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对外传播与和地方形象、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紧密。加大投入力度,搭建对外传播平台;提升地方媒体品质,提高舆论影响力;地方报道国际表达;加强与其他省市、中央、国外媒体的互动;重视网络媒体传播;建立完善对外传播工作机制,设立对外传播奖项是当前促进地方媒体对外传播力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和平崛起和汉语热预示着中文媒体在对外传播中将扮演重要角色。放眼世界,分布在各地的海外华语媒体已逐渐走出华人社区,承担起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将海外华语媒体纳入我国对外传播战略,也意味着华语传媒体系在全球的构建。本文主要分析海外华语媒体给我国对外传播所带来的价值,并从双赢的立场出发,探讨海内外华语媒体之间可行的合作方式及其对我国对外传播媒体进一步发展完善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对外新闻报道是我国对外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对外宣传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外新闻报道在日益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目前,我国的对外新闻报道基本上形成了以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央国际广播电台等媒体为主体,地方自办对外宣传媒体,以及地方媒体与海外华文媒体协作开辟地方版面为补充的全方位报道体系。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外宣格局,在向世界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上发挥了重大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主流媒体的对外传播是我国对外传播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在多个场合提出"要加强主流媒体对外传播能力提升"的要求.本研究通过选取中国知网(CNKI)中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选取自2000年以来我国有关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的相关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学术共同体建设、关键词聚类等分析.研究发现,国内有关主流媒体对外传播议题的研究自2012年以来有了大幅度提升,相关研究数量逐年增加;我国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研究也经历了"对外宣传—对外传播""让世界知道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借船出海—建构中国特色的对外传播路径"等内容的迭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李宇 《青年记者》2021,(6):15-17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深入推进,中国媒体在对外传播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在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和竞争格局下,中国媒体对外传播的环境更为复杂。为此,中国媒体在对外传播中要重新审视自身发展定位、模式和路径,创造性地构建全新话语体系和话语表达,提升对外传播话语的创新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韩军 《新闻通讯》2014,(9):53-54
本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索适合国情省情的地方电视媒体对外传播工作的方式方法,主要观点为怎样讲好中国梦、怎样向境外介绍自已、怎样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对外合作。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热度逐渐升温的背景下,一个国家若想在国际社会中长期生存,取得可持续性发展,则需要树立起良好的国家形象,而这就极大依赖于其对外传播工作的好坏。近年来,中国人民通过努力,正使得国家的形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和确立。"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以及绚丽多彩的世博会让世界了解到中国的前进步伐和经济实力,而这些都与媒体的报道密不可分。的确,对外传播这一课题对于众多中国媒体正变得愈发重要。但是,光是自己的"埋头苦干"恐怕远远不够,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还需要我们的媒体进行宣传,以便将国家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世界面前,从而让全球了解我们、接纳我们,最终实现中华民族融入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目标。可惜,我们的媒体在对外报道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阻碍了我们的前进历程,也为世界了解我们无形中设置了一道"屏障",这是得不偿失的。因此笔者对中国媒体对外传播进行了一番浅显的探讨。谨以此文,期望对中国未来的对外传播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外传播"在中国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那么这个时常出现在各种著作、媒体或学者口中的"对外传播",究竟是个怎样的概念?本文试图对此概念进行探讨和辨析。一、研究者眼中的"对外传播"概念段连成教授是中国较早研究"对外传播"的学者,他在1988年出版的《对外传播学初探》一书中开创性地使用了"对外传播学"这一名词,他认为,"对外传播学是专门研究以外国人为传播对象的传播学分支"。曾任中国重要外宣媒体《今日中国》副总编辑的沈苏儒在1999年出版了《对外传播学概要》,他认为,"对外传播是跨国的、跨文化的、跨语言的传播,是针对外国人  相似文献   

9.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却相对发展缓慢。因此,对外宣传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在对外文化传播工作中,书、刊、报纸等纸质媒体是最基本的传播手段之一。由于互联网、无线局域网及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及智能手机的快速更新换代,使得人们的阅读习惯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纸质媒体等传统媒体的影响力逐渐减弱。本文以纸质媒体为例,通过分析传统外宣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探讨传统媒体如何借助新媒体扩大对外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温玲霞 《传媒》2021,(12):67-68,70
中国新闻社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以对外报道为核心业务、服务于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和与之联系的外国人为定位.经过60年的发展,中新社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报道的"桥头堡".近年来,中新社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调整报道策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国际化的报道格局,在构建国际话语体系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中新社对外报道成功特色的研究,对明确国内新闻媒体对外报道的建设方向,提高中国媒体对外报道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外传播的有效性对中国国际形象的建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找准媒体定位,有效报道国内外突发性公共事件,考验着中国媒体的传播能力。本文以《中国日报》为研究对象,从话语体系、新闻题材、传播主体三个方面,重点探讨我国英文媒体对外传播过程中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树立良好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的国际传播格局之中,我国的国际传播影响力有限,国家形象对外传播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且面临诸多困境,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也将很难改变。自媒体对当今世界传播格局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拥有排名世界第一的网民及由此外延的自媒体用户数量,这一巨大群体有着改变传统媒体对外传播弱势地位的潜力。但自媒体的对外传播面临着语言及文化的障碍,为了使受众能有效地接受信息,有必要注重传播过程和传播手法的艺术化。自媒体艺术传播可以使国家形象传播的主体更加多元、渠道更加畅通。  相似文献   

13.
秦拓 《新闻传播》2022,(5):39-40
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形态,近年来在文化推广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海外传播中有像李子柒这样的自媒体,是我们媒体工作者的骄傲."李子柒"自媒体的海外传播的成功,值得当代媒体人学习借鉴.鉴于此,笔者结合对外传播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李子柒"自媒体文化内核及其海外传播的发展路径,旨在探究自媒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在对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国际舆论环境的变化,国内传统的对外广播事业受到强烈冲击。为拓宽广播媒体对外传播平台。2013年,国内的对外广播加强了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努力进军国际一流媒体,在对外宣传、国际合作和新媒体融合方面呈现出诸多亮点。  相似文献   

15.
电视媒体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方式。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具有内部性、能动性、运动性、互动性和系统性的特点。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发挥和提升受到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中外因包括:传媒环境、基础设施、覆盖范围、国外媒体与国外受众,内因则包括媒体的公信力、媒体传者素质、媒体信息传播艺术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2019年CGTN先后播出了两部以新疆反恐为主题的英文纪录片,想要对外传播中国反恐事实,但是对外的传播效果却"不如人意",这一事件反映出我国主流媒体对外传播中国声音的羸弱。因此有必要针对我国主流媒体"走出去"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主流媒体对外传播效果差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促进主流媒体"走出去"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当中的话语权,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对外传播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理解地方在国际上的形象有助于地方外宣部门加强对外传播的针对性,提升对外传播效果,进而为中国对外传播作出有益补充。本文选择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对福建的呈现作为个案研究对象,有针对性提出地方对外传播策略,以利于地方外宣机构在未来的传播中塑造正面积极的形象,为中国实现"一带一路"愿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8.
赵莉 《新闻前哨》2014,(10):30-33
本文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通过对在浙外国人媒介使用习惯及浙江省国际形象的问卷调查,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国际受众媒介接触情况和接受效果,揭示新媒体时代影响浙江省对外传播效果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省的国际知名较低,但来浙的外国人对浙江省的满意度较高;外国人来浙江前后的媒体使用总量和传统媒体使用量都有明显下降,互联网媒体的使用替代性增多;在浙江的外国人媒体使用以母国媒体为主,但中国的中文媒体特别是中文网络媒体表现优异;浙江本土的对外传播媒体在外国人当中的知晓度很低,但需求量大,使用潜力较高。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的发展,并同我国在各个领域的交往愈发密切。现今,英语这种语言的强势地位不容轻视,我国的英语媒体自然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担负起对外传播和塑造国家形象的重任。本文将分析我国全国性英文媒体与地方性英文媒体在对外传播上的特点和不足,力图能为英文媒体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外新闻信息的传播正逐渐摆脱媒体主导的"外宣"模式,具有了多样化的特征。1、中国专门从事对外传播的媒体的对外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