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导语(一)《看戏》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的场面。同学们,你们谁能说说有关梅兰芳的故事?(提问一二个同学之后,老师接着) 说起梅兰芳,如果退回四五十年,在我们中国,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用“万人空巷”这个成语来形容那时侯人们为了争睹他的风采,或观赏他的表演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有高洁的品行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个“蓄须明志”的故事,说的是在日本人侵占中国时,梅兰芳坚决不给侵略者演出的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在京剧表演艺术上,几乎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在京剧舞台上塑造的一个个血  相似文献   

2.
开心语文     
<正>成功的秘诀一位演员巡回演出回来,他对朋友说:"我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我在露天广场上演出时,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你真走运,"他的朋友说:"下星期再演出时就要困难一些了。""为什么?"演员问。"天气预报说下周要降温,这样蚊子会少多了。"那人回答。倒着贴过年了,小张看别人家门上都倒着贴了一个"福"字,意思是"福倒(到)了"。于是,他就写了个"钱"字,也倒着贴上,意思是"钱倒(到)了"。老张看见后问:"这是你  相似文献   

3.
"争吵"的乐趣我应该是最早知道王竹立老师要点评我们所写案例的人。我清晰地记得,是在北京首都机场候机时接到王老师的电话。他兴奋地告诉我,看到了我们写的案例(其时我尚未拿到2014年12期杂志),打算写一篇点评文章,还不无"虚伪"地征询我的意见。我不知道他具体会怎么写,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大唱赞歌。我们俩见面次数不多,见面主要就是"争吵",而且可以持续争论几个小时,大多是围绕教学问题。这  相似文献   

4.
家有小暖男     
周末,老公告诉我,他要去外地代职一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我一下子就懵了。军婚十几年,面对出差早已习惯,可这一次没有一丁点儿的预兆,我一时难以接受。"我跟你说,你要把我们娘儿俩带去。"他知道这是我说的玩笑话,可还是无奈地笑了笑。"爸爸,你走了谁陪我下棋,谁陪我晨跑啊?爸爸,你能不能不去啊?我说什么也不让你去。"儿子的话让我一惊。显然,我的情绪有点影响了他。"儿子,你就当爸爸还在当营长。以前,他们野外训练的时候,我们不也是几个月见不着他?"心里再  相似文献   

5.
许多事情,慢慢来就来不及了。我一个年长的朋友,自从青藏铁路通车后就计划和妻子坐火车去一趟西藏。59岁那年,他对妻子说,再等一年我们就去西藏,就凭我这身板,喜马拉雅山即便爬不到顶也能爬到半山腰。  相似文献   

6.
选题灵感:本学期开学初,我校2010级西藏班的79名学生来到我校附属幼儿园见习一周,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学习了幼儿卫生与保健学等相关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后来幼儿园见习。可是,我的宝宝回家后却对我说:"妈妈,我们幼儿园今天来了很多老师,她们说的话我听不懂,她们很黑,她们是外国人吗?"我听后耐心地向他解释:"她们是藏族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这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家。"受到这件事的启发,我决定向小朋友上一节有关民族大团结为主题的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常常因为孩子的某些言行,为他们贴上这是个"××孩子"的标签,可事实呢?他们也有让我们佩服和感动的闪光点。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有一件往事使我终身难忘。那是我在单人校任教的第一年,我班有个叫健健的小男孩,个子不高,也不太讲卫生,又是一个好动顽皮的孩子。班上有二十多个孩子,不管是比他年龄大的,还是比他年龄小的,他都要欺负。家长也常常来我面前告状,因此,他没少挨我的批评。可他每次认错都很快,却一点不改,真让人头疼。我也认为他是一个难管教的"坏"孩子。  相似文献   

8.
座儿     
电影《梅兰芳》里,福芝芳说的最到位的一句话是:"梅兰芳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他是座儿的。"说到位,并不是因为这是两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终极较量,而是一语道破了京剧演员要对"座儿"的尊重。2011年3月,一位花旦名角在上海演出全部《玉堂春》时,被观众轰下去重演了,原因是她没演《起解》一折。玉堂春,就是被我们唤作"苏三"  相似文献   

9.
我爱我爸     
王雨薇 《小火炬》2008,(6):37-37
我的家里有一根顶天大柱子,那可是我们家的主心骨,这根柱子就是我的爸爸。我爸爸是莆田仙游人,这一点谁都能看出来。因为,我老爸有副具有浓郁"莆香莆色"的五官,他有一双眯眯眼,一个本来挺高却被眼镜压弯的鼻梁,还有一张不大的"快嘴",唯一遗憾的是他那一口可爱的"兔牙",这也就是能看出他是地道的莆田仙游人的关键所在。但他并不认为这是缺点,反倒认为这是"特色"呢!我爸他酷爱运动,如果一周不锻炼个两三回,在他看来就是懒惰!他跑得比  相似文献   

10.
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卒后,明神宗朱翊钧长期怠政不朝,国势渐趋衰微。但就明清宫廷戏曲的嬗变而论,这一时期却是新的变革时代。"四斋""玉熙宫"这两个专门戏曲承应机构的成立尤其引人瞩目。"四斋"是万历时期专为神宗生母慈圣皇太后李氏成立的戏曲承应机构,其存续时间当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至万历四十二年(1614)之间。"玉熙宫"则是专门负责为神宗演出戏曲的承应机构,成立时间当在万历十年(1582)至二十六年(1598)之间,它以既有之宫殿——玉熙宫作为固定的戏曲教习、演出场所,伶人包括宦官和女伎,演出内容有宫戏、外戏,至明末仍然存在。这两个内廷戏曲承应机构的成立,对晚明乃至明清时期宫廷戏曲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王石登珠峰的念头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实际上,当他第一次去西藏,见到珠峰的时候,除了想跪下来之外,根本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登到珠峰的峰顶去。“我怎么也没想到,我才44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正是干事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医生说我下肢可能瘫痪。当时听到这个,脑袋立刻就嗡嗡作响。但紧张之后,立刻有了第二反应:我一定要去西藏。西藏珠穆朗玛峰是块圣地,虽总觉得随时都可以去,但一直没有去。”他回忆说。就这样王石下了决心,一定要去西藏。王石至今对这一次远行记忆犹新:“(我们)从青海西宁出发,一直坐车到了西藏,沿途搭拖拉机、大卡车、…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小珊迪》一文中珊迪求"我"买火柴的情景,即小珊迪求"我"买火柴的四句话。【片段一】师:在爱丁堡的街头,有一个可怜的小男孩向我们走来,他对我们说——(生接读四句话,语气平淡)师:孩子们,这是个可怜的孩子,谁来读出他的"可怜"。(一生读,"缠"字念成平舌音,读得很生硬)  相似文献   

13.
空手道考试     
<正> 有了第一个孩子后,我向自己保证,绝不能做一位一意孤行的家长,而要成为一名很有耐心、很善解人意的妈妈。五年之后,我的儿子就要去考空手道黄带了,这对我们来说是件大事儿——尤其对我而言。我和儿子一同练习那些我认为可能考到的方方面面,一练就是一整天。但儿子只是个五岁的孩子,他并不把这事儿看得很严肃,因为有"妈妈"在努力帮他。他一直都在玩耍,不认真练习,我发现自己  相似文献   

14.
<正>一、案例概述(一)教材分析《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一次难忘的经历:在一次班级演出中,老师安排"我"扮演大老虎,"我"因不会做豁虎跳的动作而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自己却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课文以"演老虎要不要豁虎跳"这一矛盾冲突贯穿始终,对演出前后"我"不断变化的心情描写使整个故事显得非常生动有趣,语言风趣幽默、平实质朴。  相似文献   

15.
正十九岁的最后一天,一早起来,我就收到富哥发过来的信息,他说:"小贵,欢迎你进入我们二十岁的世界!"富哥与我同一年来到大学,因为他复读的缘故,比我们大一岁。我不知道他当时按下发送键的心情是否无比激动,毕竟他是我们几个死党当中率先进入二十岁的人,在填表时面对年龄一栏,他要拿起笔,躲开众人的目光先写上一个"2",在这一年里,  相似文献   

16.
朱冲 《今日教育》2015,(1):46-47
早就听说这个班的家长很多是大学老师,孩子的聪明伶俐也极其"不一般"。一、班长们的"气场"新学期,新接手二年级(3)班。"老师,我是班长,我学习很好,上期末考了双百分,这期我还要考双百分……"眼前这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对我毫无陌生感。"这学期,我还要当班长……"接下来,他表达了他最率真的愿望,我用微笑回应了他。"老师,我也是班长,我每天管理朝读,同学们都不敢不听我的……"一个脆生生的声音响  相似文献   

17.
记得我在幼师读书时,由于抗战的影响,学校迁至江西赣州县,这使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年轻学生特别思念亲人。一次偶然有便车路过萍乡的机会,我和几个同学想借此回家看看,行前向老校长告别,他老人家问清了原因后,慈祥地对我们说:“你们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你们回家的这条路线不安全,敌人很有可能要截断这条路线,你们不要急,有我校长在,就有幼师,就有你们。”听了他老人家的话,我们都流着眼泪说:“校长,我们不回家了。”毕业后,我分配在本校附属小学任音乐教师。一次,我在礼堂前组织学生歌咏队排练对外演出节目,他老人家看见了,问我为什么不用风琴教唱歌,要我  相似文献   

18.
要从容啊     
<正>沈从文对待苦难的态度十分潇洒。"文革"时,我和表叔沈从文很久没见面。有一天,我们吃着各自的饭,忽然在东堂子胡同迎面相遇了。他装作没看到我,我们擦肩而过。这一瞬间,他头都不歪地说了四个字:"要从容啊!"他是我的亲人,是我的长辈,我们却不敢停下来叙叙别情,不能拉拉手拥抱一下,痛快地哭一场。"要从容啊!"这几个字包含了  相似文献   

19.
<正>这里说的"秦腔"不是那戏,而是三秦大地的那腔调。语文老师贾甲仓是我转学后的小学班主任,纯种的陕西岐山原上人士,号称跟贾平凹是亲戚,当然贾平凹是谁我们当时是不知道的。他纯正的秦腔着实让我费解了很长时间才适应。他评价我们点名起立的样子,"提起一长条,放下(读hà)一大滩",我至今都拿来提携儿子。"鬼哭狼嚎犬狂叫"是他对我们下课时的形容。"双手  相似文献   

20.
一朵小黄花     
2011年学期末,一个失去母亲的聋儿——小南(化名)来到我们班上。与他初次见面时,我对自己说,"一定要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尽力去弥补他在亲情上的缺失。"谁知,接触一段时间后,他的一些坏习惯,如无缘无故动手打人、看见食物随手拿起就往嘴里塞、10个手指经常是黑黑的……让我觉得要爱他一点也不容易!而他的各种心理问题更是我工作最大的挑战。一次又一次地犯错,屡教不改也就罢了,他还对我的严厉批评视若无睹,那副满不在乎的表情,那个刀枪不入的姿态,让接近崩溃的我不止一次怀疑:"他是不是从另外一个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