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闻莺  陈翔 《新闻界》2004,(2):57-58
1985年,《洛阳日报》退出“邮发”,自建发行队伍,开中国报纸自办发行先河。自办发行以其高时效、低成本、快反馈,实现了报社对报纸发行主导权和网络主控权的控制,增强了报纸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驾御能力。报社需要把握生产和销售的经营自主权,自办发行的实质就在于自主权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如今中国的报业集团初见 规模,期刊方阵正在形成,电子 传媒迅速发展,新闻出版产业 资产重组步伐加快,表象之一 是报刊的发行竞争日趋激烈, 传统的发行方式面临新的挑 战,报刊发行不是可以用简单 的邮发和自办就能加以诠释。 我国报刊发行的竞争形式 从1985年《洛阳日报》试 办“自办发行”以来到今天,全 国已有40%的报纸和30%的 期刊实行“自办发行”,昔日邮 政发行一统天下的局面不复存 在,多渠道自主发行将成为趋 势。 自办发行。《深圳特区报》 1997年投资了2000多万元建 立自办发行网络,在半小时内 将报纸…  相似文献   

3.
陈翔 《传媒观察》2003,(12):34-36
建国以来,中国(本文专指大陆地区)报纸发行模式,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建国至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邮发合一”大一统;第二个阶段的开端以1985年《洛阳日报》自办发行为标志,“自办发行”逐渐成为一种新兴模式,“邮发”的垄断地位开始衰落;第三个阶段起兴于90年代中期以来,市场报崛起,自办发行成为报纸发行模  相似文献   

4.
吴锋 《新闻记者》2005,(12):54-56
从1985年《洛阳日报》脱离邮发渠道首创“自办发行”,到2005年全国实行自办发行的报社约800家,虽然只占全国报纸总数的40%,可这些报社创造了80%以上的广告份额,其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也明显好于“邮发”模式。短短20年,自办发行从边缘到中心,成为当前市场化报纸的主流发行方式,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但我们也不能忽略自办发行目前正面临的一系列严峻挑战:各家报社的发行渠道各自为政,发行渠道浪费严重;虚报发行量,  相似文献   

5.
报纸发行自从打破“邮发”一统天下,有了自办发行、自主发行、多渠道发行格局之后,发行竞争日益激烈。为争夺读者,各家报纸都使出浑身解数,或改变原有发行模式,或探寻新的发行之路,或推出旨在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服务。服务意识的增强和服务手段的多样化、人性化,越来越受到报纸主管负责人和发行领导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把报纸发行建成"广告助推器" 从各地报纸发行的操作情况看,多数报社走自办发行、邮发、代理发行和零售相结合的混合模式,追求发行市场的最大化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晚报、都市类报纸尤其是多报刊系列的报社,多年来都在加强区域内各地报纸发行部门的自办发行和零售工作.  相似文献   

7.
全国已有800多家报纸自办发行 15年前,我国自办发行的报纸仅有1家,如今已猛增到800多家,发行的报纸在国内已占40%的市场份额,为带动整个报业的改革和结构调整作出了贡献。 1985年以前,我国的报纸发行全部通过邮政渠道。1985年,为适应报业与政府财政“断奶”的体制改革和新闻市场的激烈竞争,《洛阳日报》率先打破单一的邮发渠道,第一个大胆闯新路,实行自办发行。第二年就有26家报社参加召开的首次部分城市报纸自办发行工作座谈会,肯定了这种做法。1988年,《天津日报》也投入了自办发行行列,打破了省级…  相似文献   

8.
吴锋 《青年记者》2007,(21):75-76
报纸发行"第三次创新"既不是自办发行吃掉邮发,也不是以邮发取代自办发行,而是以整合营销理念为先导,结合数字时代的基本特征,对报纸发行的游戏规则、组织框架和盈利模式进行全新建构,进而实现传统报纸发行模式的彻底转型。  相似文献   

9.
吴锋 《传媒》2007,(11):25-27
1985年,《洛阳日报》脱离邮发渠道首创"自办发行",到2007年,全国实行自办发行的报社约900家,虽然只占全国报纸总数的40%,但却创造了80%以上的广告份额,其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也明显好于"邮发"模式.短短20年,自办发行从边缘到中心,成为当前市场化报纸的主流发行方式,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但是,自办发行的过度竞争也带来一系列痼疾,其中,发行市场诚信机制的缺失是当前最为突出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有6年历史的报纸自办发行事业,90年代又跨上一个新台阶:在全国400多家公开发行的党委机关报中,已有128家自己建立发行网络,自己投送报纸。它比1989年的92家又增加36家。这些报纸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成了我国目前500家非邮发即自办发行报纸的中坚力量。目前,自办发行的报纸,约占全国现有1496种报纸的1/3。 1990年报纸自办发行概况,可以简单地归纳成三句话:队伍提高了档次;理论展开了研讨;形式得到了肯定。我国非邮发的省级报纸,原来只有天津日报一  相似文献   

11.
《石首报》自1988年复刊后,起初是交邮局发行,1991年和1992年,我们自办发行过两年,1993年再次交邮局发行.后来,报社党委集中广大读者意见,并通过前后几次比较和问卷调查,大家一致认为石首报自办发行比邮发的情况要好,于是,1994年又恢复自办发行.两年来,每当报纸征订工作一开始,从社长、总编到普通的勤杂人员,全体出动,共分五个发行小组,由领导班子成员出任组长,采取“协商分线,指标到组,整体作战,结帐到人”的办法,使得我们石首报1995年度和1996年度的发行工作都较顺利地完成.纵观我们石首报自办发行的情况,我认为县市报自办发行有五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扩大报纸发行量.编辑、记者走出报社上门订报,工作比专职发行员好做,会做.我们一靠“党性”(正面宣传),二靠感情(服务读者),三靠腿勤(多跑路多上门),1996年度城区发行量首次超过了3000份.石首报1995年度发行量在1万份以上,比起邮发时增加20%.1996年度的征订,在报纸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据1995年12月中旬统计,征订数仍  相似文献   

12.
从1985年<洛阳日报>脱离邮发渠道首创"自办发行",到2005年全国实行自办发行的报社约800家,虽然只占全国报纸总数的40%,可这些报社创造了80%以上的广告份额,其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也明显好于"邮发"模式.短短20年,自办发行从边缘到中心,成为当前市场化报纸的主流发行方式,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但我们也不能忽略自办发行目前正面临的一系列严峻挑战:各家报社的发行渠道各自为政,发行渠道浪费严重;虚报发行量,发行市场上的无序竞争屡禁不止;发行成本居高不下,低价销售、礼品赠送之风愈演愈烈,形成"低价死循环"等等.这些难以治疗的症状迫使我们反思:自办发行将要走向何方?如何拯救混乱不堪的自办发行市场?我们认为,自办发行需要超越和创新,需要开辟一条"后自办发行"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3.
《宜昌日报》自办发行已历时7年,经过不断地总结提高,已形成了以报纸自办发行为主,车队、书刊、代发等多种经营为辅的发行机制,报纸发行量逐步增长,报纸质量也不断提高.在自办发行过程中的“征订——投递”到第二年的“征订——投递”的循环往复体系中形成了许多工作环节,而且各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如何抓好以报为主的主体经营,搞好发行中的每个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在此,针对发行管理工作中的诸多环节,现将其三个主要环节结合宜昌日报自办发行实践工作谈谈如下体会;一、城区投递环节.投递是报纸征订的保证之一,其好坏直接关系到征订的效果.城区因其具有人口密集,单位集中,  相似文献   

14.
有6年历史的报纸自办发行事业,90年代又跨上一个新台阶:在全国400多家公开发行的党委机关报中,已有128家自己建立发行网络,自己投送报纸。它比1989年的92家又增加36家。这些报纸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成了我国目前500家非邮发即自办发行报纸的中坚力量。目前,自办发行的报纸,约占全国现有1496种报纸的1/3。1990年报纸自办发行概况,可以简单地归纳成三  相似文献   

15.
从今晚报“上楼”看党报发行韩凌目前,国内报刊发行有一种“围城”现象。一方面,在“城内”即邮发报刊由于发行费率偏高,服务质量偏差,发行量不甚理想等原因,想冲出“城”去自办一番,希冀出现发行量上升、广告收入增加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在“城外”即自办发行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报刊发行工作,自全国解放后就按照苏联模式交邮电部门办理,长期以来报刊社只管出版,不管发行,使生产与流通严重脱节。这种“邮发合一”、由邮局一家独揽发行的做法,影响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1985年《洛阳日报》首创城市报纸自办发行,第二年就有《太原日报》、《柳州日报》和《开封日报》等6家城市报纸自办发行,到今年四月止自办发行的城市报纸已发展到36家,都获得成功。1987年元月起,《澧县报》经过两年试点后,完全与邮局脱钩,首次在农村实行自办发行,并取得重大突破,为城市报刊自办发行延伸到农村探索了路子。 (一) 首先是办好试点。1985年春,我们以澧东乡为点,广泛开展调查。在调查中农民读者一致认为:县  相似文献   

17.
纵观当前我国报纸发行的现状,是邮发、自办、自主三种发行体系.随着报业市场竞争加剧,报纸发行中诸多问题也日益彰显,报纸发行应该认真分析吸取不同发行模式的优劣,把它们整合起来形成一种整体优势,克服各种发行模式的不足,使报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行优势,促进报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报的发行是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征订数量、发行质量直接决定着党报自身的价值。《枣阳日报》作为中共枣阳市委机关报,几年来,报纸发行历经代发、邮发、自办发行三个阶段。从1995年起,我们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自办发行之路,报纸发行量连续三年稳定在23000份以上,与自办发行前比增长了15%。 枣阳日报实行代发、邮发曾为其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实践证明这些发行形式弊多利少,都不太适合报社自身发展的特点。 为了有利于办报,有利于事业发展,我们在调查摸底、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报社自办发行的构想并具体运作。自办发行的格局是:以乡镇文化站(广播站)为阵地,以襄樊日报发行渠道为依托,以乡镇宣传委员、市直战线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市委宣传部统管抓督办,报社和襄樊日报社发行站配合抓落实。具体作法是: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1999,(4)
近年,在硝烟弥漫的报纸发行大战中,除靠邮局发行、自办发行以及邮发自办合二为一发行外,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发行形式,这就是邮局的买断发行。所谓的买断发行,就是邮局同报社共同商定一个报社想达到、邮局能实现的报纸发行量,达到达不到此量,报社依据双方的协议按此量...  相似文献   

20.
朱广盛 《传媒观察》2003,(11):50-51
发行作为报纸工作中的终端环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报社老总的高度重视,它已成为报业改革中的一个热点。从解放初期移植前苏联的“邮发合一”发行模式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报社开始自办发行改革,报社与邮局的恩怨一直未了,直到上世纪末才有了报邮联合发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