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雪 《采.写.编》2023,(2):112-114
为保证出版物向人们提供健康的阅读内容,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本文基于保障出版物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与标准化文件,总结归纳10类出版物中常见编校差错,分别举例分析错误类型,列举分析错误依据,提出修改方案。  相似文献   

2.
图文混排图书中常有很多差错,如图的位置和顺序编排差错、跨页图错误、图中文字方向错误、缩放比例失真等格式差错,以及形近错误、音同错误、省略、逻辑错误、遗漏、重复等内容错误。产生这些差错的原因主要是转排时开本不一致、作者和编辑的疏漏、校对人员不校异同、关注正文而忽略了插图等。校对需熟练掌握插图版面规范、重点关注原稿插图、强化校异同、留意同音字和形近字、总结经验、提高排版质量,才能有效提高图书质量。  相似文献   

3.
医学期刊文字差错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鸣 《编辑学报》1996,8(1):31-34
文字差错历来是衡量出版物编辑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以下简称我社)一直将纠正文字差错作为期刊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质量检查记录表中,将文字差错列为详检必须填报的项目。笔者在对我社1994年期刊质量检查情况进行汇总时,发现文字差错问题并没有引起编辑人员的应有重视,  相似文献   

4.
谭桂声 《中国编辑》2006,(6):53-56,27
编辑图书一定要避免政治性差错。这里所说的政治性差错,不是指图书内容上的整体性的政治立场、思想倾向等方面的错误,而是指由于认识上的模糊、技术上的疏忽、文字表述不当等造成的涉及政治性内容的个别差错。如果不保持警惕,就很容易出这类差错。那么,怎样避免政治性差错呢?  相似文献   

5.
从信息视角探讨差错信息的内涵及其特征、差错信息对组织发展的负面和正面影响。认为对差错信息进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甚至消除差错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通过培育积极的差错管理文化、化解信息失灵、构建差错报告系统3个措施,增强员工提供差错信息的意愿。指出对差错信息及其管理的研究应成为信息管理学科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张同学 《编辑学报》2020,32(2):163-165
为了给科技期刊编辑同人正确处理政治性差错提供参考,比较分析了科技期刊出版实践中处理政治性差错的4种方法,即:期刊出版单位刊登更正声明,并作替换处理;网络传播平台加编者注,仅作统一更正说明;期刊出版单位明知有差错,但不作任何处理;期刊出版单位不刊登更正声明,但更换错误文档。认为期刊出版单位是责任主体,期刊出现政治性差错,期刊出版单位公开更正是出版法规的要求,期刊出版单位应在收录期刊的所有网络数据库中刊登电子版的更正声明,更正声明连同原始文档、替换文档附在原始论文的检索页。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新闻媒体的发展,但是新闻报道中的错误量也逐渐增加,隐形政治性差错便是其中之一。本文针对时下新闻报道中常见的隐性政治差错类型进行论述,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晶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0):26-32
差错信息是组织的一类特殊的信息资源,是个人信息的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施加有效的管理手段,使个人拥有的差错信息转移成为组织的共同知识。借助信息管理学的理论范式,从信息传递、信息利用和信息共享三个方面分析差错信息的特点。差错自我报告、差错他人报告和差错学习是实现差错信息有效传递和利用的主要途径。通过指定专门的机构管理差错信息、建立差错管理信息系统、培育良好的差错管理文化等措施加强差错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9.
报社杂志社天天要编印报纸杂志,电视台广播电台天天要播发新闻,每期少则几万字,多则十几万字乃至几十万字,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因此在遣辞用语、逻辑思维、事实陈述、科学知识、检查校对等环节问题上免不了要出差错。如果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淡薄,把关不严,甚至还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差错。一旦差错即成,将给自己、单位和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轻者会闹出一些笑话,损害媒体的声誉形  相似文献   

10.
新闻宣传是媒体向广大读者传播信息的手段,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是它的主要功能,一旦报道中出现导向错误、新闻失实、文字差错等问题,不仅影响信息的传递,也会动摇媒体的公信力。本人作为在编辑岗位上工作了近二十年的"资深"媒体人,总结了一些容易出现的新闻差错,以期给新入行的朋友一点提醒。  相似文献   

11.
校对工作者必须具备语言文字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工作者要具备语言文字优势”这个命题原本是《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编校人员在语言文字方面应当具有相对优势。我认为他的这个提法尤其适用于校对工作者。首先,这是校对工作的性质对校对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校对是以猎错为手段、以灭错为目的的工作,其任务就是将一切差错消灭在图书出版之前,实现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从而保证图书的内在质量。根据《咬文嚼字》编辑部对382种出版物中的差错的分析,用字错误占31%,词语错误占15%,表达错误占19%,标点错误占23%,上述四类错误在差错总数中共占88%,其他差错仅占12%。这…  相似文献   

12.
邓卫 《今传媒》2011,(9):111-112
根据编辑工作中的积累,结合《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及工作实践,结合相关标准规范,归纳总结出版物中常用的16种标点符号的常见用法错误,并举例说明,供编辑、校对同行及其他文字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报刊中的新闻报道出现的差错越来越多,也引起人们的广泛的注意。报刊中新闻中差错是复杂的,有些显而易见的,但有的是辨识难度较大的隐性差错。对于这类隐性的差错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这类差错出现的原因中才能从根本上寻求解决的对策,从而提高报刊新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科技图书编辑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错别字、病句,以及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错误,我们不仅要认真通读、仔细核对,消灭书稿中的差错;还需要不断积累航天相关技术知识,并了解航天文化和航天历史,找出专业错误发生的原因,努力降低差错率,不断提高出版质量。  相似文献   

15.
认为差错信息差表征差错发生过程中与常态相偏离的信息,有必要引入合适的理论和方法来处理、研究和利用差错信息资源。在以系统科学理论确定差错信息之内涵的基础上,从信息管理理论视角阐述差错信息的各种特征,分析差错信息的类别及其产生机制,提出收集、组织、开发差错信息资源的途径和方法。指出通过差错学习,为组织的发展和变革提供服务,提高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16.
图书质检工作中,对差错类型的判定,会直接影响图书差错率。面对一些不易界定的差错类型,须采取审慎的态度,兼顾原则性与包容性,坚持差错认定标准的一致性原则,确保图书质检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7.
万洪涛 《新闻前哨》2021,(2):124-125
作为一个图书质检员,常年检查本单位的付印前校样和成书质量。在日复一日的质检工作中,笔者积累了大量的质检数据、差错语料和量化指标。笔者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文字性差错类是一个普遍性的存在;不合格图书文字性差错在编校错误中占较大。  相似文献   

18.
新闻编辑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将新闻作品中的错误消灭在出版之前,提高报纸质量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出现差错,是对读者不尊重和不负责任的表现。本文从宏观意识和微观意识两个方面谈到了新闻编辑纠错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了报纸中常见的一些差错,并提出了相应的避免和改正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同学 《编辑学报》2020,32(1):43-45
为了提高科技期刊编辑对政治性差错的感性认识,引起科技期刊编辑的重视,避免各种类型政治性差错的发生,收集整理了源自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政治性差错。科技期刊中的政治性差错貌似细小,实则严重。科技期刊中的政治性差错存在于科技论文的各个部分,包括题名、作者单位、正文、插图、表格、参考文献等。科技期刊中的政治性差错涵盖了所有类型的政治性差错。  相似文献   

20.
当前,某些书刊中的差错相当严重,几乎到了“无错不成书”的地步。广大读者、作者和出版工作者都对此反应强烈。认真研究差错产生的原因和我们的对策,实已成为出版社的当务之急。一、系统差错与随机差错差错,究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随机差错和系统差错两种。随机差错是一些偶然性的差错,如偶然写错的个别字,偶然的计算错误等,这是一种随机现象。随机差错不是当前某些出版物中差错增多的主要原因,而且在正常的出书情况下,也是不难消灭的。许多读者常把差错简单地归咎于校对的粗心大意,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例如,就错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