛严禁经不允许的电脑技术手段修改过的照片参赛,同时也禁止经多次后期曝光和在人为操纵下拍摄的照片参赛".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闻媒体.每次重大社会事件不仅是~场薪闻盛宴,而且也是一次博弈和较量。从汶川地震救援到北京奥运的圆满举行.从漫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到胜利落幕的“两会”,每次的报道之战莫不如此。当新闻媒体将一条条、一幅幅、一幕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资讯和新闻呈现在受众面前肘,透过表象,人们不难发现新闻媒体前行的足迹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2.
Web2.0时代的到来,博客、播客和维基对于受众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华南虎事件、艳照门和西藏事件不难看出草根媒介已是受众接触新闻信息的主要媒介之一。草根媒介的兴起对新闻传播者来说,是一次新闻传播职业的革命,也是一次新闻传播观念的革命。  相似文献   

13.
大家知道,新闻的生命力在于真实.实事求是是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伦理,也是采编者必须恪守的规制底线.但有个别人为了所谓"轰动效应",哗众取宠炮制假新闻,一旦被揭穿后,遭到口诛笔伐的同时,始作俑者定然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造成严重损失、影响恶劣的陕西"华南虎照"事件.  相似文献   

14.
王卫芬 《今传媒》2009,(8):51-5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从业人员和媒体机构恪守的基本准则.然而,我们身边时时会发生虚假新闻."纸馅包子"、"最毒后妈"、"北大女生国外裸奔"、"华南虎照事件"等一系列虚假新闻,都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同时也严重损坏了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导致受众对新闻的信任感降低,从而产生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15.
"华南虎事件":公民新闻的阐释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秋天,一条重大新闻从陕西传来:一位名叫周正龙的农民拍到了在我国已经消失30多年的野生华南虎照片,证实其并未灭绝,这立即引起全国关注.但出乎意料的是,不到24小时,在BBS上即出现了对照片的质疑,此后延续数月,全国网民不断列举最新的证据,发表否定照片真实性和当地政府公信力的材料和观点,逐步使得此一事件超越个案本身、超越当事人利益,甚至超越科学和国界,成为2007年度中国最为重要的新闻事件与公共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国庆前夕,陕西省旬阳县人民法院当庭宣告的一纸判决似乎要急于给闹得沸沸扬扬的“华南虎照事件”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此前,在网民的一片质疑声中,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已经公开承认周正龙所谓发现华南虎一事是骗人的,举世瞩目的“华南虎照真相”终于在众网民的百般努力下被揭开,“虎照门事件”的主角周正龙与陕西省林业部门的官员部声称以人头担保为真的“虎照”原本是人为加工而成的,  相似文献   

17.
詹绪武 《今传媒》2008,(5):18-20
"华南虎照"事件成为当下一个重要的媒介事件,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也解读出不同的意义.这与当前出现的"政府新闻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呼应,显示着政府与新闻传媒的关系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相似文献   

18.
围绕着新闻媒体出现的假新闻事件,评论界终于有人进行深刻反思了。《中国青年报》在自己的新闻版面上发表了中央电视台记者对新闻播音员海霞现场直播的澄清说明,间接地批评了某些新闻评论者听风就是雨的行文风格。(《中国青年报》2007年8月9日)  相似文献   

19.
6月29目上午,陕西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华南虎事件”的处理情况:镇坪县农民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是一个用老虎画合或的假虎照。涉赚诈骗犯罪的周正龙已被公安机关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导致政府公信力受到严重影响和损害的陕西林业厅和陕西省镇坪县13名公务人员受到严肃处理。持续了8个多月备受关注的“华南虎照片事件”终于尘埃落定,盖棺定论。虎照之争造成的社会、政治刨痕似乎也该由此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20.
朱勇钢 《现代传播》2023,(12):20-29
新闻产业的突围路径至今无解,另一个面临困境的是新闻学基础理论。将这两个问题联系起来或可推论:因为没有描述底层原理的新闻学基础理论,故无法推导出新闻产业的突围之路。新的解题思路是,基于事件哲学理念,建构交流平台模式,用该模式阐明所有交流事件、交流平台的共性,继而,利用交流平台模式可推导出新闻交流平台模式。再以新闻交流平台模式分析新闻活动历史,最后得出新闻媒体与新闻平台的本质特性,即新闻媒体是为新闻交流服务的职业群体,它用新闻手段组织与主持新闻交流;新闻平台是新闻交流的媒介空间。明确新闻媒体和新闻平台的本质特性后,即可推导出新闻产业的突围之路,即依据新闻媒体的本质特性重塑新闻社交平台的媒介形态;用组织与主持新闻讨论的方式提升新闻媒体的新闻交流服务能力;新闻媒体在运营新闻社交平台的同时运营商品交易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