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主选择是孩子的基本权利国人有个奇怪的习惯,就是在孩子尚小,没有明确的选择意识时,偏偏让他们自己做主,比如让刚满百日的孩子"抓周"等;等到孩子长大了,渐渐有了自己的意愿,想自己做主时,家长们又不干了:"不行,哪能你自己说想干啥就干啥!"  相似文献   

2.
王莉 《中华家教》2020,(5):28-28
学业的事情自己做主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常常要面临一些选择。想让孩子有主见,家长不妨就让孩子多做一点主,不要怕孩子选错,也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今天孩子能为自己的学习做主,明天才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比如选课这样的事情,你能否做到倾听孩子的声音呢?  相似文献   

3.
爸爸在门外望风,妈妈在屋里忙活,这做贼似的是干啥呢?“闺女回来啦!”爸爸慌慌张张通风报信。妈妈赶紧合上女儿的日记本,藏进书包。女儿回来若发现日记被翻动,必将引起一场不小的“家庭战争”。许多父母不以为然:“有什么呢,我们就想瞧瞧儿女都写些啥!”但是父母们可知,当你们偷偷打开孩子的日记本时,他们的心已不再向你们敞开!真正的交流应该是光明正大的,真正的沟通应该是平等民主的,尊重孩子的同时父母将受到孩子更多的尊重!瞧瞧闺女写些啥!?@陈景凯 @王子  相似文献   

4.
那琰 《家长》2014,(5):17-18
正看起来,要想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既不能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大包大揽,也不能撒手不管,而应该在必要时提个醒,让孩子自己进行认真的思考。记得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时,有一次学校迎接卫生大检查,需要进行大扫除。这让他很为难:"爸爸、妈妈,明天学校大扫除,我能干啥啊?""你啥都不会,你在外面等着就行,我和你  相似文献   

5.
《少年电脑世界》2010,(6):26-26
请放心订阅2012年的《少年电脑世界》 哈,看了前面的报道和分析,大家是不是坐不住了?既然都这样了,咱还上什么学啊,还看什么“少电”呀,还不赶紧想吃啥吃啥,想干啥干啥去?嘿嘿,如果丢丢是本着这个目的写这篇文章的,那我没准会因为妖言惑众被乱砖拍死!所以啊,大家放心,咱这叫先抑后扬,让大家多少有一点儿危机感嘛。  相似文献   

6.
东方希望小学特点是“五无”:无父母、无教师、无课本、无年级、无作息时间。学生是一群无父母的孤儿,一律姓“东方希”,管校长叫“爸”;学生的学习过程全部通过微机、互联网;不分年级、班级,只有机房、教室;没有作业,想写字、做题、想玩、想睡、想劳动都由自己做主。但这里的孩子会十八般武艺,日常生活都是自己料理,有了病自己去找药(学校有一药柜)。做饭所需物品,自己做预算打申请单,支款后自己去购买,不足或过剩均属过失,要被惩罚。听起来让人觉得神话一般,不可思议,但确实是事实。有一个六岁的孩子叫“东方希晨”,当…  相似文献   

7.
如果有人对您说他能“想啥来啥”,您一定觉得他是个“半仙”,但是在孩子的发展问题上,很多父母都或多或少地“仙化”着自己的期望:别人家孩子琴弹得好,咱们也不能差;别人家的孩子数学学得好,咱们也不能落后;等等。如果仅是想一想也就好了,为此做一些努力也无可厚非,可怕的是,如果孩子努力了却还没有达到父母的目标,父母会责备孩子,认为是孩子主观上不作为,而不是反省自己的目标是不是有问题。这样的父母需要给自己泼一点冷水。  相似文献   

8.
一天下午,孩子们在教室里打打闹闹,吵得一塌糊涂,为了使大家安静下来,我对孩子们说:“小朋友,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想不想听?”我料想孩子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大喊“想听”,谁知李君等几个小朋友却说:“不听,不听,我要画画!”在一旁的周老师火了,她大声呵斥道:“老师让干啥就得干啥!都给我老老实实听故事,看谁敢再说‘不’!”我知道周老师这样做,是出于好心,为了使我不致在孩子们面前丢面子,但我觉得不必勉强孩子,让他们怀着满肚子的委屈听故事,于是我说:“那好,  相似文献   

9.
我的妈妈像天下所有妈妈一样,爱自己的孩子。她很聪明,也能干。但是她对我总是那么“怒气冲冲”的,常板着脸“指手划脚”地对我说:“写完数学作业了吗?”“读好英语课文了吗?”……总是一会儿让我干这个,一会儿让我干那个。我这个当女儿的只能绝对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我常想:假如让我当一天“妈妈”,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该多好!我要让妈妈晚上8∶30睡觉,早上6∶15起床,改掉她晚睡晚起的习惯。我还要摆出一副神气的架式,往沙发上一坐,就等着爸妈来汇报。我当“妈妈”以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干自己想干的事,看自己喜欢看的电视,吃自己爱吃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邻居家有个读四年级的小学生,酷爱美术,在画画方面很有天分。可是,其母坚决不准孩子画画,非让孩子学弹琴。孩子学不好,母亲又是骂又是打。老师发现后开导这位母亲说:“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这位母亲却说:“什么兴趣、爱好,孩子就是‘泥人张’手里的那团泥,大人想捏个啥样就捏个啥样。孩子懂啥?难道家长还会给孩子亏吃?”“孩子是家长手中的一团泥”,正是凭主观意志培养孩子的一些家长的共同想法,也是这些家长教子失败的重要原因。我们知道,孩子是有个性的独立的人,孩子参加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儿童的创造力水平不如西方国家的儿童。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制约了儿童创造力的发展。1.传统的评价标准限制着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只有听教师的话,叫干啥就干啥,不乱说乱动乱想才是好孩子。因而,那些“文静”“听话”不会给教师带来麻烦的孩子,常常受到表扬。正是这种“好孩子”评价标准束缚了孩子创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轻松五分钟     
预测孩子众上层人物围着一婴儿各抒己见。国防部长:“这孩子将来会当将军,你看他踢脚动作就知道。”总理:“他将来会当银行家,你看他握拳的姿势就知道。”总统:“不对,他将来会当总统。你瞧他尿裤湿了还笑得出来的模样就知道了。”喝酒与读书“瞧你愁眉苦脸的,什么事呀?”“老师要写篇文章,题目是《昨天我干了些啥》。”“那好说,你昨天干了些啥呀?”“喝酒呗。”“你多傻呀,我告诉你吧,你写下去,凡是出现了‘喝酒’的字眼,你就把它改成‘读书’不就成了么?”张文受到启发,笔下来了神:“我一早就起来读了半天书,我想了想,又把后半本也一口气…  相似文献   

13.
乖爸爸     
约翰买了一个玩具回来,他对五个孩子说:“谁表现好,不和妈妈顶嘴,妈妈叫干啥就干啥,玩具就给谁。你们说该给谁?”孩子们沉思了一会儿,齐声说:“给爸爸!” 乖爸爸  相似文献   

14.
孩子到了2岁左右,会有一个喜欢说“不”的叛逆时期。随着孩子自我意识萌芽,事事都喜欢自己做主,其实有时候他们和父母对着干,只是在尝试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这时,聪明的妈妈就需要通过语言和行动让宝宝了解,哪些事情是坚决不可以做的,让宝宝明确他的自主边界,这也是宝宝学习社会规则的第一课哦。  相似文献   

15.
赵冬萍 《学前教育》2023,(12):24-25
<正>“叮叮……”一声短信提示音,手机上显示:“请各位家长接幼儿离园后带孩子去逛逛超市,让孩子做主买需要的物品,购物结束后让孩子谈谈自己的购物感受(限定时间、金额)。”说实话,带孩子逛超市是常有的事,但是像这种有针对性的理财观念的培养还真没有过,因此作为家长的我也很期待,不知道小家伙会有什么表现……有了这样的期待,放学后,接上小家伙我们直奔超市。既然要让孩子学会理财,那就一定要用她自己的钱,也许感受会更深刻些。我们商量着,拿出了她平时积攒的小零钱(20元),作为今天的购物基金,  相似文献   

16.
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因“不服管教”,任课老师要求家长“教育好再送来”,这不过分吧?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因“严重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班主任要求“转班换一个环境”,这也不过分吧?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因“不可救药”,学校让他“该干啥干啥去”,这更不过分吧?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正如掌勺的大师傅怕“一个螺蛳坏了一锅汤”,手执教鞭的人也会害怕“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老鼠屎”就是“坏学生”,在成百上千的学生里,他看似不起眼,实则“祸害无穷”。从小处看,会影响教师的业绩考核,延缓调资晋级评优的进程;从大处看,会败坏学校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雷敬 《家教指南》2003,(4):59-60
对孩子有针对性地实施“课外教育”,其重要性、必要性不言自明。许多成才者在回忆其成长历程时都不无感慨:是严谨而规范的“课内教育”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是丰富而有趣且适合自己的“课外教育”促成了日后事业的成功!然而,生活中常听到许多家长抱怨:“我的孩子没啥特长,就知道玩。”感觉“课外教育”无从抓起;或者,孩子十分迷恋某项课外活动,家长却不知如何帮忙。看来,在对孩子实施“课外教育”之前,家长应首先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修养,至少应知晓自己该干点儿啥。———善于“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与爱好往往是通…  相似文献   

18.
一从前,小村中有个放牛娃。有人问他,放牛为了啥,他说为了挣钱;有了钱干啥,他说取媳妇;取媳妇为了啥,为了生孩子;生了孩子干啥,生了孩子和我一样放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幼儿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越来越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所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实施,然而,我们发现,教师在具体体现主导作用时,往往只限于“多给孩子提问题”、“让孩子去自己想或自己组织活动”、“让孩子动动手”等方面,这表明,教...  相似文献   

20.
来园时,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进活动室,我就会热情地迎接,并从家长怀里接过孩子:“你今天真漂亮。”“你真能干,自己走着上幼儿园的。”“你今天早饭吃什么呀?”让孩子一进幼儿园就有一份好心情。因为我想让孩子明白:老师是多么爱他们。[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