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讯员园地     
“五一”节,对平日里忙碌在各条战线上的劳动者来说,是一个应该放下手中的活儿,回家与家人一起享受一份属于劳动者自己的温馨的日子。 去年“五一”节的清晨,我带上采访本、照相机和干粮来到温岭市箬横镇,采访生活在那里的5位普通劳动者。当我来到箬横邮电支局时,只见全国邮电系统劳动模范江柏青正在分发报纸杂志,他告诉笔者说: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五年,海安县胡集邮电支局“双喜临门”:支局被评为全县邮电系统文明单位,支局党支部被镇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光荣称号。全局十七名职工,个个喜气洋洋,劲头十足。他们高兴地说:“王局长的一支笔作用真不小啊!”  相似文献   

3.
写稿和编稿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字义相近、读音又相同的字,如果不注意区别,很容易用错。例如“带”和“戴”,“带”是随身携带的意思,“戴”是把东西套在或放在头、面、胸、臂等处。有的同志写“全村90%的社员带上了手表”,这就错了,“带”字应该换成“戴”字。同样,“戴上帽子”“戴上红领巾”“戴眼镜”“戴光荣花”等,也都不能用“带”。而“带上行李”“带着干粮”等,却都不能用“戴”。另外,这两字还容易和“代”字混淆。如果把“戴表”写成“代表”,那就是大  相似文献   

4.
快中求细     
新闻报道贵在“新”,而突发性事件新闻更应突出一个“快”字,人们称突发性事件新闻为”冒热气的新闻”,所以必须快采、快写、快发。但是,如果只注重了“快”而不求细,采访不深、不细,往往会使很重要、很新鲜的新闻难以见报。在“快”中求细,是我在两次采写突发事件中,一次失败、一次成功而得出的一点体会。去年7月7日,我部500余名官兵奉命协助济南铁路局紧急抢修被连日暴雨冲垮的铁路路基。我随部队来到抢险现场后,在对事件还没有完全了解的情况下,我便根据看到的一些表面现象和粗略、肤浅的采访写了一篇700字左右的消息——《津…  相似文献   

5.
如此署名     
某省报2004年12月27日B4版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生活的情趣怎能一“网”打尽》,内容是丈夫以第一人称诉说下岗的妻子玩电脑入迷,不做饭不理家,不按正常时间起居,不分白天黑夜玩电脑,使作者苦恼不堪。文章写得生动感人。但文章作者竟然署了两个人的名字。这就奇怪了,难道一个妻子有两个丈夫?我百思不得其解。如今报刊上的作者署名可谓花样多多,有的一个名字七八个字,有的用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当名字,据说是新潮风雅。现在不规范到第一人称写妻子的文章署两个名,而且是纪实作品,这太出格了。建议主管部门对署名做适当规范,使之符合起码的逻辑,…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五年六月三十日六月二十七日,我抽空采访了黄台寨村的民办教师郑林东以身殉职的事迹。至今再没有抽出时间写成稿件。吃过晚饭已是夜里九点多了。我决心要把这篇稿子写出来。家里没有煤油,没有电,老屋闷热不堪。我点上蜡烛,连标题还没有写出来,已是大汗淋漓了。疲惫的妻子催我睡觉来了。“你睡去吧,今晚我必须把稿子写出来。”她拿毛巾帮我擦汗,突然叫起来:“你看看,蚊子咬了一身扁皮疙瘩,受得了吗?!”  相似文献   

7.
年初采访“停试”后的中国核试验基地,稿子没来得及写就参加解放军报社第30次记者全会。会上,社领导和记者部又要求攻一攻短新闻写作。我想,“落实会议精神”,不妨就从这组未完成的札记开始。这样一动笔,真还新感受不断。1、再短也能写成篇本报规定消息(新闻)不超过800字。过去总觉得牢不够用。这次想写短新闻,觉得800字还长。那写多少字?遂打开笔记本电脑。往屏幕上一数,25个字X22行=550字。为了方便,就照着这一张“纸”写吧。第一篇写下来,觉得没丢掉啥。写到第3篇时,又长了。但因为是自己定了短字数的还是决心压下来。这…  相似文献   

8.
《咬嚼字》杂志社给今年的春晚“咬”出了28处字错误,不少读称赞他们“咬”得好,希望他们以后“每月咬”、“日日咬”。这是《咬嚼字》杂志社主编郝铭鉴近日对媒体记说的。  相似文献   

9.
勤奋     
夏邑县桑堌乡大李庄农民李德会,开始写稿10个月就发表150多篇,其中在省以上新闻单位发22篇。为什么收效这样快,回答不外“勤奋”二字。去年春节,他爱人刘淑莲对李德会使了个激将法:“我算看透了,你喝了十几年墨水白搭了!不能学着写写文章?”“写,3天写一篇!”李德会牙一咬,下了决心。他费了好大劲写了12篇稿件,投寄出去,全似泥牛入海。  相似文献   

10.
去夏我以古稀之年害了一场大病,出院后身体虚弱,稍一劳累,比如说写一封千字左右的信吧,就会心律失常。所以什么事都不敢做。《出版科学》要我写写“甘苦谈”,想了半天,还是把50年代中期记得起的写几句塞塞责吧。  相似文献   

11.
来函照登     
硕良兄:刚刚收到贵刊1998年第六期,看到拙作《编注例话(四)》:《〈读徐铸成回忆录〉》,就不能不向你写这封信了:错得太多、太厉害了。下面,我按照拙文中的序号提出来:三、徐先生原稿将“阎典史”写为“严典史”,我以为这是同音笔误,径直改了就是。我写了“可迳改”。整理异体字,现在“迳”都作“径”了。我随手写了个不规范的字,当然是我的过失,贵刊却没有改用“径”字,而印成“可迄改”,不成话了。  相似文献   

12.
《新华日报》在今年第一季度发起短新闻竞赛活动,从奖励写短新闻入手,大力改革新闻报道,这是值得称道的。早在三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要求我们“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列宁把新闻称作“电报文体”、“电讯体裁”,并且毫不掩饰地说:“写长了我根本不看,一定不看。”胡乔木同志在一九四六年曾建议。报纸上的新闻要有五分之四是五百字左右的。《新华日报》举  相似文献   

13.
说来挺有意思,我的第一篇《应杜绝军用品外流》竟在北京军区《战友报》一版发表了。可谁能想到,我的“处女作”还是信手捡来的呢! 我刚入伍就迷上了写稿。一开始,总以为“捡到篮里都是菜”,不论事情大小,有无价值,两天一篇向报社电台投稿,谁知投了80多篇稿子却杏无音信。教导员知道我的事后,鼓励我向有经验的干事和老报道员请教。他们告诉我:“要多观察周围,从中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写,才能一碰即响!”一个星期日,我到驻地一商店买东西时无意发现,几个老百姓身着部队的作训服和新式冬装,还有戴军帽、肩章、领花的。我脑中灵光一闪,联想到上级曾专门开会要求制止军用品外流,立即意识到这是个有价值的素材。经过深入采访,一篇300字的读者来信一气呵成。稿子寄出不几天,便被《战友报》  相似文献   

14.
我刚学写稿时那个难劲就别提了,为找不到题材着急,写出来人家不用还是着急。一位通讯员告诉我:“你去请教请教牛林。”我说:“我不认识啊!只在报纸上看到这两个字。”他告诉我说:“牛林是咱县委通讯组的,人可热情啦,你去了准不白跑。”我心想:人家是县里的能理咱这乡下无名小卒吗?但强烈的求知心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我断断续续地向报刊投稿,在《新疆日报》、《新疆支部生活》、《乌鲁木齐晚报》发表言论160多篇。这些文章都很短,一般是五六百字,短的只有二三百字,姑且叫它“小言论”。我写的小言论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但由于没有用过笔名,日久了,也就引起常看报刊的熟悉的或陌生的朋友们的关注。有的朋友关心地问:你怎么尽写些“豆腐干”文章去填报屁股,何不弄几篇分量重的大块文章呢?我只得如实回答:我没有时间写,更没有写作大文章的水平。从我业余写作的实际出发,写“豆腐干”文章兴许还是自己的一点长处。我是怎样写起小言论来的呢?这要从我的工作岗位和年龄谈起。我年轻时酷爱读文学作品,步入中  相似文献   

16.
每次发表文章,我总是第一个打电话把喜讯告诉妻子,与她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因为我最清楚,这收获的背后,有妻子一半的功劳。 妻子是我文章的“第一读者”,也是“第一编辑”。写完一篇文章,我总是先给她看,让她提意见。她的意见没有阿谀奉承的成分,总是直率地指出缺点所在,提出修改意见,处处激发我的灵感。 我喜欢写一些政治工作热点、难点的文章,写这种文章一要有新的观点,二要有翔实的素材来证明观点。在女兵连当排长的妻子成了我取之不尽的“素材库”。前年我针对“法轮功”问题写了《封建迷信在官兵中的思想反映及对策》,去…  相似文献   

17.
唐伯虎诗趣     
唐伯虎戏作登山诗 唐伯虎自恃才高,喜欢戏谑。有一天,他穿着破烂衣服,打扮成一个乞丐的模样,来到几位饮酒赋诗的秀才们跟前要酒喝。秀才们不认识他,故意捉弄他说:“你这个叫化子会作诗吗?”唐伯虎说不难,就提笔写了“一上”二字,停了停,又接着写“一上”二字,再停片刻又写“又一上”,秀才们讥笑道:“这算什么诗?”唐伯虎说:“有酒才能写出好诗,请斟酒来!”秀才们让他饮一杯酒,唐伯虎接着写成了  相似文献   

18.
自1984年至今,我共荣获了26个好新闻证书。其中中央级4个、省级9个、地级13个。这些获奖新闻90%以上每篇字数不足600字。从中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短字能出好文章”。可实践也告诉我们,写稿难,写短稿更难,不拿出拍电报的劲头,文章是写不短的。回忆起这些年我写短稿的体会,可归纳为“敢写善写、约束写”几个字。一要敢写。特别是对我这近20年  相似文献   

19.
通讯员同仁谈到“采访”深感困惑。认为通讯员“身价”低,没有记者得天独厚的优势。我认为,通讯员的采访贵在一个“看”字。 1993年6月的一个傍晚,妻子叫我到北京路某副食品商店去买一箱荔枝汁。我骑车来到商店后,不巧,货架上的卖完了。正准备往回走,见沙市饭店门前一块不大的空地上摆满了叫卖的书刊杂志摊,随便看了一眼,封面上尽带着“彩”。数了一数,略有七八处,都是白天不允许卖和不许在此经营的个体  相似文献   

20.
某寡妇想改嫁,请一位善写状稿的“师爷”代笔。这位师爷写状稿,一个字收费一两银子。寡妇好不容易凑足15两银子交给他,并苦苦请求师爷多“美言”几句。师爷说:我是“金字招牌,不能更改”,还是写了15个字:“十七嫁、十八寡,家贫、无子、翁不良,难哉!”县太爷看了此状,认为理由充足,便批准寡妇改了嫁,那位“师爷”惜字如银的确够“抠”的,但其写的状稿不可谓不精。读罢故事,不由使我想起当前兴起的短新闻写作来。近年来,新闻改革不断深入,短新闻在全国已开始受到重视,“现场短新闻”、“新闻特写”、“视觉新闻”等各类短新闻的笔会、竞赛活动方兴未艾。不少新闻同行正把“多写短新闻,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