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规范自学考试管理,严肃处理违规考生,我省自学考试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4年5月19日发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十八号令),制定了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守则)和《关于对自学考试考生违规行为认定与处理的规定》两个新法规(见另文)。并决定从2004年下半年自学考试开始,对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出现的违规考生,按照我省制定的《关于自学考试考生违规行为认定与处理的规定》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今年处理了近600名成考作弊考生;而石家庄近日举行的成考中,共查出违纪考生720多名,其中一个30多名考生的考场中,查出15人违规。成人考试作弊这两年可谓愈演愈烈。问题在于,作弊者的胆子为什么那么大?分析一下成本收益就不难看出,低风险低成本却能得到高收益,乃是根本原因。有一位监考老师引陈毅的诗告诫考生说:“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考生听了竟哈哈大笑:“被捉又能怎么样呢?”的确,被捉又能怎样呢?比如考生雇“枪手”,其处罚只是3年内禁考,而除在校生充当“枪手”会被学校处罚外,其他类型“枪手”则无处罚。显然,违规的处罚力度与…  相似文献   

3.
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给了考生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但这样的“开放”、“自由”都是相对的,绝不能理解成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命题中的“以××为话题”、“以××为写作范围”、“所写与××有关”等语句本身就隐含着“扣题”、“人围”、“有关”等要求,所以写话题作文也往往要戴上无形的“镣铐”再去“跳舞”,否则一味地“天马行空”,很可能闯入“误区”。2001年考生所写话题作文的审题失误,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4.
【案例】 初二学生王×在期中考试之后,来到心理咨询室气愤地说道:他最恨语文老师,因为老师的行为太"残酷"。由于王×的语文成绩没有达到语文老师的要求标准,被老师一次次地当众批评,并遭到老师的惩罚:罚写2000字的说明书!(这是老师惯用的手法,说是为了防止某些人拖班级的后腿。)现在的王×一到语文考试的时候就紧张,每次语文考试之前,王×就会出汗,肚子痛,出现了考试恐怖症状。  相似文献   

5.
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给了考生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但这样的“开放”、“自由”都是相对的,绝不能理解成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命题中的“以××为话题”、“以××为写作范围”、“所写与××相关”等语句本身就隐含着“扣题”、“入围”、“有关”等要求,所以写话题作文也往往要戴上无形的“镣铐”再去“跳舞”,否则一味地“天马行空”,很可能闯入“误区”。2001年考生所写话题作文的审题失误,值得我们深思。一、误解话题。准确把握话题的内涵,是正确审题的前提。甘肃省中考作文的话题是“读书”,有位考生拟题《读书真好》,先写同学间…  相似文献   

6.
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给了考生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但这样的“开放”、“自由”都是相对的,绝不能理解成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命题中的“以××为话题”、“以××为写作范围”、“所写与××相关”等语句本身就隐含着“扣题”、“范围”、“有关”等要求,所以写话题作文也往往要戴上无形的“镣铐”再去“跳舞”,否则一味地“天马行空”,很可能闯入“误区”。  相似文献   

7.
据4月20日《北京娱乐信报》报道,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市自学考试中,虽然考前考生签订了“诚信承诺书”,但仍有201人涉嫌作弊受到取消当科成绩或被停考一至三年等处罚。据了解,今年4月自考的考生在答卷之前,先要签“诚信承诺书”。这是我国自考史上,考生首次正式签订的“诚信  相似文献   

8.
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为考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但这样的“开放”、“自由”都是相对的,绝不能理解成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命题中的“以××为话题”、“以××为写作范围”、“所写与××相关”等语句本身就隐含着“扣题”、“入围”、“有关”等要求,所以写话题作文也往往要戴上无形的“镣铐”去“跳舞”,否则一味地天马行空,很可能闯入误区。  相似文献   

9.
我班有一位叫王×的同学自由散漫、任性放纵 ,我没有一味地批评他 ,而是十分注意观察他的闪光点 ,然后因势利导。记得那次他为班级争得男子 2 0 0米短跑第一名的好成绩时 ,我召开了“我也能行”的班会 ,在班会上 ,我让同学们起来发言 ,说说王×争得第一名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和心情 ,学生们群情激昂 ,纷纷发言 ,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王×这颗被冷落得太久的心 ,终于抑制不住激动而流下了高兴的眼泪。我乘机提出了“王×得第一我该怎么办”的问题 ,有的说“要在数学竞赛中争第一” ,有的说“我擅长写作 ,要办好校报 ,将来当作家” ,有的说“我喜…  相似文献   

10.
今年玉溪地区初中招生考试数学试题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学校买来85本文艺书,比买来的科技书的3倍少5本,学校买来科技书多少本?”我翻阅了三十个试场共748个考生的试卷,有627人解错。其错误算式为(85-5)×3=240本,或85×3-5=250(本)。做对的考生中有23人是用方程解。  相似文献   

11.
校园处罚当休矣重庆唐先坤某校二年级学生××在单元考试中,粗心大意失误太多,被罚抄该次考卷15遍,家长找到学校,说夜里11点,孩子抄着卷子就睡着了,剩下未写完的5遍只得由孩子他妈代抄了。五年级学生××未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中午放学后被留下来关在教室里,...  相似文献   

12.
一九九四年下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试题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答案在后面括号内划“√”,错误的划“×”]1.中国公民在国外实施了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利益的犯罪,只要该罪按犯罪地国家的法律应受处罚的.即可依照我国刑法追...  相似文献   

13.
题目出示——请以说“安”为题作文,“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要求自行选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北京2005年高考作文题目说“安”北京一考生我热爱××,首先向伟大的正确的光荣的××请安。(注:此处可由读者自由发挥填入,譬如老婆、  相似文献   

14.
陈奎 《中学理科》2007,(3):56-57
高考物理考试中,审好题是最终解答好题的关键.在平时测试或各类考试中,我们时常能听到这样的话,“××道题我看错了.”“×××道题我看不懂”等等,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考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不清楚审题的基本方法.2007年高考又将到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考生,本文从三个方面谈谈物理审题的基本方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前沿     
“教育部正在研究教师资格认定统一考试的可行性;未来我国将制定一套教师资格考试办法,推行统一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这套办法对师范和非师范类考生应该是一视同仁的,对于具备学历和不具备学历的考生也是一视同仁的。”  相似文献   

16.
某小学三年级期中语文考试,同桌的两个同学都做错了同一道六分题,且错误内容、方式完全一样。任课老师对两人的相同错题毫不含糊地采取了加倍扣分的处罚方法。试卷发下后,一学生得分:98-6×2=86;另一学生得分:85-6×2=73。在这位老师看来,学生考试中,同桌同学发生此类情况,显然属于作弊所致。不管两人责任大小,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两人的“作弊”题均加倍扣分、“各打五十大板”,有利于遏制、防范、减少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据了解,此类情况,这种认识,在一些小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考试中,在少数任课教师中,并非…  相似文献   

17.
2000年全国高考首次用“以××为重点”来考查“扩展语句”。在平时的练习中,同学们没有真正理解“以××为重点”,因而常常出错。   例: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 30个字。 (2000年全国卷第 25题 )  情景一:毕业典礼上 同学们 歌声   情景二:考试前夕 我 歌声   练习过程中有同学这样回答 (以第一句为例 ):在毕业典礼上,我们班的同学们唱出心底的歌声。我们说这个答案是在扩展,但是没有以“歌声”为重点。到底怎样解读这个“以××为重点”呢 ?有两个方法:一是在“歌声”前加定…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 :人间自有真情在。不错。然而另一方面 ,真情又常常被人误解、被流言扭曲。因此 ,“被误解的真情”就成了文学作品中一个常见的主题。这篇《与爱情无关》通过对郭老师与王端的真情被人误解的故事 ,在讴歌真情的同时也针砭了市侩之心。在写法上 ,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技巧 ,从而使全篇显得起伏有致 :由郭老师患病、王端悉心照料 ,郭老师爱人却无醋意 ,引起同事们议论纷纷 ,作者设置了一个“悬念” :在这一男二女之间 ,到底有怎样不一般的关系 ?人们猜测郭老师艳福不浅。可郭老师和王端各拿一根筷子敲饭盒 ,边敲边神经兮兮地又哭…  相似文献   

19.
针阔混交林凋落物研究中,马×拉、马×青、马×闽、马×格、马×苦等混交群落,这5个群落以及马尾松纯林凋落物表层的化验分析结果,枯叶占优势,马×苦混交群落最高,马尾松纯林最低。营养分析A层的凋落物的N及Ca的含量最高,其平均值分别为:0.80%和1.26%,5种元素含量大小为:Ca>N>Mg或K>P。马×闽混交群落中Mg含量最小。  相似文献   

20.
关于"考试违规",每一位考生在进入考场之前都应有所了解。诚信应考、主动杜绝违规行为是必须的;对许多考生来说,还要避免因无知导致的"不经意地"违规。目前,高考适用的、每一位高考考生务须了解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教育部在2004年制定、并以部长令的形式发布的。因此,该《办法》又被称为18号令。《办法》旨在规范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维护国家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