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主探究“不仅是学习方式,还是一种深层次的教学理念,它强调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使其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教师把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理念引入到教学中,教学结构将发生质的变化,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提高。让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提高探究知识的能力。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呢?  相似文献   

2.
按照《新课标》理念的要求,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要大力开放教学,以发掘学生的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以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教育的前提下,努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让学生成为自主探究学习的主人。我在新课程改革中深入探索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总结把握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导向有较亲身的体验,愿与同行相互砥砺、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搭建合作、交流、探究的平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4.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探究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洪  陶干臣 《文教资料》2006,(13):213-214
探究性学习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倡导的,目前已是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探究性学习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构建和谐体育教学平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开放体育教学时间空间,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加强体育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精心设计体育学习活动,体验探究。  相似文献   

5.
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是被动接受式数学学习的一种变革。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遵循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适当地监督指引,促进自主探究学习在课堂上的有效开展,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教学经验,对新课程背景下自主探究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希望能为广大教育者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6.
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发展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成为提升学习效率的主要途径。 “少教多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不断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自主探究理念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教学理念,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自主进行知识建构与应用。应用题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重点,还是教学的难点,其综合性较强,对教法与学法要求较高。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从自主探究视角探索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式,以期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成效。本文阐明了自主探究理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原则,并对相应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机会,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一致。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契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本研究尝试对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组织方式展开分析,旨在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9.
探讨生本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完善其自身成长有积极意义。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鼓励学生多元探究、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三方面探讨了生本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和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并指明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自主、合作、探究".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是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为此,教师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友好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语文教学课堂,积极执行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