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提出了很多对历史发展有深远意义的治国主张和政策建议,继承了"礼""仁"等方面的儒家思想并将其进行发扬光大。本文主要探讨了贾谊的《过秦论》对西汉初期思政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提出了很多对历史发展有深远意义的治国主张和政策建议,继承了“礼”“仁”等方面的儒家思想并将其进行发扬光大.本文主要探讨了贾谊的《过秦论》对西汉初期思政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贾谊才华横溢,又因为命运对他不公而受到古今中外文学才子们的赞誉和同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他的作品"理既切至,辞亦通畅",鲁迅也赞他的文章是"西汉鸿文",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贾谊是西汉著名的政治理论家、改革家。他提出了以农为本、重本抑末和“积贮”的主张,主张由国家垄断铸造权,统一使用“法钱”。贾谊的经济思想为西汉时期的经济繁荣、“文景之治”,为巩固西汉封建中央专制统治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贾谊是西汉著名的政治理论家、改革家.他提出了以农为本、重本抑末和“积贮”的主张,主张由国家垄断铸造权,统一使用“法钱”.贾谊的经济思想为西汉时期的经济繁荣、“文景之治”,为巩固西汉封建中央专制统治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据典籍记载,最早整理汉赋的恐怕是西汉的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全文载录了贾谊、司马相如的6篇赋作。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梁范晔的《后汉书》继其踵武而又发扬光大,二书整理、载录的汉赋共有11家,30篇。不过,史官的整理仅限于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少数名作,并且其搜集的写本未必完备,校勘的方法相对简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当时的所有汉赋进  相似文献   

7.
曾皓 《兰台世界》2014,(3):75-76
西汉宫廷音乐家李延年的名号以一首《佳人曲》响彻古今,他凭此曲深受汉武帝的重用,掌管西汉乐府多年。在宫廷音乐的创作道路上,他兢兢业业,丰富了西汉宫延祭祀、仪仗等活动的配乐,也促进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西汉宫廷音乐家李延年的名号以一首《佳人曲》响彻古今,他凭此曲深受汉武帝的重用,掌管西汉乐府多年。在宫廷音乐的创作道路上,他兢兢业业,丰富了西汉宫廷祭祀、仪仗等活动的配乐,也促进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汉代贾谊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以博学多才活跃于政治舞台,曾提出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治国方略,影响极大;又以词气激愤、情意深切、引譬连类、叙中夹议的创作风格,开汉代散文赋之先河,独领风骚于汉初。而全面反映贾谊思想和学术的代表作品《新书》,却因错简失次、传抄讹误以及真伪问题等,迄无完整的校注本,影响了对贾谊甚至汉代思想学术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今本署名汉初政论家贾谊的《新书》或《贾子》一书,自宋以来屡受质疑,如宋朱熹语"贾谊新书除了《汉书》中所载,余亦难得粹者,看来只是贾谊一杂记稿耳。中间事事有些个。"贾谊及其政治学说对于我们理解形成于战国末至汉初的折衷主义哲学至关重要。但由于《新书》的版本及内容至今尚无定论,而阻碍了对贾谊是否能作为汉初哲学代表的研究工作。通过对《新书》自身内在的和外在他方资料的分析,我为今本汇编的多种流传本  相似文献   

11.
一、从《(?)鸟赋》看《惜誓》的作者《楚辞·惜誓》的作者,至汉代已不清楚。《楚辞章句·惜誓序》云:《惜誓》者,不知谁所作也。或曰贾谊,疑不能明也。第一句"《惜誓》者,不知谁所作也",首先说不知谁所作,其态度很明确。下面说:"或曰贾谊,疑不能明也。"提出曾经有过的一种说法,但表示了对它的怀疑。洪兴祖作《楚辞补注》只是就序中提到的贾谊,摘引了《汉书》有关贾谊生平的文字,并摘录贾谊《吊屈原赋》中几段,说:  相似文献   

12.
“事势”一词,出现在西汉公文巨擘贾谊著作《新书·数宁》的开篇,意指国家大事和当前形势。在《汉书·艺文志》著录的58篇《新书》(亡佚《问孝》、《礼容语上》)中,“事势”则作为一类文类而存在。《新书》的卷一至卷四(《过秦上》至《铸钱》)中,除《权重》未标类属外,在题下均标有“事势”字样,意指该文属“事势”类,共计31篇。根据《新书》内容,大体上可推断出,“事势”类多涉及对当时形势的看法.即是对时政发表见解、专论时弊的疏奏组论,故《权重》也应划为“事势”类。  相似文献   

13.
郭象郭象(公元252年-312年),字子玄,河南人,西晋著名哲学家,以辩才著称,东海王越曾引为太傅主薄。他和向秀都喜好老庄学说,并有《庄子注》流传于世。郭象抛弃了王弼“有生于无”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邓桂姣 《兰台世界》2016,(20):129-132
贾谊有大量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切于世事"的政论文和多篇骚体赋。然而《史记》贾谊传却偏偏不忌重复地选录两篇同类型的"不切于世事"的骚体赋。为何?该传立意于探讨人生困境下士人的生死去就、志行操守问题,贾谊"切于世事"的作品因不切合该命题致使落选。《吊屈原赋》《鵩鸟赋》虽有雷同的因素但表达的思想内容不同,从而构成了对该命题的讨论和对屈原式精神行为的不同角度的反思,因此并录而不重复。《惜誓》系代屈原立言,遮掩了作者贾谊的主体性,使之不能跳出被代者身份而未参与该命题的讨论与反思,终致落选。  相似文献   

15.
书籍的版权问题,我国很早就已提出。据近人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二《翻版有例禁始于宋人》条记载,这一问题的提出,当可追溯到宋代。叶德辉提到,五松阁仿宋程舍人宅刊本王偁《东都事略》目录后有长方牌记云:“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版。”长方牌记上刻印的这几个字,同后世书籍上所印的“版权所有,不准翻印”数字,简直如出一辙。叶德辉还引用了宋祝太傅宅刊本《方舆胜览》自序后刊载的两浙转运使的榜文。祝太傅宅因《方舆胜览》等书“并系本宅贡士私自编辑,积岁辛勤,今来雕版,所费浩瀚”,  相似文献   

16.
钱存训是著名的书史、印刷史、图书馆学专家,然至今未见学者专门探讨其目录学思想。大学期间,他就曾在《图书馆与学术研究》一文中对目录学理论有所探讨,也编制了部分目录索引。赴美后,钱存训选修了艾西汉、谢拉等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开设的相关课程,进一步加深了对西方目录学的认识。其代表性目录学作品有《译书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中国书目解题汇编》《中国印刷史书目》等。其目录编制思想先后受到刘国钧、杜定友、袁同礼、艾西汉、休谟等中西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的影响,可谓融通中西。钱存训认为目录是开启学术之门的万能钥匙,目录学素养应为图书馆工作者之基本素养,强调目录编制工作者应有奉献精神等等。参考文献49。  相似文献   

17.
王展妮 《兰台世界》2016,(20):155-157
本文以《汉书·儒林传》为主要材料,参之《史记·儒林列传》及《汉书·艺文志》,梳理了西汉《易》经师承传授关系,并探讨了西汉易经传承中的几个问题,认为《易》在汉初并非单线传承、西汉易学流传并非只有田何一家及孟喜《易》与焦、京《易》之间存在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8.
班固与斑姓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父亲班彪的遗愿,著述《汉书》.《汉书》记载了西汉自高祖刘邦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200余年间的历史,开创了断代史体例,记事严谨,文辞精练古雅,记录了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料,史学上的地位仅次于《史记》,是研究西汉历史最重要的文献.  相似文献   

19.
潘振刚 《大观周刊》2011,(22):234-234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他的义利观充分体现在他的《史记》一书中,本文以《史记》一书为例,粗略探讨了司马迁的义利观:一、追求物质财富是每个人的本性;二、经济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三、要用道德来调控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邱扬凡 《兰台世界》2016,(9):106-109
不论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角度来看,西汉王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强大的盛世王朝。而西汉的统治者也非常重视档案事业的发展。本文从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以及文书处理以及公文邮驿制等角度来看西汉盛世。本文还从《史记》的文字中分析了西汉经济上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证明了西汉的盛世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