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比较法是指对各种历史现象进行多角度的比较对照,分析其异同,归纳其成因,综合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的一种方法。运用历史比较法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更好地解决课文中的重难点、知识点、古今中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史料等方面的内容。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来分析问题,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能力,不断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所谓比较法,就是指对历史上的现象、人物、概念等,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比较、对照,判明其异同,分析其缘由,寻求其规律的方法。它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比较法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的独特性1.比较法有利于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为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  相似文献   

3.
倪莹 《知识文库》2022,(24):181-183
<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文献法,分析如何在微观史学的基础上分析历史细节,怎样将其分成情境细节、文化细节、背景细节等,方便灵活运用。教师还要采用观察法分析初中学生在探究历史细节中的具体表现,基于趣味性、准确性、针对性的应用原则设计高品质的课堂,巧妙运用历史细节,将其融入文本,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整体思维能力,采用动态调整的方法进行适当点拨。这些方法都有助于优化历史细节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微观史学的特点是围绕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一种组织制度等进行考证,展开叙述性的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历史教学过程中史料解析的基本方法,并对其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勇 《滨州学院学报》2002,18(1):86-89,94
以逻辑分析和历史分析的研究方法 ,对新时期以来的大学文化发展进行综合评析 ,揭示大学文化各阶段的现象特征 ,探求其演化的内在轨迹 ,论证大学文化变迁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试析史家历史思维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家进行历史研究活动过程也就是进行历史思维的过程。在历史思维过程中,史家既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又是富有当代群体意识特征的主体存在。史家在进行思维时,必须面对具有特殊存在的客体,其思维的形式是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思维的方法是批判与还原、分析与解释、比较与再认的综合。  相似文献   

7.
作为风格独具的学者,克罗齐特别擅长运用精准而富有表现力的概念表达其历史哲学思想,而差异辩证法是理解克罗齐进行概念区分时最重要的方法。克罗齐对真历史和假历史的区分,就是差异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克罗齐在对假历史的主张和观点进行逐一反驳和批判(即病理学分析)之后,把假历史作为真历史的必由阶段和必经之路纳入真历史的行程之中。由此可见,克罗齐对假历史的病理学分析,其目的从来不是要消灭它们,而是提醒研究者关注它们的存在,并把它们作为真历史的永远可以纳入其精神发展的消极或辩证阶段,并最终实现真假历史的辩证统一。而这也正是克罗齐关于真假历史论述的精彩和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8.
历史比较法是从历史联系中考察历史现象的一种最好的方法。通过对历史比较法的分析与教学研究,发现运用历史比较法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更好地分析古今中外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是提高学生对史料阅读理解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图像分析等方法对敦煌岁时节日的民俗体育活动进行搜索整理,诠释其形成过程的历史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0.
比较是鉴别事物异同关系的一种思维方法。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运用比较方法对各种不同的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对照,归纳其异同,分析其成因,概括其发展规律,揭示其  相似文献   

11.
作为历史课程的有效补充,乡土史是学生身边的历史,凭借其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特点,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着其独特的作用。所以,乡土史也可以被应用在高中历史的实际教学中。因此,对传统历史教学和乡土史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以此为基础提出高中历史中运用乡土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有着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学批评方法认为,了解作家的个人经历、作家所处的时代、环境等因素对读者更好地了解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来对小说《枯萎的花》进行解读,从作家个人经历、作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三个方面来对其进行分析,探究了社会历史因素对作品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2007年的全国11套高考历史试卷(文综历史部分)的选择题进行分析比较,将其分类,并提供每类选择题的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以期给同学们学习历史带去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北京电影学院为典型案例,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封该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可能采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王充说:“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伦相订,是非乃见。”(《论衡·案书》)这说明人们往往是通过比较认识事物的。比较是广泛运用的一种方法,历史的比较有哪些思维程序?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笔者浅谈己见,敬请同仁指正。一、历史概念的比较思维程序历史概念的比较,包括事件、人物、思潮和学派等,是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对照,判明其异同,分析其缘由,从而寻求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的一种方法。其比较思维程序是:1.明确主题。任何历史的比较都具有一定的比较目的,通过比较最终说明一定的问题。进行历史概念比较之前,必…  相似文献   

16.
汉斯是比较教育因素分析时代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历史-因素分析法"是比较教育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研究这一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尼古拉斯.汉斯比较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叙述和分析,并评价了其历史贡献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高中历史课如何培养学生分析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分析思维方法,是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几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是思维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高中历史课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思维方法,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要,也是适应高校选拔的需要。一、历史分析思维方法须有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作理论基础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科学,其分析思维的方法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特色。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历史思维的理论依据,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钥匙”。辩证唯物主义中原因与结果…  相似文献   

18.
孙贻峰 《双语学习》2007,(3M):73-73,75
本文分析了历史教学过程中史料解析的基本方法,并对其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比较教育学者萨德勒、康德尔、汉斯、施奈德与乌利希运用了历史法;其主要作品大致发表在20世纪初至60年代。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萨德勒等人的历史法在认识论上分为目的论解释和因果性解释两种类型。在具体的历史法应用方面,主要运用的是历史比较分析、历史心理分析、历史宏观与微观分析,不过康德尔、汉斯和乌利希等人的历史法有一些不同。历史研究法有一定的合理之处,这些学者比较有效地分析了对象国的教育制度以及其独特性,并探讨了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不足之处在于其历史法不够全面,没有将统计法、测量法等实证方法纳入进来。  相似文献   

20.
比较是鉴别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历史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联系或孤立的事物进行对照,从而确定其异同点。揭示这些历史观象的共同本质和各种历史现象所具有的不同特征,有利于同学认识某种历史现象的发展规律。在历史复习时运用比较分析法,能使我们挖掘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隐性关系。归纳其共性与个性。从而培养我们的概括、综合、分析和鉴别能力。 (一)不同国家或不同阶段的典章制度,宪法的比较,可从背景、目的、阶级立场、内容、性质法律程序、影响等方面比较分析。如《中华民国宪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