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裴翠祥  吴坚 《科教导刊》2023,(30):50-53
针对目前大学实验力学中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固化、实际应用和学术前沿之间的关联存在一定局限性等问题,文章以电阻应变测量技术为例,从电阻应变测量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引入基于电阻应变测量的小型电子秤制作实验,将电阻应变测量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显著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电阻应变测量技术的深入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基础力学实验教学中,弯扭组合变形实验的弯曲切应力测量误差较大,主要原因是三轴应变花±45°方向应变片敏感栅中心偏离被测点而引起了附加弯曲正应力。为提高弯曲切应力测量精度,详细讨论了几种受正应力影响小的实验测试方案,包括粘贴反向应变花、利用弯曲应变消去正应力影响、粘贴更换方向的双轴应变花。并就第二种方案,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对弯曲切应力重新测量,得到测量误差仅为0.215%,充分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本对使用电阻应变仪测量应变时,因接桥错误而得到的测量结果进行理论分析,指出绝大多数情况的错误测量值可以更正,从而避免重测。中导出更正系数η的计算式,并附有常用的十种测量情况的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电阻应变的优化测量,是将多个电阻应变片(包括应变花)测点为对象,组合各被测函数量进行直接测量,以较少的测量次数,得到较高的测量精密度。并应用矩阵最小二乘法,导出一般求解最可信赖值的方法,此外,为了简化运算和普及应用,设计了系统数列表法,只需要使用袖珍计算器就能运算,求解一组最可信赖值,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5.
电阻应变测量技术(电测法)是一种单点应变测量技术,在复杂构件表面应力梯度较大点的应力状态测量时,需事先分析测点位置,并准确黏贴应变花,这使测量过程比较复杂。而三维数字图像相关(三维DIC)具有非接触、全场测量的优点,可测得构件待测表面的应变场,直观判断出待测点的位置及其应变状态。基于一偏心构件的拉伸试验,比较了三维DIC与电测法及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应变状态测量结果。结果表明,虽然三维DIC应变状态测量精度不如电测法,但仍能给出较为准确的结果,且具有电测法不具有的独特优势,因此非常适用于复杂构件应力梯度较大点的应变状态测量中。  相似文献   

6.
为了方便快速的测定待测物体的重量,拟构建一种测重实验装置,利用应变电阻效应和惠斯通电桥原理把力学应变转换成电阻值的变化,经过标定电压灵敏度和测量即可获得待测物体的重量。实验表明,本装置具有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便于控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用惠斯登电桥测定杨氏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光杠杆和惠斯登电桥联系起来,实现用惠斯登测量金属丝在不同应力下的电阻应变,研究应力、应变及电阻变化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桥梁、房屋的检测试验中 ,砼应变测量是必测项目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电阻应变测量技术 ,此方法简单易行 ,但由于环境因素影响较明显 ,在测试中应注意。本文在如何提高砼应变测试的精度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非电量转变成电阻值,通过测量电阻值达到测量非电量的目的。利用电阻式传感器可以测量形变、压力、力、位移、加速度和温度等非电量参数。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测量这些参数应用最广泛的传感器。本文主要阐述了电阻应变效应、应变片、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简述了其应用。  相似文献   

10.
测量一点的主应力的电测实验是材料力学实验中的基本实验。在该实验中,为了测量构件表面一点的主应力大小及方向,通常采用3个1/4桥路,测量该点沿3个敏感栅方向的线应变,根据平面应变状态分析和广义胡克定律求得该点的主应力大小及方向。该文通过对构件表面一种常见应力状态的分析,提出了只用1个1/4桥路和1个1/2桥路便可测得该点主应力大小及方向的简便方法,从而简化了实验过程,提高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弯扭组合实验中弯曲切应力的测量误差较大,对圆筒弯扭组合实验装置中的应变花布置方式进行了调整,重新设计了弯曲切应力和扭转切应力的实验方案,并增加了测量附加弯曲正应力的实验内容,从而增添了实验的思考性和难度,加深了学生对应力状态分析和电测组桥原理及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12.
电阻应变计法测量组合变形轴的扭矩和弯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用电阻应变计法测定组合变形轴的扭矩和弯矩时,如何布置应变片和组成测量电桥。所述思路,步骤和方法,可适用于其它组合变形构件。  相似文献   

13.
为了避免数控折弯机加工板材工件时的表面压痕发生,实验中从板材工件的折弯方式、材料硬度、凹模结构、选择机床与模具的精度4个方面来分析板材工件折弯时的产生表面压痕的原因。结果表明,通过使用防压痕胶垫、单V凹模防压痕胶套、块状优力胶+AT垫衬、硬质橡胶凹模和无压痕折弯凹模的方法来解决数控折弯时工件表面的压痕,达到产品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材料力学直梁弯曲正应力实验的介绍,分析了所用三种测试仪器的特点,重点介绍了智能仪表在该实验中的应用,说明了智能仪表的应用使实验技术发生了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5.
将高阶应变弹性理论引入细长压杆的纵横弯曲问题中,考察了内禀长度对于纵横弯曲的行为,尤其是中点挠度、最大压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禀长度对比外特征尺度不可忽略时,压杆纵横弯曲的最大压力降低;中点挠度也明显受到轴向力、横向力、材料刚度、压杆长度(即外特征尺度)以及内禀长度的影响。工作对于承受纵横弯曲作用的微尺度压杆的设计、制造及使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快速、准确地绘制内力图是机械专业类学生的基本功,只有很好地掌握它的规律,并能熟练地应用,才能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根据梁的受力特点,分析了内力图的形状及规律,总结出了画梁内力图的口诀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法对金属板材柔性成形新工艺——激光弯曲进行了动态数值模拟。从热力学的观点出发,阐明了该工艺的变形机理;论证了板材厚度和光束移动速度对温度梯度和弯曲角度的影响,为该工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模拟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怎样快速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程构件中,最常见的变形形式是弯曲变形和弯扭组合变形。它们的强度计算必须以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绘制来找到危截面为前提,而这一绘制过程复杂,计算量大。根据各种载荷的剪力图和弯矩图规律对这一过程进行简化,可找到一种学生易于掌握,且准确率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建筑力学中的弯矩图绘制使许多人感到不易掌握,对于弯矩叠加法的应用更是迷惘,本文对弯矩叠加法作了进一步详细的阐述,使人们从整体上对弯矩叠加法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而达到掌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板带轧制过程中产生的头部弯曲从理论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简单对称轧制过程中轧件不会产生头部弯曲。对于异步轧制而言,轧制过程是轧件压缩、剪切和弯曲变形的复合变形过程,由于金属的流变状态和力学状态的不对称,全后滑产生的不均匀应力导致轧件头部易产生弯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