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棱碑》原名《石堡战楼颂碑》,它是志记唐军在天宝八年取得石堡城战役胜利的功勋柱,高约2米以上,由红砂岩石料制成,因其呈八面体而得此俗名。原立于石堡城西南所依山顶的了望楼边(地处今日甘肃省卓尼县卡车乡阳坝村西南山顶的平掌处)。宋明以来仆于荒野而无人识记。清末光绪年间,阳坝被临潭绅士周化南置买开发后始得发现。光绪三十三年张彦笃。包永昌筹篡修《洮州厅志》时,才由周凤沼等采访者将残留碑文录记于《挑州厅志·金石卷》内。此后,再由甘肃金石名家张维先生收录于《陇右金石录》中。至此,《八棱碑》才算在十九世纪末…  相似文献   

2.
《叔苴子》是明代庄元臣的著作,它从多方面发挥了道家思想,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过去很少为人所注意。作者庄元臣,字忠甫,江苏吴江人,约生活于嘉靖至万历年间,隆庆二年进士。他的著作还有《三才考略》、《金石撰》、《觉参符》、《时务策》、《凤阁草》等。 “叔苴”二字,出自《诗·豳风·七月》篇:“九月叔苴”。叔者拾也,苴即麻子。秋天九月,农民拾取麻子以待来年播种。《叔苴子》“非取用于今而取用于后”,其寓意就是  相似文献   

3.
陶仁奇 《考试周刊》2013,(46):17-18
谢国桢先生在为《见闻杂记》所作的跋语中提到其作者李乐为"嘉靖戊辰进士",但这一表述与史实有出入。首先,嘉靖年间的各科考试中,并没有"戊辰科";其次,嘉靖朝虽然也有一名叫李乐的进士,但他并不是《见闻杂记》的作者;最后,《见闻杂记》的作者李乐应为隆庆二年戊辰科的进士。谢老的无心误植产生了两大问题:一是"张冠李戴",容易将嘉靖年间和隆庆年间的两个李乐混为一谈;二是如果不详加考辨,就容易把《见闻杂记》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搞错。  相似文献   

4.
《清史稿》和《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两种书都谈到了新科进士的授职情况,前者较为简要且有缺漏,后者较为详尽。然而,尤其是《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在同治和光绪时期所授职"知县"和"内阁中书"的记载上有不当之处。此外,该书对现任官员考中进士后授职情况的记载也不甚完备。对此,论文利用《清代朱卷集成》中丰富的进士履历予以一一指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5.
《世本》成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本》乃研究古史要典,其成书时间夙存争议。余不揆梼昧,仰慕前修,有志重辑,先成拙文,以期博雅全其说。一、斑驳的诸家见解 1.周代古史官成书说首载《世本》作者的是东汉班固。他在《汉书·艺文志》中讲:“《世本》十五篇,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讫春秋时诸侯大夫。”刘宋范曄承其说,他在《后汉书·班彪传》中讲:“又有记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号曰《世本》,一十五篇。”梁朝刘杳讲周代成书。《梁书·刘杳传》记:“王僧孺被敕撰谱,访杳血脉所因。杳云:‘桓谭《新论》云太史《三代世表》,旁行邪上,并效《周谱》’以此而推,当起  相似文献   

6.
在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诗论》中,论说《诗经·卫风·木瓜》的文字较多而解说有分歧。文章比较了上海博物馆整理者与李学勤、廖名春3家之说,参之以《毛诗》“陈古以刺今”的阐释方法,从字与意两方面来重新解释楚竹书中关于《木瓜》之诗的文字。  相似文献   

7.
唐代碑刻文字众体兼具,讹俗满目,给文字释读带来很大困难。唐《□士华墓志》兼杂篆、隶、楷多种字体,个别文字形变怪异,加之各家所据拓片完整和清晰程度不一,其录文质量参差不齐,文字缺误问题较严重。依据精善拓本,辑合校勘并补正已有录文中的文字缺误凡16例。提高碑刻文字释读准确度的方法大致有五:注意利用不同版本的拓片;注意区分同形字;注意利用碑志文字讹混通例;注意考证人物典制;注意利用碑志行文体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圣武亲征录》中记载的速哥曾助窝阔台汗渡黄河攻金的史实与《元史·速哥传》相对照,认为两者所记为同一人,并考证出速哥之族属乃久隶西夏籍的克烈人。同时认为《亲征录》、《速哥传》与《山居新话》所记渡河之事当为同一史实,此人即速哥。速哥因曾助窝阔台汗渡黄河,故在当时或以后被追封“答刺罕”之号。  相似文献   

9.
异体字作为同词异形或同音异体的文字,是汉字字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字不断发展的产物。天一阁馆藏《明代进士登科录》是我国明代科举考试登记考生情况最重要的史料,对研究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明代进士登科录》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出现的异体字及其类型进行了简要的叙述,以期对《明代进士登科录》异体字的处理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上海博物馆最近公布了该馆所藏并整理的一批“战国楚竹书”材料,其中包括《礼记·缁衣》篇等重要经学文献。作为差不多同时代、存在文献学上宛密关联的出土材料《郭店楚墓竹简》也保存了《礼记·缁衣》篇文字。两种出土文本记载的《礼记·缁衣》所援引的今本《诗经》有关文字,也都赖以保存,本文以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对校,对上具文献中引《诗经》部分的异文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11.
明嘉靖三十三年,滁州人卢守益远赴广东,请致仕乡居的大学者湛若水撰写《滁阳卢氏祠堂记》,并向湛若水问学,再续师生之缘。卢守益携湛若水所撰碑记辗转苏州,请文徵明书写碑文。文徵明因早年客居滁州,与滁阳卢氏有世交之好,欣然命笔,以行书写成碑文并篆额。卢氏家族成员以贡生步入仕途,家族地位并不显赫,却能将两大名士联署一碑,又转而成为沟通二人的桥梁。2002年《滁阳卢氏祠堂记》碑刻重现滁州,该碑刻既是文徵明晚年书法佳作,也成为明嘉靖礼制革新、名士风采的珍贵见证。  相似文献   

12.
《录异记》是—部带有典型道教色彩的宗教文献,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结合意义和结构两方面来考察《录异记》中的复音词,并对书中的复音词进行穷尽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出《录异记》复音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注家多引《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以释之,意真有其硕大无朋之长蛇矣,盖误。象,古书言为舜第。《孟子·万章》:“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朱熹《集注》:“庳,音鼻。”鼻正为动物象的特征,故《路史·发挥五·辨帝舜冢·往》引《幽明录》云:“始兴有鼻天子冢、鼻天子城,……乃象冢也。”舜,即帝俊,即帝喾,原意为太阳。而太阳内之“踆乌”(三足乌)即其化身。舜、象皆为氏族图腾。即鸟图腾族  相似文献   

14.
据王逸《楚辞章句》知刘向曾编《楚辞》一书。然《汉书·艺文志》不收是书,其原因殆为刘向《别录》未录,刘歆因之不收,班固亦不"入"。其所以如此,当是在其时的著述观念中,学术等级严明,编辑之学尚未成熟,也无地位,因而不被重视,刘向亦不以此为功。  相似文献   

15.
清圣祖康熙九年庚戌(1670)一岁七月二十六日,竹坡生于徐州。①五月六日,颁发《冯太孺人晋封太宜人诰命》、《授铎奉政大夫配蔡孺人再赠宜人继配蔡孺人晋封宜人诰命》。(《张氏族谱·诰命》)秋,河溢。(同治《徐州府志》卷五下《记事表》)现存《金瓶梅词话》刊刻五十四年。(据万历丁已序)竹坡家族近支年岁之可考者:曾祖父应科卒三十九年。(《族谱·族名录》,本谱未注出处者同)祖父垣殉难二十五年。祖母冯氏六十三岁。大伯父胆五个七岁。解甲归里十六年。(《族谱·传述》录张胆《自述》)大伯母孔氏四十八岁。二伯父铎三十四岁。在云南临安司马任。(《族谱·传述》录张道渊《奉政公家传》)  相似文献   

16.
《晋书·载记》主要记录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及一些汉族人建立的所谓“僭伪”政权的历史.历来评论《晋书》的,对其有所涉及,但尚未有人作专门的讨论.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搜集有关材料,对其作一粗浅的探讨.一、关于取材《史通·古今正史》:“皇家贞观中,有诏以前后晋史十八家,著作虽多,未能尽善,乃敕史官更加纂录,采正典与杂说十余部兼引伪史十六国书,为纪十、志二十、列传七十、载记三十,并叙例、目录合为百三十二卷.”三十卷《载记》,所据的资料就是“伪史十六国书”.《史通·正史》与《隋书·经籍志》对这些“伪书”作了列举,记有:前赵史:和苞撰《汉赵记》十篇,田融撰《赵书》十卷.  相似文献   

17.
饶锷《潮州西湖山志》收录宋、明摩崖石刻八十多处,其中宋代石刻“文革”前即已佚者有十二处。一九六五年抄录西湖山碑刻时,发现未收入《潮州西湖山志·石刻》者尚多,计宋刻十五处,元刻一处,明刻十七处,年代未详十四处,共四十七处,占被收碑刻过半,因集为《潮州西湖山志·石刻》补遗。  相似文献   

18.
伯希和目二六八三为瑞应图残卷,书名已佚,只存龟、龙、凤(其鸟有“发呜”名称)三类。陈梁庵以《宋书·符瑞志》校之,谓应尚有秧新一类。按此卷书名虽缺,然以P.2005号《沙州都督府日经》背记归义军名号后记“瑞应图借与下”六字,则原卷之为《瑞应图》,了无可疑。图中字不避唐讳,陈氏谓犹六朝写本。青龙下两引孙氏《瑞应图》及《宋书·瑞》(即《符瑞志》);孙氏或孙柔之所著。又屡云旧图不载,旧图未知何所指,陈氏据《中兴书目》,疑此与顾野王之《符瑞图》略近,然野王书本名《符瑞图》,不作《瑞应图》。考《唐朝名画录》,…  相似文献   

19.
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卷二载陈逖为贞明年间状元,但未指明具体年份,清·徐松《登科记考》卷二五也认为他是状元,将他置于贞明四年(918年)戊寅科,并注明:“附此俟考”,并无佐证,笔者认为放在本年是对的。有一条佐证:《潘湖俊儒》一书提到泉州另一状元黄仁颖明经及第于贞明四年,而这年恰好陈逖于进士考试中夺魁,《记考》卷二五转引《太平广记》所引《稽神录》也说:“贞明中”陈逖中状元,同年黄仁颖明经及第。不过,也有可能是循环论证,即《潘湖俊儒》在这个问题上依据的是《记考》。 关于陈逖的字号、生平、仕历等,《谈荟…  相似文献   

20.
《新唐书·食货志》(以下简称《新志》)所载田令,因无颁行年代,故为治史者所注目。 李剑农先生指出:“《新唐书》所记,殆就杜氏《通典》所记开元二十五年之令,而摘取之者,故不具令式之年月。” 王永兴先生则以《新志》所载田令与《文献通考》(以下简称《通考》)所载田令内容相似为由,认为“《通考》所载者为武德七年令,则《新·志》所载当然亦是武德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