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视媒介事件与仪式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新的电视传播形态,电视媒介事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仪式".本文从仪式传播的角度,探讨电视媒介事件凝聚社会、融和情感、增进团结、传承文化、确认秩序的重要仪式功能,考察电视媒介事件的仪式传播特点、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文化人类学视域中的电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式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既是社会文化人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成为传播学所关注的对象.尤其在全球化语境下,一种以电视为代表的"媒介仪式",在构筑"认同的空间",提供"认同的力量"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拜祖大典"、"中国记忆"、"香港回归"等媒介仪式的考察,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讨"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媒介事件"是大众传播的盛大节日,是一种具有干扰性、垄断性的重大电视事件.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电视娱乐节目,严格意义上说并不属于"媒介事件",但它们同时又具有了许多"媒介事件"的特征,我们姑且可以把这些大型电视文娱节目称之为"类媒介事件".  相似文献   

4.
苗巍 《记者摇篮》2010,(9):45-45,44
电视体育新闻评论是一种常见的大众媒介传播样式,也是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电视体育新闻评论是借助电视媒介声音、画面和文字整合的特点,运用声画一体、视听结合的多样性、综合性、共享性的多元电视媒介符号,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体育赛事、体育事件、体育问题以及与其相关的人和事进行判断、分析、评价,发表意见、阐释观点的一种电视媒介传播样式。  相似文献   

5.
徐艳 《新闻知识》2007,(11):70-71
著名的思想家泰勒把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定义为"文化和文明就其人类学意义上看是知识信念、艺术、伦理、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需要的其他能力和习惯所构成的综合体",换言之,文化就是"共同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见诸于该民族的艺术、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之中"。那么,电视文化是什么呢?由于电视是一种大众媒介,是用来传播视听觉符号的,因而,我们可以将有电视传播的符号内容统称为电视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电视文化应该属于大众文化,是一种实用性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媒介事件,是指经过某"组织"(政府、政党、企业、社团等)规划并执行。由媒体向观众传播的、具有特定历史价值的媒介事件,成为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传播学者丹尼尔·戴扬与伊莱休·卡茨在《媒介事件》中将其定义为"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即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媒也可称为"大众媒介"或"大众传播媒介",它是在广播电台出现后才产生的一个新的概念,指的是在信息传播途径上专事收集、复制及传播信息的机构,一般专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及网络.  相似文献   

8.
郑英明 《传媒》2016,(24):45-46
传播学者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在《历史的现场直播——媒介事件》将"特殊的电视事件"称为"电视仪式".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下,电视仪式作为现代电视文化中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承担着全新的历史使命,在对内推进国民情感凝聚、国家身份认同,对外进行价值输出、文化传播方面,作用巨大.2016年9月4日,G20峰会在我国杭州召开.  相似文献   

9.
围绕社交电视进行的传播活动,是一种现代性的媒介仪式,它包含着聚集性的观看行为、符号的汇聚与传播、社会关系的表达与群体认同.当认清社交电视的仪式化特征后,重新审视社交电视的价值,它正是通过互动设计唤醒情感、重塑身份,引发媒介的权利的更迭.因此,在媒介仪式观的关照下提出"事件+话题"直播+场景"生产+互动"三条社交电视发展策略,为社交电视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电视媒介事件是电视媒体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传播形式,最早出现在欧美电视界,近年来,我国电视媒体大量采用,且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但目前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电视媒介事件——传播的新形式与新效果》一文对媒介事件产生的历史,电视媒介事件的形式、内容和效果进行了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电视媒介事件”这一传播现象的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11.
陈文敏 《今传媒》2013,(6):42-45
在跨文化传播与国家文化输出的时代背景下,2012年夏天英国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展演作为一场"深度游戏",因其美学风格、仪式化形态迥异于历届奥运仪典,使得这场有关"竞赛、加冕、征服"的重要媒介事件成为一次"有意味的形式",尤其在对电视仪典的总体架构、仪式话语以及仪式功能指向等维度,留下了较大的学术批评空间,更有值得追索的深层文化背景,在电视仪式与文化创意产业层面也可资中国媒体业扬弃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丹尼尔·戴杨在<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一书中定义媒介事件为:"对电视的节目性收看,即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①这些事件是媒介事先策划好的,与事件同时参与进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带有象征意义和表演性质的活动.随着世界加快向地球村发展,重大事件极易吸引各国媒介的集体关注,形成"全球媒介事件".  相似文献   

13.
传播媒体或称"传媒""媒体"或"媒介",是指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即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现在已成为各种传播工具的总称,如电影、电视、广播、印刷品.而自从计算机的普及,网上媒体也成为一种新形式的传播媒体.……  相似文献   

14.
电视体育传播中媒介话语权的失衡是媒介传播中常见的问题,因此,电视体育传播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事件的客观真实性;构建高品位的体育文化内涵,增强体育传播的深度和价值;发挥电视体育大众传媒社会公共平台传播职能,构建普通弱势群体媒介话语表达空间;增强电视体育大众媒介传播的社会责任感,杜绝媒介传播领域在强势群体领域的极化。  相似文献   

15.
电视媒介事件已成为生活中一种重要且常见的"仪式".本文从仪式传播的角度,选取三个实际案例,即2016年央视猴年春晚、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和2016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的直播视频,利用电视媒介符号系统,包括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来具体分析,探讨出不同类型的电视媒介事件具有民族凝聚、文化传承,国家认同、信仰共享以及整合维系民族自豪等方面的重要仪式功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浅析媒介事件的仪式直播如何建构这些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拟人方法,依据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传播符号和传播方式,分析了不同传媒所扮演的"传播角色"及其所具有的"人格特征".透过这些"传播角色"及其"人格特征",我们可以更透彻地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9,(11):40-51
在西方学术语境中,"媒介仪式"和"媒介事件"是两个不同的理论概念。媒介事件着重阐释大众媒介在特殊时刻整合社会的功能,取向于功能主义的、新涂尔干主义的学术理路。媒介仪式着重揭示大众媒介建构社会中心的神话,取向于反功能主义的、后涂尔干主义的学术理路。同时,二者又存在一些共性,它们都以电视传播为范例探究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都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研究媒介(传播)的仪式性特征。媒介事件理论的动态发展,尤其是仪式性的消退,使它与媒介仪式的共性相应减弱。  相似文献   

18.
王营 《新闻爱好者》2011,(20):14-15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让我们不禁联想起在历史上同样引起轰动的一些事件:登月事件、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的婚礼、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葬礼、每年世界杯足球比赛、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等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归根到底,这些事件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媒介事件。它们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媒介事件是群体情感的宣泄,是大众传播的盛大节日。这是一般的新闻事件所不具备也无法比拟的。这种媒介事件的播出还是如此复杂,以至于被电视业内人士欢呼为"奇迹",既是技术上的成功,也是仪式上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多屏视听时代,综艺节目的 跨媒介传播成为一种新趋势.当前我国综艺节目台网之间的跨媒介传播主要包括跨媒介流通、跨媒介联播、跨媒介衍生及跨媒介互译等四种模式.但面对电视文化场和网络文化场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生产者只是试图简单地通过改编、删除或添加文化密码来迎合目标文化场,导致综艺节目的 台网跨媒介传播效果不甚理想.因而,在...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春节文化的群体仪式传播,在电子媒介时代被电视媒介仪式所接管,"不在场"的虚拟空间代替了"在场"的仪式场景,变成了由媒介发起的观看式的众人狂欢.而在互联网的新时代背景下,法兰克福学派右翼主要代表人马尔库塞所提出的"单向度的人"被消解,人们更具有独立思想和批判意识,趋于多向度的思维方式,并且形成新的春节文化仪式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