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献给孤独的挽歌》是作家薛忆沩以诗化的语言对13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生平或创作进行的另类评介。作者以评论家的识见和良知关注诺奖作家个人命运和时代风云的冲撞,赋予了作品深重的历史感,并引领读者共同期待自由的"文学祖国"早日建成。作者卓越的叙事才能和精湛的写作技巧使读者在随笔集中欣赏别样风光的同时收获更多的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文学奖自1901年以来,共颁发了74次,获奖者有78人(包括今年)。但似乎很少听说有什么确定的“诺贝尔文学奖得奖作品”。得奖人和得奖作品毕竟是两个概念。可我们面前偏偏摆着一本书——《生活与爱》(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其封面、内封、封底和目录页上都有引题:“诺贝尔文学奖得奖作品选集”。所选的海明威、赫塞、赛  相似文献   

3.
《出版工作》编辑部: 《出版工作》今年第1期发表了舟自横同志《何谓诺贝尔文学奖得奖作品?》一文,对我社去年2月出版的《生命与爱》一书提出的批评是对的。《生命与爱》是用一个旧版本  相似文献   

4.
<正>"献给从你身边溜走的那个人"是主人公陈文在影片最后在纸上写下的一排字,也成为导演留给看过《独自等待》的观众刻入心底的印记。青春、成长、爱情,这些新生代导演的都市电影中最常涉及的话题在不同人的影像中都有不同的表达和阐释。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娄烨的《苏州河》、张元的《北京杂种》、张扬的《爱情麻辣烫》……都有一个共同的创作母题——都市中的青春,或稚嫩青涩,或残酷迷茫,或温暖甜蜜。孤独、叛逆、偏  相似文献   

5.
李杰 《报林求索》2012,(12):90-91
<正>诺贝尔文学奖花落莫言,让莫言一下子跃升为中国最赚钱的作家之一。在他被捧上天,被疯狂消费和娱乐化之后,应慎思"莫言热"背后的泡沫。不久前,2012年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得益于"诺奖效应",莫言以2150万元的版税收入高居第二。两个月前,诺贝尔文学奖花落莫言,引发全民关注。无论各地实体书店抑或网上书城,莫言的书一度售罄,在出版商连夜加印后,还是可以看到读者们排队购书的盛况。据了解,莫言作品以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作品系列"销售风头最劲。《蛙》和《丰乳肥臀》单本的印量约为60万册,《檀香刑》《生死疲劳》和《红高粱家族》都突破30万册。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的时候,莫言作品  相似文献   

6.
虽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是在10月11日公布的,但整个10月Top10文学类榜单中,有6个榜位被莫言作品占据,回想一下莫言得奖时的轰动效应,10月榜单中这样的结果可以说毫无悬念. 在中国,莫言不是一个无名之辈,他是电影《红高粱》的原作者,也凭借着《檀香刑》获得茅盾文学奖.作为一个极具个性的作家,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著称,在文学爱好者中拥有不少拥趸者.但夺得诺贝尔文学奖却让莫言一夜之间红遍全国,不论文学还是非文学爱好者,都蜂拥至书店,一时间,存货不多的莫言图书处处卖断货,出版社忙着加印,渠道商忙着进货.  相似文献   

7.
漫画     
《报林求索》2012,(11):166-167
<正>莫言肖像漫画创作莫言肖像漫画创作莫言,2012年10月11日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而得奖后发生的一切对于他而言,似乎也是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8.
索尔仁尼琴死了。这位世界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前不参加任何党派、组织,与达官显贵保持距离,傲骨嶙峋,遗世独行。他用只听从于"上帝指挥的笔"激扬文字,抨击时弊,在艰难困厄中度过了辉煌而又孤独的一生。俄罗斯人民把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获得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译林出版社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购买了勒·克莱齐奥代表作《战争》的版权,并将其列入法国当代文学名著系列出版。译林出版社出版过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莱辛的《金色笔记》等多部作品,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的代表作《耻》,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的代表作《河流》等重要作品。此次勒·克莱齐奥折桂,预计《战争》一书也将受到更多读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出版参考》2013,(15):5
5月7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了被称为"文学蓝皮书"的《中国文情报告(2012-2013)》(下称《报告》),去年中国文学界最重要的事件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报告》同时发布的2012年"开卷"小说类图书畅销排行榜显示,去年的莫言热并没有改变文学作品销售的格局。排在畅销榜首的是郭敬明的《小时代3.0刺金时代》,  相似文献   

11.
据香港报纸报道,“1989年香港最佳印制书籍奖’已经评出20本得奖图书。10本得奖的中文书籍为: 《翁维铨秋水图意》、《饶宗颐书画集》、《北京》、《雨花石珍品集》、《奇闻怪事录》、《故宫珍藏康雍乾瓷器图录》、《香港美术家作品联展》、《中国历代妇女妆饰》、《芝麻开门·番茄开  相似文献   

12.
在五年或更早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前夕,台湾艺文新闻的报道中,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树就一直被提起,说是呼声最高的得奖人之一,且有不少作家撰文大谈村上春树为什么(不)该得奖?直到莫言得奖那年,媒体舆论更是吵得沸沸扬扬,大有中日文学比拚而中国胜出的意味,很是有趣. 每年的讨论,当然照例有支持村上该得奖,与不认为村上足以拿奖两大派说法,偶尔会针锋相对,更多时候是各说各话. 直到2014年,虽然照例仍然被拿来陪榜,也还是有几位作家撰文讨论了村上得奖的可能性,最后也的确不是村上春树.不过,笔者好奇的是,到底有多少人真心相信村上春树真的会拿下诺贝尔文学奖?撇开文学层面的探讨不谈,这些年诺贝尔各奖项的颁赠,颇有老者优先的意味.甚至还曾经有诺贝尔奖得主撰文表示,如果人生愿景中有挑战拿诺贝尔奖者,除了专业要杰出之外,身体也要够好,要够长寿才有可能排得到.  相似文献   

13.
陈骥 《新闻三昧》2007,(1):29-30
《新闻三昧》的编辑突然打电话给我,要我写一点有关渤海二号事故的新闻得奖这件事的回忆文章,大概认为这件事还有一些宣传的价值,我也只好"遵命"了.  相似文献   

14.
在五年或更早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前夕,台湾艺文新闻的报道中,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树就一直被提起,说是呼声最高的得奖人之一,且有不少作家撰文大谈村上春树为什么(不)该得奖?直到莫言得奖那年,媒体舆论更是吵得沸沸扬扬,大有中日文学比拚而中国胜出的意味,很是有趣。每年的讨论,当然照例有支持村上该得奖,与不认为村上足以拿奖两大派说法,偶尔会针锋相对,更多时候是各说各话。直到2014年,虽然照例仍然被拿来陪榜,也还是有几位  相似文献   

15.
8月底,拥有合法身份的中文版《霍乱时期的爱情》上市,9月,这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毫无悬念地进入文学类榜单Top10,位居榜单第六位.《霍乱时期的爱情》完成于1985年,是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作品,也是作者认为的"这是我最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肖支群 《新闻爱好者》2011,(23):116-117
美国当代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在《心是孤独的猎手》、《没有指形的钟》等小说中,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黑人形象,他们力求获得与白人同等的地位,但他们要么被白人炸死,要么沉默伤心地离开白人社会,他们是一群有思想但却非常孤独的"失语者"。  相似文献   

17.
有关诺贝尔文学奖提名问题,近一时期被众多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台湾作家李敖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资格炒了一阵子,且被质疑之后,很快又传来巴金拒绝角逐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据《收获》杂志主编李小林  相似文献   

18.
他的得奖,是人们意料之中的。甚至可以说,是期待之中的。199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瑞克·沃尔科特当年就曾表示,应该得奖的是希尼,而不是他自己。至晚自80年代以来,西穆斯·希尼就已被公认为“自叶芝以来最重要的爱尔兰诗人”,也是当今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他是从北爱尔兰黑暗的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千百年来,那里的人们一直保持原  相似文献   

19.
《失明症漫记》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若泽·萨拉马戈的代表作,在该作品之中,作者将人性中的恶与善表现得淋漓尽致。《推拿》则是毕飞宇的长篇小说,获得过茅盾文学奖,书中讲述了一群盲人的情感、责任、尊严以及梦想的生活故事。在文中以《失明症漫记》与《推拿》为主体,对这两本书中的"看"与"被看"进行分析,去看隐藏在社会现实之下的各种真实。  相似文献   

20.
莱辛的《金色笔记》,这本没有"题记"的书能换回诺贝尔文学奖,假如不幸出现在中国的中小学作文考场上,咱们的判卷老师能给它及格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