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i Pad等移动新媒体正逐渐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伴随传播生态的改变,时政新闻也正从程式化的宣传模式向更亲和、平等、互动的传播模式转变。本文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发稿流程等方面探讨移动互联时代时政传播的变化及其动因,并试图对未来时政传播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PPTV聚力 《声屏世界》2013,(7):135-136
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与互联网电视高速发展的背景下,PC屏幕将不断地退化转型成用户个人的娱乐控制中心,而原本PC端的视频用户则将不断向移动端迁移。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快速普及,用户移动媒体消费时间的急剧增长让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获得高速成长。据统计,2013年来自移动设备的页面浏览量已经占到全球浏览量的14%,而在2010年这个比例只有区区的3%。到了2012年底,中国手机网民的数量达到4.2亿,让更多人看到了移动时代的春天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3.
陶磊 《中国广播》2014,(7):28-33
新媒体时代,广播呈现出频率多元化、传播多元化、节目社群黏性增加三大发展趋势。跨地域服务、多功能体验、用户定制等特色使用户选择从传统的单一调频收听渠道转向多元的移动网络渠道,传统广播新媒体化是广播市场创新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笔者选取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市场具代表性的“音频类”产品进行深入剖析,阐述对传统媒体新媒体化的趋势及前景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在大众内容消费日益移动化、碎片化、视频化的语境下,短视频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和信息传播方式,长期占据移动互联网"风口".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当下短视频市场已成为一场集内容、渠道、变现的生态竞速赛.其中,用户是短视频行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用户需求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本文基于CSM 2020年短视频用户价值调研数据,通过分析短视...  相似文献   

5.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呈现两大趋势:一是以社交网、团购网等方式聚合用户的“社会化”发展趋势;二是以智能手机取代计算机为互联网中心设备的“移动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及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接入设备之一,以其强大的便捷功能和极度广泛的用户使用量为新闻传播领域带来全新的变革,催生了智能手机软件的开发,让智能手机具备了新闻传播的强大特性。本文以抖音短视频为例,探讨了智能手机软件对新闻生产多元复合模式塑造、手机用户新闻接收形式改变、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围追堵截"中的广电报如何求生存谋发展呢?广电报要突出重围,还得依靠新科技新技术。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移动终端的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占比越来越高,这为广电报的"突围"带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会。广电报突围平台:移动电商移动电商=移动的介质(报纸)+智能手机。它的作业模式是指在线下Offline渠道进行商品信息的描述和定义,并将这些线下渠道展示的商品信息以二维码等方式进行信息的标准化打包,再借助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扫描二维码方式,建立起线下  相似文献   

8.
王昀 《东南传播》2015,(3):31-36
互联网正融入电影工业系统,成为中国电影市场备受关注的变革角色。结合受众的多层面向意涵,从新近三部案例电影之考察来看,电影制作者可以依赖互联网时代提供的独特技术语境,一方面打造用户作为"我"这一主体的精准需求,另一方面强化一种集群式、共同体化的观影行为。尽管互联网真实改写了新时期电影模式的具体实践,但电影市场的高票房现象仍是基于以内容、资本与受众为基本内涵的多重互动结果。我们应当以一种聚合化的视角,来解构互联网时代电影市场的转型变化。  相似文献   

9.
姜坤鹏 《网络传播》2013,(12):86-87
手机客户端作为登入移动互联网最便捷的方式,给移动用户带来了很多便利。触屏智能手机丰富的功能、图文并茂的界面,带给用户很多新鲜体验。智能手机大屏幕、触控操作的特点,让手机客户端充分展现了完美大图的触控效果,让用户享受指尖在触屏滑动的愉悦,简单轻松实现手机访问页面的畅游体验。不得不说,智能手机客户端,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0.
世界营销大师克里曼特·斯通曾有名言: "未来的营销不需要太多的渠道,只要让你的产品进入消费者的手机,就是最好的营销."近两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风起云涌,全民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克里曼特对"未来营销"的判断已成为现实, "占领手机"成为市场营销的核心工作.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信息渠道可划分为四类,即个人信息查询渠道、详细信息浏览渠道、推送信息接收渠道和在线沟通渠道。2014年南京大学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高校用户对这四类信息渠道的使用偏好。数据显示,用户在使用不同功能时对渠道选择的偏好存在差异。图书馆服务与互联网公众服务相比关注度不低(41.60%),经常访问实体图书馆的用户比例为78.17%,高于访问网络图书馆的比例(61.69%)。83.37%的本科生经常造访实体图书馆,83.73%的博士经常通过网络访问图书馆.用户越年轻则越关注新媒体,用户学历越高则越偏爱官方网站和邮件渠道。图书馆应借鉴互联网渠道建设经验,将用户的精细化需求与相应信息渠道有机联系起来,才能让优质资源在用户中发挥其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移动终端智能手机的极大普及和互联网音频发布平台的广泛应用,播客在保留了传统广播伴随性的基础上,以其移动化、个性化的互动接收方式全面提升用户体验,成为当今全球音频信息传播重要渠道之一。本文结合播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发展趋势,分析其在对外传播领域的传播特征及优势,总结出多个在当前对外传播领域中受欢迎程度较高的播客产品,旨在探析播客在对外传播实践中具有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时代,高校优质出版作品推广传播效能的提升,必须注重探索科学合理的路径,积极实现"全媒体模式"与出版全流程的有机融合:以众包模式搭建用户参与选题和创作的互联网平台,让高校优质作品从出版生产源头就建立与潜在用户和优质市场的优先联系;建立高校学术生产者与新媒体出版的跨界融合平台,推进优质出版作品的市场细分投放和供需精准对接;依托互联网推进成果转化,建设"高校、出版、产业"融合的推广应用平台,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袁芳 《新闻窗》2015,(2):40-41
近年来,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据统计,2012年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首次超过有线互联网用户,到了2014年1月,根据工信部报告,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了8.38亿户。同时,2014年上半年,国内智能手机单体用户就达到5.56亿,较2013半年间增幅高达23%。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源于现代人在快节奏  相似文献   

15.
《传媒观察》2014,(6):64
正互联网思维,不是有互联网才会产生,而是借助互联网"开放、协作、分享"等特性,让它得以迅速传播正如有人总结:互联网思维是"网络为体,创新为用",而不是"传统为体,网络为用。"人民日报在上月26日的一篇《向互联网思维取"创新经"》中,对什么才是"互联网思维"进行了解读。"互联网思维"最早出自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之口。互联网思维并无权威的定义,一般的共识是,它是一种对市场、用户、产品乃至整个商业生态重新审视的方式,体现的主要是注重"以用户  相似文献   

16.
OTTTV-挑战机遇并存 近年来互联网视频快速发展,收看网民已达4亿。用户在计算机终端上收看。而OTTTV的出现,用户在电视机上收看,使互联网进入了客厅。原来封闭的电视市场被打开,互联网为电视提供了另外一个传输平台/分发渠道,传统电视业面临巨大挑战和机会。OTT模式使得电视台可以利用互联网分发内容,又不受电信控制和制约。OTTTV被电视台看成新机会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正回望过去,是为了坚定前行。每到岁末年初,各种盘点都会推出,今年,关于互联网的盘点尤其多。可以看到,刚刚过去的2013年,互联网的江湖并不平静,创意产品和服务模式让人始料未及,变革之剧烈超乎想象。出版业尚处于数字出版转型初期,即使有资源优势和独特渠道的出版单位,也仅仅是凭借少数垄断项目和先发优势占据了先机,并没有形成可以持续发展的赢利模式。记者认为,互联网不仅给出版业带来了渠道、模式,也带来了理念、创新;带来了颠覆、挑战,也给了出版业转型重生的可能。2013年的互联网让熟悉其秉性者马云"退休"、侯小强辞职,让很  相似文献   

18.
柴洪 《声屏世界》2012,(1):183-184
移动互联网让时间无碎片随着智能手机的火爆应用、"手机控"人群的井喷式增长,不可否认,智能手机业已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拿自己来说,我经常会通过智能手机来翻阅资料书籍、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图书出版的互动营销变得多样化.出版机构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渠道以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如从线上到线下的O2O模式,从用户(读者)到商家(出版商)的C2B模式,以及从用户(读者)到用户(读者)的B2B模式.本文将以豆瓣网为例,探讨互联网时代图书出版的互动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20.
3G等移动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互联网从以个人电脑为主导的有线互联网时代向以智能手机为主导,具有宽带化、智能化、个性化、媒体化、多功能化等特点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